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经济学原理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是第二章供给分析的继续。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厂商的目标和生产函数第二节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第一节厂商的目标和生产函数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是指制造用于人们消费的物品和劳务(服务和劳动的统称)的行为,是对要素进行组合制成产品的行为,生产一般是由厂商进行的。厂商是为销售而生产某种物品和劳务的单位。组织形式有三种:1、个人业主制:指某一个人经营的厂商组织。其数量很多,但总销售额却很小。一.厂商的组织形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资经营,共同分享利润,共担风险。缺点是每个合伙人对整个合伙制企业所欠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如,你在合伙制企业中的份额占10%,当企业破产倒闭时,你应赔偿10%的损失。如果合伙人无力赔偿,往往会倾家荡产。2、合伙制也称股份制,是按公司法建立的现代厂商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优点:是最有效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公司是可以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无论股份如何易手公司是永续存在的;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即承担的债务不超过最初的出资比例,等。3、公司制3、公司制缺点:对公司利润要征税。非公司形式的厂商,超出成本的收入会像个人那样纳税。而对公司,其收入要交纳两次税,一是作为公司利润交税,二是以红利形式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双重征税,近些年来经济学家提出了指责和质疑。二、厂商活动的目标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生产者提供商品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为了乐趣和博爱”。利润即净收益,等于总销售额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三、生产函数厂商在每个时期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获得的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函数。例如,厂商拥有一定数量土地和劳动,能够得到多少小麦和汽车。三、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Q=f(L、K、N、E)---生产函数生产四要素:劳动L、资本K、土地N、企业家才能E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简化为,Q=f(L、K)常用的生产函数1、线性生产函数Q=aL+bK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3、常替代弹性LAKq121)(LKAq1、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对利润的定义不同。经济学的成本与会计成本不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导致经济利润不同于会计利润。四、注意2、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固定投入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不能立即随之变动的投入;变动投入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很快随之变动的投入;3、短期与长期微观经济学中的短期是指厂商的某些要素(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时期。通常被定义为厂商的工厂和设备固定不变的时期。长期指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化的时期,厂商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各种要素投入的量做全面调整。3、短期与长期简言之,一种要素是被当作可变还是固定的,取决于考察期的时间长短,这就是短期和长期。在短期可以调整产量,不能调整规模;在长期既可以调整产量,又可以调整规模。4、技术系数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比例。可分为可变比例的技术系数和固定比例的技术系数第二节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二.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三、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当其他要素数量保持不变时,产出对一种要素增加的反应。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如果等额增加一种要素,产量的增加开始会上升,但超过某一点后,增加每一单位要素带来的MP会下降。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所形成的产量,最初会增加,但到一定限度后,增幅开始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适用条件是不考虑生产技术是否变化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量递增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三阶段:产量绝对减少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QL0TPMPEABⅠⅡⅢF4、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马尔萨斯预言: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出现饥荒。数据显示食品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技术已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技术的潜在影响,即食品供给增长速度会超过需求增长速度。5、明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意义能帮助经营决策者减少盲目性;还可以理解为什么更多的劳动力拥挤在一个城市或地区时,并不一定有高的产出和收入;例如,人口拥挤的印度和孟加拉国生活水平很低的原因,是因为每英亩土地上众多的劳工,而不是农民无知。关于这一规律应说明:该规律只是经验的概括,不是物理学等的推导;假定至少有一种要素不变,不适用于所有要素数量等比例变动,如劳动增加,土地也增加;假定技术不变等。关于这一规律应说明:该规律只是经验的概括,不是物理学等的推导;假定至少有一种要素不变,不适用于所有要素数量等比例变动,如劳动增加,土地也增加;假定技术不变等。二、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1、总产量TP(totalproduct):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其他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可变要素使用量的变化,总产量也将会发生变化。在投入量为零时,总产量为零。2、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其计算公式为:AP=TP/Q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MP=TP/Q3、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表示在其他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如,土地数量及相关的机器设备数量不变,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每增加1单位劳动而多得到的产出。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001666213.57.56.753217.574287753466.863846.373805.4837-14.6MP与TP之间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QL0TPAPMPEABⅠⅡⅢF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AP↑当MPAP,AP↓MP=AP,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TP、AP、MP曲线都是先上升,分别达到最高点之后转而下降的。当MP高于AP时,AP上升;当MP等于AP时,AP最高;当MP低于AP时,AP下降。算术原理:如果MP大于AP,AP是增加的;MP小于AP,AP是减少的。当MP等于零时(MP曲线与横轴相交),总产量TP最高;当边际产量MP为负时,总产量TP下降。具体表述为:表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2)(3)(4)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0818812220101633612124481275551156601007608.6-48567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1)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错误的一种说法是:()(2)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递减的趋势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要确定一种可变投入的合理使用量,根据生产的TP曲线、AP曲线和MP曲线之间的关系,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三、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QL0TPAPMPEABⅠⅡⅢFMPAPAPMPAPAPMP0TPMP=APAP最大MP=0TP最大图示AP是递增的,这意味着每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都高于平均产量。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阶段。因为,只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品价格给定不变,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增加是有利可图的,至少在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为止。第Ⅰ阶段将不会继续生产。因为,在第Ⅲ阶段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下降的,尤其是边际产量呈现负值。这意味着相对固定投入而言,可变投入的使用量过多。第Ⅲ阶段即使可变要素的费用为零(实际上不为零),理性的厂商也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才不会出现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下降的局面。总之,减少其可变投入的使用量是有利的。第Ⅲ阶段唯有在第Ⅱ阶段,才是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在这个阶段起点处,AP曲线和MP曲线相交,相交点是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在这个阶段终点处,边际产量曲线和横轴相交,边际产量为零。第Ⅱ阶段在第Ⅱ阶段进行生产,厂商既得到由于第Ⅰ阶段增加可变投入带来的有利方面,又避免第Ⅲ阶段因可变投入过多带来的不利方面。至于在第Ⅱ阶段厂商究竟将其可变要素的使用量确定在这一区间的哪一点上,要根据生产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而定。这一问题将在后面结合“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第Ⅱ阶段单一生产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即: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一个和尚挑水吃)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二个和尚抬水吃)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三个和尚没水吃,需减员增效)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个阶段。QL0TPAPMPEABⅠⅡⅢF第三节两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具有两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经济区域。具有两种可变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规模收益;递增、递减的原因一、两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一.等产量曲线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而维持同等产量,或者说,一个既定的产量可以用两种投入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一、等产量线1、、等产量线Q: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QKL2等产量线的特征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B.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否则等产量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C.凸向原点(斜率递减)。KLQD.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Q4LQ1Q2Q3K2、等产量线的特征分析等产量曲线特征时指出,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或其斜率递减,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研究产量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对另一种要素的替代。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K0K1L1L00LKG′•••ABCZ′W′图4—3边际技术替代率WZG是当产量水平保持不变时,两种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具体地说,为保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不变,由于增加一单位要素L的使用量而放弃的要素K的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与需求理论的边际替代率很相似。⒈边际技术替代率
本文标题:经济学原理 第4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1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