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形象的分类从鉴赏的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动作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例1.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答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下片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试用简洁语言分析词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壮志难酬、知音难觅、孤独苦闷而又矢志不渝的爱国词人形象。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完成有关问题:填空:1、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的描写,暗示李凝的身份。2、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草径”、“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3、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他。使作者的情感和所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李凝的隐者身份也不难把握。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环境隐者邻居不多少人来清幽对李凝隐逸生活的向往二.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上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社会属性】。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三.动作形象:就是通过动作进行描摹刻画,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依据——人物的动作行为。鉴赏角度——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4.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一系列动作形象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也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例5.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归纳总结:鉴赏文学形象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三部曲:分析语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1.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2、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空白。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例如李清照《如梦令》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通过“”(残月西沉之象)、“”(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花凝露,寒气逼人)、“”(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月落乌啼霜满天对愁眠秋夜寒江图诗人的羁旅之愁夜半钟声小练1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职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3分)小练2: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注:陆游已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著作。】小练3: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什么思想感情?(3分)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3分)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3分)小练4刺【là】诗歌中常用的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进行刻画。•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抓住两个细节,写出琵琶女渴望得到知音赏识,而又羞于见人的微妙心理。2.烘托•(1)以环境烘托人物。•例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风雪严寒,人踪罕至,一个老翁乘一叶小船,在寒江独钓。环境的描写,烘托了老翁不惧严寒孤独,清高自许,遗世独立的孤傲性格。而这性格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2)以众多物象烘托特定意境。•例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以荒凉冷落的宫殿,寂寞的红宫花,白头的宫女,烘托了一种颓败的气氛。•又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分别从身体的感觉、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侧面烘托了夜间的一场大雪。3.对比衬托•例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柳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先写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颓败。•又例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越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前三句极写昔日的繁盛景象,恰与第四句写今日之荒凉冷落之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昔盛今衰,人事已非的悲凉之感。4.比兴•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滚滚长江起兴,引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无限联想。答题步骤•一、诗歌写了意象(人物形象、动作形象、景物形象)的什么。•二、通过某意象的某方面的描写,运用了何种手法•三、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感情(或心志,或人生的某种哲理)。(一)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分)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3分)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练一练刺【là】(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职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具体分析略)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总结——形象“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即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动作形象。人物形象:(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2)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形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2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