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高考名师预测地理试题:知识点21 中国地理专题
-1-一、单项选择题1.造成浙江、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浙江、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比较图A.气候B.经济C.地形D.技术2.)图5为太行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雨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中A.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300米B.揭示的降水规律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少C.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D.标注“铁路”处的铁路线是陇海线下图是我国四条河流各月平均流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完成3~5题。图5-2-3.位于东北山区的河流是()A.②B.①C.③D.④【解析】②有春汛与夏汛两个汛期,因此位于东北地区。【答案】A4.四条河流中纬度最低的河流是()A.①B.②C.④D.③【解析】③汛期最长,说明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可能位于华南一带;【答案】D5.①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冰川融水B.大气降水C.地下水D.湖泊水图8为我国甲、乙两地民居景观图。完成6~7题。甲图8乙6.甲地民居景观分布于我国A.安徽皖南B.东北平原C.云贵地区D.四川盆地-3-7.甲、乙两地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地域差异显著。形成两地民居景观差异的自然因素是A.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B.气候、河流和植被C.地理位置、植被和土壤D.地形、±壤和河流【答案】A【解析】纬度大致相当,但地域差异显著,主要是受地形、海陆位置以及受此影响的气候等因素导致的。读“我国1998—1999年棉花价格与棉花生产关系图”(图9)。完成8~9题。图98.导致我同1998—1999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的直接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农业劳动力缺乏C.市场需求减少D.国家政策的变化9.我国1998—1999年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适宜B.交通条件改善C.农业科技进步D.土壤得到改良【答案】C-4-【解析】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进步。截止到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图2中序号代表的世界遗产依次是布达拉宫历史区、云南石林、九寨沟风景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武夷山、泰山。读图文资料回答10、11题。10.图2中世界遗产所在省区简称、地形区组合正确的是①藏、青藏高原②滇、云贵高原③川、成都平原④秦、秦岭⑤闽、武夷山脉⑥鲁、华北平原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⑥11.图2中标出的旅游景点A.随地球自转,②的线速度比④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正午太阳高度角③比⑥小D.从春分到夏至,④比⑤的昼长变化幅度大下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回答12~14题。图2-5-12.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水稻田B.弃耕地C.园艺业用地D.鱼塘【答案】A13.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地区B.长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香港郊区14.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A.农产品市场萎缩B.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且近三年粮食产量均在1万亿斤以上。但是,为满足粮食需求,今后10年内每年至少要增产粮食80亿斤。回答第15、16题。15.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生产与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C.人口增长数量大D.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生产与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数量大。我国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变慢,接近现代型。16.关于保证我国粮食增产的措施及其具体做法对应正确的是-6-A.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停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B.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推广C.建设粮食优势产区——扩大新疆、内蒙古的粮食种植D.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粮食的流通渠道(2012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下表所示我国不同地区2010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回答17~18题。17.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C.东南省份科技水平高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18.自然资源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业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效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是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二、综合题-7-19.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5分)(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图8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判断的依据。(3分)(3)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2分)-8-(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甲地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应该为下降)(1分),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答出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既可得3分)(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物和各种硬化铺装所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或外流量增多);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地下水补给量)减少。(2分20.读我国南方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由材料看出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2)与山东省相比,海南岛更有利于蔬菜生产,其气候优势有哪些?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其冬季蔬菜生产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4分)(3)近50年来洞庭湖与青海湖水面面积都在大幅度减小,分别说明其减小的人为原因。(4分)-9-【答案】(1)地形: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1分),地势高低差异导致气温差异(1分);位置:昆明位于内陆,台北位于沿海(1分),冬季两地受海陆影响差异明显(1分)(或昆明气候的大陆性强,台北气候海洋性强).洋流:台北冬季受日本暖流增温影响(1分).(2)纬度低,光照充足(1分);降水丰富(1分).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干旱影响蔬菜生产(1分);冬季强寒潮天气带来的低温影响蔬菜生产(1分).(3)青海湖水面减小是因为湖区周围开荒,灌溉用水增加(1分)同时人口增加,生活用水也在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1分);洞庭湖水面减小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1分),其次是上游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泥沙淤积(1分).21.2008年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三。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指出图6中甲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其降水量稀少的原因。(5分)(2)结合图6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4分)(3)简要说明地形对伊犁河谷地冬季气温的影响。(3分)(4)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4分)-10-【答案】(1)准噶尔盆地。(2分)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分)加之地形闭塞,(1分)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1分)因而降水稀少。(2)伊犁河谷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2分)有利于接纳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形成山地降水,(2分)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3)因地处谷地,(1分)冬季天山阻挡和削弱了南下的北方冷空气,(1分)使得气温较周边地区高。(1分)(4)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1分),较丰富的降水(1分)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1分)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122.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读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11-(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省(简称)境内。(2分)(2)简述黄河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3)试分析“旱腰带”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4分)(4)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3分)(5)黄河中游地区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对河流上中游水电的大力开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答案】(1)晋(1分)(2)径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含沙量显著增大);有结冰期(答对4条给4分)(3)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储水能力差;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答对任意4点给4分)(4)水热匹配良好(1分),光照条件好(1分),低山丘陵地形(1分),雨热同期(1分)有利于葡萄种植。(5)赞成(1分)水电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分)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1分反对(1分)水电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12-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答对任意2点给2分23.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图11(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2)陕西洛川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并说出该区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环境效益。(7分)(3)甲区煤炭资源丰富,指出其运往上海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8分)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4)指出天津化工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7分)(5)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区工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8分)【答案】(1)(共6分)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每点2分,共6分)(2)(共7分)气候优势: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5分)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2分)-13-(3)(共8分)方式:铁路—海运联运。(1分)理由:甲区地处内陆;上海临海;运距较远;煤炭运输量大;对时间要求不高;铁路-海运联运,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适宜远距离运输大宗货物。(7分)(4)(共7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2分)产业基础更加雄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优惠的政策支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5分)(5)(共8分)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且集中在夏季,水资源总量少且时间分布不均;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浪费)(共4分)措施:节约用水;改进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工农业(种植耐旱作物);治理水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修建水库;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提高水价。产业转移和结构优化。(合理即得分,每点1分,共4分)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升级的社会条件有:产业基础更加雄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优惠的政策支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区工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解决措施应从开源节流、治污等方面分析。2
本文标题:高考名师预测地理试题:知识点21 中国地理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4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