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课件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及处理精读:《毛泽东词二首》学科网《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死水》)《当代诗歌三首》(《致橡树》)《外国诗三首》(《我愿意是急流》)其余泛读1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两份《考试说明》的比较:北京实行自主命题两年之后,对于诗歌试题出了十多年的全国试卷还有没有重视的必要,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先把全国和北京两份《考试说明》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规定简单比较一下。两份考试说明的内容是:北京:①内容的理解。②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全国:①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份《考试说明》都把古诗鉴赏分为两块,一是内容,二是形式。22004年的北京卷12题的(2)题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清高,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形象)2004年国卷16题学科网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木兰花》)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意境)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境)3一、诵读感悟二、把握意象三、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捕捉情理。四、知人论世,深入体味诗歌。五、鉴赏语言和技巧(形式)内容4精读一、把握意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51、从语境入手,捕捉诗人所选物象的层面,把握意象。客观物象是多层面的,诗人总是依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取某一层面,创造诗歌意象。有些诗歌中的意象倾向并不明显,或有些特殊意象超出特定内涵,这就需要在具体语境中深入体会,分析诗人选取了物象的哪个侧面,从而准确把握意象。6“秋”就是一个多层面的物象,有西风、衰草、落叶、寒霜,也有菊花、红叶、金灿灿的稻谷、橙红的果实。自古悲秋多寂寥,《文赋》也说“悲落叶于劲秋”,所以关于“秋”的意象多是肃杀、萧条、凄凉的。可是《毛泽东词二首》中对于“秋”的描写则充满了生机、活力,营造了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表现的是伟人的拿云志和革命者的壮志豪情以及博大的胸襟。72、准确理解修饰词和描绘的诗句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8修饰词语往往是形容词,作者的主观倾向也从这些词语中流露出来。例如《我愿是急流》中的意象,“我”的苍凉感,就是通过意象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及对这些意象的描述;爱人的快乐与鲜艳,则是通过对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些意象的描述流露出来的。再如《死水》中那沟腐臭的水,《致橡树》中否定和肯定的爱情观。抓住这些描绘意象的形容词,就能把握意象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再就是副词。如“词二首”中“层”写出了范围之广,“尽”写出了程度之深。“漫”“透”等等。93、掌握特殊意象。古典诗歌,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规定,某客观事物便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借助特殊意象可迅速引起读者共鸣,达到造境之目的。读者也可由此探究诗人的情感意图。10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别康桥》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错误》丁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莲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错误》“柳”在中国传统诗词中与“留”谐音,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因此写惜别、留恋之情常写到柳。“丁香”结蕾喻愁心。“莲”“怜”谐音喻爱情。114、了解诗人惯用物象有些诗歌形象经常出现在某位诗人的作品中,诗人赋予它独特内涵,如陶渊明之于菊,周敦颐之于荷花便是例证。12三鉴赏形式辨析技巧,体悟佳妙;古典诗词是伟大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她的永恒魅力,来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写什么和怎样写。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因此,“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如近年高考,就先后出现过呼应、用典、对比、衬托、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等考查点。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更谈不上升到理论层面去鉴赏了。13从广义上说,“表达技巧”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点内容:①抒情方式(直接、间接);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用典、互文、通感等);③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如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141..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都是加强艺术效果的写作技巧,且常常并提。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数年来,高考曾几次就渲染设考点。如元稹的绝句《菊花》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两句,作者是在用议论点明自己爱菊的原因,在内容上不是写菊花的高洁气质,在形式上也谈不上渲染,故“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是错误项(1994年高考题)。赵师秀的《约客》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是直接去写客人久候不至的心情,而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000年高考)。《长沙》中对秋天生机的渲染,15烘托。画家画画,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在月亮的周围画上几缕彩云,月亮就显得格外有神,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是烘托。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只在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下来的两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则“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001年高考题)。162.对比与衬托王禹称的《村行》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两句,“万壑”与“数峰”既不是相对相反的事物,也不是同一事物,其中的“有声”和“无语”,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它们的各自特点。因而把两句诗看作“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自然就是错误的了(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题)。《我愿是急流》“我”的苍凉和“爱人”的鲜活。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畅当的《登鹳雀楼》“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两句,就是“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2002北京卷)。173.动静与虚实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1998年高考题):1999年高考的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声”两句;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18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去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去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虚物实写。对于这一考点,可以通过两种题型进行考查:一是让考生鉴赏这一手法,二是设置干扰项让学生去鉴别。如2002年北京卷考查鉴赏畅当的《登鹳雀楼》,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干扰项:“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手法来虚写鹳雀楼的高耸。《错误》中思妇的思念之情用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来写;《再别康桥》“满载一船星辉”等。194.联想与想象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应该说,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诗歌创作尤其如此:高考已不止一次把联想与想象作为考点。1997年考查鉴赏《题君山》、《望洞庭》,11题的A项为“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就是对这一考点的考查。2000上海题,《约客》与《雨晴》两诗的后两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与“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前者可使人“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后者则可以让人由“蜂蝶过墙”而去想象邻家的景色。205.抑扬褒贬与托物言志抑扬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可以是欲扬先抑,也可以是欲抑先扬。李商隐的《贾生》先写汉文帝郑重其事地寻访贤才,虚心向贾谊请教,似乎是专心治国的有道之君;最后点出“不问苍生问鬼神”。通过抑扬手法,对文帝舍本逐末的行径作了辛辣的讽刺。此外,诗中有时还使用寓贬于褒或者寓褒于贬的技巧。如《红楼梦》咏宝玉的《西江月》二首,就是把对宝玉叛逆精神的赞扬寓于贬斥嘲弄之中。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托物言志的传世之作,如黄巢的《题菊》(二首)、王安石的《孤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白梅》、郑板桥的《题竹石》等。216.象征与用典所谓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象征手法也是高考考查过的内容。虞世南的《蝉》的首句“垂绥饮清露”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就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借“蝉”这一象征物使“贵”与“清”这一对很难统一的属性融在一起(2000全国、春)。用典就是使用典故。22
本文标题: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6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