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共宁德市委通过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共宁德市委关于制定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宁德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时期,是宁德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重大意义。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开创环三跨越发展新局面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是宁德市发展史上经历挑战、经受考验最多的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扎实推进环三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环三战略规划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准。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3.3倍和3倍。项目和品牌带动成效显著,成功对接落地一批大型央企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级品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跨入高铁时代。区域统筹发展更加协调,中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对接长三角的前沿区域和对台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力求先行”的闽东精神持续弘扬,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在推进环三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敢闯新路、竞相发展、谋求跨越的氛围与合力,积蓄了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坚实基础。2、“十二五”期间是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宁德处于一个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支持海西加快建设,福建省将环三都澳区域列入十大新增长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以央企投资为重点、沿海重化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持续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快速改善,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进一步破除。这些都有利于宁德市发挥区位、港口和后发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跨越崛起。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宁德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人才、科技、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较突出,改革攻坚面临新的考验;全省上下比学赶超、争先跨越,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等距离跟进还是退”的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推动跨越发展,力求发展有更大作为、人民福祉有更大改善。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按照“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宁德建设成为富有竞争力的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决定性基础。在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突出先行先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勇于变革、大胆创新,以先行先试抢占先机。坚定不移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改革,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势。全方位推进大开放战略,深化宁台合作,形成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出项目带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高起点策划、生成、运作、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提高工业及生产性项目投资比重。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推进重点项目落实,努力形成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带动大发展的局面。——突出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快建立创新体系,大力改善创新环境,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加自觉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突出民生优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公平正义,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突出协调发展。加大对山区的支持与倾斜力度,努力促进环三核心区、主体区和统筹区互动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推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4、“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左右,“十二五”末全市力争形成10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个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在海西发展格局中位次前移。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投资拉动的强劲态势持续保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就业比较充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重大进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终生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的基数内,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显现,政府行政效率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不断拓展深化,参与国内外合作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环三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环三区域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对接长三角和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初步建成海西东北翼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海西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二、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5、持续增强投资消费的协调拉动。深入实施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内外需并举、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以投资结构改善带动消费空间拓展,引领消费模式转变。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抓紧修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打造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加快推进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地产开发商及大型超市、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各类城市综合体及大型购物广场建设。健全完善房地产市场,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强化投资与消费各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投资的双向良性互动格局。6、充分发挥投资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临港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大通道、环三城镇群和民生社会建设,科学组织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以上。创新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健全市县两级重大项目储备库,并做好与省级储备库的衔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规划盘子。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组织实施交通、能源、临港重化工业、城镇建设、传统工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农业农村发展、民生保障等“八大百亿工程”。加强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合作,以高端聚集为手段加快引进大型央企及世界500强企业,进一步强化大项目支撑作用。优化投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回归工程”,调动民企创业积极性,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分级管理和目标考核,推进重点项目投资责任落实。7、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坚持把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着力增加城乡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深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区域性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有利于政府重视居民收入提高的政绩考核体系。不断拓展城乡居民消费领域,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加快构建城乡互动的现代流通体系和网络,进一步落实好刺激消费的政策。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扩大信用消费规模,健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机制。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8、加快临港先进制造业集聚。发挥区位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加快形成布局优化、关联度高、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临港先进制造业体系。高标准发展冶金产业,加快镍合金、特种钢、冷轧硅钢等龙头企业发展,延伸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国家布局建设千万吨级大型现代钢铁项目,努力建设国内重要精品管板材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石化产业,快速推进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建设,启动油气储备项目,并力争向后道深加工延伸,把溪南半岛打造成为新兴石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重型机械装备产业,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大型风机制造等重点项目,积极承接国内外机械装备制造业转移。强化产业特色和专业化协作配套,加速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化发展,着力推进临港大工业区建设,加快构建漳湾、赛江、溪南和沙埕四大临港工业板块,使临港先进制造业成为推动宁德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9、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积极承接和利用高新技术,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前瞻性、市场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快宁德核电建设,争取布点第二个核电站,扩大大唐超超临界火电建设,积极发展风能、抽水蓄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和汽车新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建设海西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突出特色,加快创新,推进产业化,大力发展抗乙肝病毒药、中药饮片、多糖提取等生物与新医药,打造“海西药城”。依托龙头延伸产业价值链,重点开发氧化锆系列产品、环保陶瓷、永磁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新材料企业集团。大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承接发展节能环保、IT、物联网、电子元器件、地质勘探仪器等新兴产业,不断拓展高新产业发展领域。10、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持以科技创新、素质提升、品牌培育为着力点,按照产业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强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重点研究开发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创新和再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企业向高新化推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加大政策和要素保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
本文标题:中共宁德市委通过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6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