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共对台湾政策第一节中共对台政策的基本观点一、建国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年海峡两岸再度分离的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认真不懈地探讨和寻求祖国统一的方式和途径,适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台方针政策,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较大的演变发展过程,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为转折点,大致可以分为“武力解决”与“和平统一”两个时期。(一)“武力解决”时期(1949——1978年)在这个时期,基本方针是以武力解放台湾,同时辅之以和平争取工作,口号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其间,从具体表现形态看,又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1949年至1955年4月为“单纯依靠武力”阶段。2、1955年5月至1966年4月为“以武力方式为主,辅之以和平争取工作”阶段。3、1966年5月至1978年12月为继续维持军事对峙局面,集中开展外交斗争的阶段。(二)“和平统一”时期(1979年至今)在这个时期内,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具体地讲就是:通过国共和平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实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十几年来,这一方针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1、1979年1月至1981年8月为“确立阶段”。1978年12月,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拨乱反正,排除“左”的干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从而也为对台方针政策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基础。2、1981年9月至1984年10月为“完善阶段”。3、1984年11月至今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及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阶段。可见,建国以来,中共对台政策经历了从“解放台湾”方针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性变化。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在于:一是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只是在台湾独立等特殊情况下才诉诸武力。二是尊重历史现状,长期保留台湾现存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就是说,中共对台政策的基本目标仍然是国家统一,但已从过去需要改变台湾社会经济制度,转变到在一国内两制长期并存的立场上了。含有这两个基本点重大转变的中共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的,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根本立场,又从中国国情出发,照顾了各方的利益,因而受到了两岸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推动着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方向不断发展。二、中共历届领导人对台湾政策的演变■毛主席的和平统一思想(1956年,蒋介石执政时期)(一)省亲会友、来去自由。(二)既往不咎、立功受奖。(三)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四)和平解放、互不破坏。■周恩来的“一纲四目”(1963年)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1、台湾统一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叶剑英提出的九条和平统一主张(1981年9月30日提出蒋经国执政期间)(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分裂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注:一改以前“解放台湾”的提法)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经济、体育交流提供方便(后简称为“三通”、“四流”),达成有关协议。(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邓小平提出的六条和平统一主张(1983年提出)•(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2)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和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不允许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3)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4)“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5)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江泽民提出的八条和平统一主张(1995年提出,李登辉执政期间)•(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应坚决反对。•(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主张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中共对台政策的阐述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第二节中共对台依据和利益选择一、中共对台依据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同胞,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1945年10月,中国政府在台湾接受战败国日本的投降,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是我国坚定不移的决策。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二、中共对台的利益选择第三节中共对台重大历史事件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之一。五十年来,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即: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中共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倾听两岸人民心声的体现,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亲爱的台湾同胞们: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昔人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情真意切的开头是起草者谭文瑞独具匠心的佳作。一、情真意切的《告台湾同胞书》这位时任《人民日报》国际新闻部副主任至今仍记得,中国社科院首任院长胡乔木委托他起草时特别嘱咐过:“要以平易的而非教训人的语气娓娓道来;要半文半白,而不能用平常的社论语言”。谭文瑞的理解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听得进”。即便是谈到解决统一问题,字里行间亦是款款深情:“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细心的读者发现,在当年的《人民日报》上,这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名义发出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右上方,还有另一篇配文:“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炮击金门是那个年代两岸青年人的共同记忆。从1949年开始到1978年,大陆一心要“解放台湾”,台湾则是一心要“反攻大陆”。台湾女作家张典婉记得,当时在台湾,“保密防谍、人人有责”标语满天飞,演讲比赛最后都得加上“反攻大陆”口号的年代,大陆则是拿着毛泽东语录当圣经,相信台湾人都是吃香蕉皮长大的神话。在文章末尾,《告台湾同胞书》期望两岸早日结束军事对峙,并首次提出“三通”的构想。30年后,“三通”成真,这是谭文瑞起草时完全都没有料到的。二一封款款深情的“喊话信”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副组长廖承志致蒋经国信中的一句话。1982年7月24日,作为蒋经国昔日在苏联的同窗,廖承志用感性的文言文给他发去电报:“经国吾弟: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第二天,这封以个人私谊为联结点、浸透着浓浓民族感情的信件在《人民日报》发表,引起海内外极大震动。而一些新的对台政策已于上一年渐次展开。这对于“一个中国”信念从没有丝毫动摇的蒋经国影响很大。信的内容声情并茂,合情合理亦合节,蒋回首自己和他的父亲主政台湾几十年间始终在和“台独”做着坚决斗争,或打压,或法办,从不让“台独”势力有所抬头,也决不允许国家分裂。蒋心里默认这样亲切的召唤,台湾的两岸
本文标题:中共对台湾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6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