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解读
1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异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同义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研究仍然是一大热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类型、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关键词:同义词;发展;类型;作用;辨析角度;方法引言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是反映一个义位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同义词的丰富发达,是这种语言发展水平高,表现力强的标志。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就有“看、瞧、瞅、盯、瞟、瞪、瞥、窥、望、观察、观光、观摩、观看、看望、看见、眺望、仰视、俯视、平视、斜视、鸟瞰、东张西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同义词的大量存在,为我们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贴切而细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感情,或者为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用法,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一、同义词的发展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丰富的同义词。据统计,上古汉语同义词不下1000多组。2到了中古,汉语同义词进一步发展,同义词的构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首先是词义变化形成同义关系。有的词上古并不同义,由于词义演变的结果,某一个词产生了另一词所具有的意义,或者两个词引申出同一个意义,于是变成了同义词。例如:灰—尘,“灰”本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庄子·齐物论》“形固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六朝时引申出“尘土”义。《代挽歌》“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于是“灰”与“尘”产生同义关系。两者连用为复音词“灰尘”。其次是新词与旧词形成同义关系。中古产生的新词跟上古已有的某一个词意义相同。例如:“满、盈、拍”“满”和“盈”古今都有“充满”义。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泣满衣裳。”“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都有“充满”义,作“充满”讲的“拍”,产生于中古。如:“拍岸芳草随人去,洞口山无数。”这样,三字在中古成为同义词。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汉语同义词的一部分。同时随着近代汉语新词的大量产生,近代汉语同义词也空前增加。有的是新词和新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新词和旧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方言词和普通词形成同义关系;也有的是词义引申形成同义关系。跟中古汉语不同的是近代汉语复音词发展更多,各种形式的同义词更加丰富,显得更为纷繁复杂。二、同义词的分类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同义词只能是统一语言符号系统内的共时3的现象,即我们所说的同义词指的是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聚合,而且构成一个同义聚合至少要有两个词语。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更新,大家逐渐认识到对于同义词的辨析是就词的某个意义而言。而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学者们对同义词的定义多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即同义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等义词,一类是近义词。(一)等义词等义词是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相同的词。等义词是同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例如:爸爸—父亲、妈妈—母亲、大夫—医生、西红柿—番茄、公尺—米、扩音器—麦克风自行车—脚踏车、土豆—马铃薯、生日—诞辰、玉米—包谷—包米,等等。语言中的等义词有些是借用外来词或方言词的结果。等义词正是因为意义的所有方面都相同,在一般的语境中也都能代替使用,所以在语言中的作用远远逊色于近义词,或者说没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它们的数量也极少。一般来说等义词在语言中大多不能长期存在,有的逐渐分化,产生出细微的差别,由等义词转变为近义词,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淘汰其他的,最终只保留一个。(二)近义词近义词是理性意义基本相同,但附属意义或用法有细微差异的一组词。如果词汇意义相同,色彩意义必有差异。近义词在同义词中占有很大比例。例如:4爱戴—爱护—爱惜、把握—掌握、辩护—辩解、标记—标志、本质—实质、干涉—干预、场所—场合、草率—轻率、担心—担忧,等等。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人们准确贴切地表情达意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如果不仔细辨察,也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三、同义词的辨析角度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一)意义方面的差别1.侧重点不同一些有部分相同语素的同义词,它们的不同语素在表现意义时往往各有侧重。比如,名词的词义的侧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动词的词义的侧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形容词的词义的侧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状态方面。如:才能—才干—才华—才智都是名词,都表示人的较高的能力。词义的不同点在于:“才能”着重指知识和能力。“才干”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才华”着重指表现在文学艺术或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和特长。“才智”着重指智慧和敏捷的思考能力。例如:①他的才能超过一般人。②他既年轻,又有才干。5③我们老师不仅课教得好,在艺术方面也是才华横溢。④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再如:辨别—辨认都是动词,都表示通过认识来区别事物。词义的不同点在于:“辨别”着重指区别开、分别开,包括通过各种感官或头脑来区别,对象常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辨别真假”“辨别东西南北”。例如:①色盲患者不能辨别颜色。②灵长类的视觉很发达,因而嗅觉不必很灵敏,用来辨别气味的鼻子长得比较小。“辨认”着重指认出、认清,一般指通过视觉来辨别认识,对象是一个或两个以上。“辨认笔迹”、“辨认方向”等。例如:③照片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④我在旁边辨认铅笔在纸上写的那些难认的字。又如:平静—安静它们都是形容词,都可用于形容人或环境的平安状态。它们的差别是:用于描写环境时,“平静”侧重于“没有动荡”;而“安静”侧重于“没有声响”。例如:①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②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卜来。用于描写人时,“平静”多形容人的心情;而“安静”多形容人的心神、动态。③看完了电影《周恩来的外交生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④父亲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好像有什么心事。62.范围大小不同“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再如:“生命”和“性命”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力的事物,如“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口头,如“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3.语意轻重不同“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违抗”强调对抗、抗拒,是蓄意的行为,性质恶劣,如“胆敢违抗政府法令的人,定将受到严惩”。再如:“指摘”、7“指责”和“指斥”都有指出错误批评否定之意。“指摘”表示指出缺点错误,进行批评,语意较轻,如“他说话随随便便,伤了一些人,受到了大家的指摘”。“指责”强调责备,语意较重,如“对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加以指责、处罚”。“指斥”强调斥责,多用于性质严重的事情,语气很严厉,如“这种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所指斥”。(二)色彩方面的差别1.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同义词它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态度却不相同,也就是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有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有的不带褒贬意味,叫中性词。例如:“结果”、“成果”和“后果”,都指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其中,“结果”中性词,可以用于好的事物,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如“他们商谈的结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结果”用于好的事物;“我们商谈的结果崩了”,“结果”用于坏的事物。“成果”,褒义词,意思是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是一种好的结果,如“祝贺你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后果”,贬义词,意思是后来的结果、结局,多用于坏的方面,如“滥伐森林的行为再不制止,后果不堪设想”。再例如:“巨大”、“宏大”和“庞大”,都有很大的意思,其中,“巨大”中性词,如“对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巨大”用于好的事物;“要防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巨大”用于坏的事物。“宏大”,褒义词,8有雄伟、壮阔之意,如“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真鼓舞人心”。“庞大”,贬义词,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之意,如“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状况应该改变”。2、语体色彩不同这里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的色彩不同。书面语一般经过文学加工,有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还比较大,所以跟平时口头说的话有些不同。书面语和口语各有自己的色彩特点,适用的语境、场合也不相同。例如:“儿童”和“小孩儿”都是指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但前者比较庄重,后者比较亲切。在“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里,如换用“小孩儿”就不协调;而在“瞧,这位老爷爷在逗小孩儿呢”里,如换用“儿童”,也会失去原有情味。再如“恐吓”和“吓唬”,“吝啬”和“小气”,均为同义词,前者多用于书面,后者多用于口头。(三)从词的用法上进行辨析1.搭配对象不同由于词义的差别,词的语法性质的差别,以及约定俗成的关系,有些同义词的搭配对象往往不同。如:“改进—改善”它们都有改变原来某一不好的状态并使之有所进步的意思。但“改进”一般与“工作、方法、技术”等词搭配,“改善”则常与“生活、关系、条件”等词搭配。例如:①工作方法有待改进。②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9再如:发挥—发扬它们都表示把好的方面表现出来。它们的区别是:“发挥”是指把意思尽量地说出,把力量尽量地使出,经常同“作用、威力、智慧、力量、干劲、创造性、积极性、题意、论点”等搭配。“发扬”是指发展和提倡,经常同“作风、精神、传统、民主、成绩、优点”等搭配。例如:①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②我们要发扬老一辈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它们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用于人的还有老幼尊卑之分,用于物的还有抽象具体之别。又如:爱护—爱戴它们都表示对所指对象的爱。它们的区别是:“爱护”是爱惜并保护的意思。它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既可以用于卜对上,也可以用于上对卜。比如:“爱护公物”、“爱护儿童”、“爱护老年人”等。“爱戴”是尊敬并且拥护的意思。它只用于人,而且不能用于上对下,只能用于下对上。比如:“中国人民十分爱戴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2.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大部分同义词词性相同,但是也有词性不同,句法功能也不同的情况。如:“永久(形)—永远(副)”10它们都有时问长久的意思,但“永久”是形容词,可以作定语、状语,如“(永久)的住所”、“〔永久〕思念”;“永远”是副词,只作状语,如“〔永远〕前进”。再如:“突然(形)—忽然(副)”它们都可以表示事情或动作变化迅速,出人意料。它们的区别在于,因为它们是两类不同的词,所以在句法功能上是不一样的。“突然”的用法较多,可以充当状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例如:①
本文标题: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6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