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挖掘与识别 > 修改《送元二使安西》ppt
王维(701-761):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使:到某地;出使。送:送别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题目意思:王维送奉朝廷使命前往安西的朋友元二。•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舍shě依依不舍shè客舍朝cháo朝代zhāo朝气更gèng更加gēng更衣jìn尽头jǐn尽管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zhāoshèjūnyìwèigèng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zhāoshèjūnyìwèigèng送别时的景是怎样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浥:(yì):湿润。客舍:旅店。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朝雨:早晨的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地点时间环境气氛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和。解答•前两句写离别时的景色,地点是(),季节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柳”与“()”谐音,暗含()之意,你感觉这景色如何?城渭春季留送别•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生机——•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新,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清爽——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哪,可王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别”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雨给人感觉是伤愁。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这一雨一柳搅扰着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君:指元二。更:再。故人:老朋友。更尽:再饮完。诗句意思: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返回渭城阳关安西西出阳关无故人长安安西: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那儿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和我们大不一样,说话也听不懂。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qì元二要去的是萧条的安西,面对着茫茫的大漠,长途跋涉,此地一别,生死难料,更别提是重逢了,如果你是王维,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元二说什么?•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张骞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一说:王维举起第()杯酒,()地对元二说:“()!”•这喝下的不仅仅是一杯酒,还有王维对元二的——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本文标题:修改《送元二使安西》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6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