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鸿门宴司马迁一、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下狱受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五十二万六千多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二、时代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云集响应,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刘邦此时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10月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12月才攻破函谷关,听说刘邦已取咸阳,非常恼火,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鸿门宴就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三、字词注音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崤xiáo山好hào美姬jī鲰zōu生说shuì我孰与君少长zhǎng奉卮zhī酒为寿从百余骑jì戮lù力而攻秦范增数shuò目项王樊哙kuài举所佩玉玦jué交戟jǐ之卫士瞋chēn目视项王目眦zì尽裂按剑而跽jì沛公之参shèng赐之彘zhì肩切而啖dàn之如恐不胜shēng人方为刀俎zǔ何辞为wéi道芷zhǐ阳四、本文故事情节《鸿门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述了在刘弱项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羽军营参加暗藏杀机的宴会,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斗争,最终脱险逃回营地的故事。“鸿门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吗?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五、理清结构层次本文以刘邦赴宴谢罪为核心,故事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展开,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宴前,交代鸿门宴的由来。(情节标题: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伯说情)第二部分(3-4):宴中,写鸿门宴上的斗争。(情节标题: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第三部分(5-7):宴后,讲述刘邦脱身除患。(情节标题: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沛公除奸)宴会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策项王许诺宴会中—明争暗斗刘邦谢罪—项羽留饮范增示意—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张良召哙—樊哙闯帐义责项羽—项羽款待宴会后——脱身除患沛公脱险张良入谢项王受璧范增破斗刘邦锄奸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阵营刘营项营主帅刘邦项羽谋士张良范增武士樊哙项庄内奸曹无伤项伯六、课文串讲与翻译1、课文开篇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写了曹无伤告密,这是整个故事矛盾的导火索;再介绍刘邦和项羽的军事部署情况及范增进言。作用:点明楚强汉弱,项羽占据主动,为下文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范增进言,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大有一触即发之势。2、项羽得到密报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第一反应是大怒,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表现出了他急躁、火爆的性格,一个“怒”字,写活了这个人。知识点归纳(第一段)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欲王关中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函谷关以东今:山东省知识点归纳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省略句沛公军霸上为击破沛公军判断句此天子气也3、项伯夜访张良,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项伯作为楚国重要成员,却向张良告密,显示了他的私心,这也是项羽在鸿门宴上形势发展转折的关键。作用:使文章的情节曲折,增强了故事性。4、在项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原因:力量悬殊,不可力敌;张良目光如炬,确信项伯重义必为所用,认准项羽寡谋轻信,自大轻敌,缺乏战略眼光的致命弱点,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作用:突显出张良处变不惊、沉稳机警,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5、从刘邦的神情和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遇事不专断独行,信任下属(为之奈何?)圆滑善变(鲰生说我)多疑且考虑事情周全细致(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世故圆滑、机智多谋(祝寿,约为婚姻,编织谎言为己辩护)------知人善任,能言善辩,处事圆滑,机智多谋6、项伯回营见项羽,为刘邦辩护,并建议善待刘邦,项羽竟“许诺”,说明了什么?轻易相信他人之言,一口答应,足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缺乏政治远见,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知识点归纳(第二段)词类活用: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友好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急难、危急的事、紧急的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秦地可尽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籍吏民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关系的连词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表程度深,意同“太”、“很”知识点归纳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不敢倍德也倍通背知识点归纳文言句式: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表提前停顿,不译倒装句(状语后置)具告以事还原:以事具告(之)省略句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知识点归纳成语:“秋毫无犯”出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7、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8、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9、从宴席的座位安排上,可以看出什么?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同时,也显现出刘邦的政治智慧,刘邦的座次表示愿意接受项羽的领导,由此打消了项羽的猜忌和怒气。10、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反映出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直来直去,心口如一,政治上不成熟,缺乏斗争经验。(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心慈手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范增再三举珏,默然不应;项庄舞剑,不置可否)11、“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知识点归纳(第三段)词类活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活用为动词,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常以身翼避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古今异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知识点归纳通假字: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文言句式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宾语前置句籍何以至此?即“以何”,凭什么省略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知识点归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已成为一个成语,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12、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肉、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13、从中可以看出樊哙是个怎样的人物?忠勇强悍,能言善辩,气势逼人知识点归纳(第四段)词类活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让……为王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施刑、处罚毫毛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接触、沾染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的说文言句式判断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成语:“劳苦功高”出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意思是做事勤劳,功劳很大。例句:这位老战士过去英勇作战,劳苦功高,受到人们的尊敬。14、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15、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白璧“‘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16、最后一句话,单独成段来介绍,有何作用?从结构上看,是照应前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杀)从内容上看,淋漓尽致体现刘邦处事果断,与项羽的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比,那么鸿门宴上的胜败也就不言而喻了。知识点归纳(第五至七段)词类活用:道芷阳间(jiàn)行间至军中道: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间:从小路文言句式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何”,动词“操”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置之坐上置之地省略句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七、人物形象分析八、对比手法的应用
本文标题:鸿门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0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