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炮的发展史简介一.大炮的相关解释二.大炮的一般构三.大炮的分类四.大炮的简史一相关解释(1)基本解释1.[artillery]∶口径大的火炮;•例句:乃架大炮击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2.[untactfulspeaker]∶比喻好说大话或好发表激烈意见的人。(2)详细解释•1.口径大的火炮。•例句:《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数千斤以至万斤大炮,或钢或铜均可自造。”•清福格《听雨丛谈·礮考》:“大清天聪五年造红衣大礮。”郑观应《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2.比喻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例句:周立波《诸葛亮会》:“他被小刘这大炮一轰,脸胀红了。”茅盾《子夜》十二:“这人就是黄奋,有名的‘大炮’。”•3.大礮(pao):1.发掷石弹的武器。•例句:《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光弼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辄毙二十馀人。”《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4.古代一种爆炸性武器。•例句:《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二大炮的一般构造•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炮尾用来盛装炮闩。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炮口制退器用来减少炮身后坐能量。发射时,装在炮闩内的击针撞击炮弹底火,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压强一般约为3×10^5千帕),推动弹丸以极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运动。弹丸离开炮口瞬间获得最大速度,尔后沿着一定的弹道飞向目标。燃气推动弹丸向前运动的同时推动炮身后坐。•炮架部由反后坐装置、摇架、上架、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瞄准装置、下架、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反后坐装置包括驻退机和复进机。驻退机用来消耗炮身后坐能量,使炮身后坐至一定距离而停止。复进机用来在炮身后坐时贮蓄能量,后坐终止时使炮身复进到原来的位置。在后坐运动中,由于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炮身传到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少,约为燃气作用于炮身轴向力(炮膛合力)的1/30至1/5。摇架是炮身后坐、复进的导轨,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身、反后坐装置和摇架)的主体。摇架以其耳轴装在上架上,借高低机作垂直转动。上架是回转部分的主体,以基轴装在下架上,借方向机作水平转动。高低机和方向机使炮身在高低和方向上转动。高低机装在摇架和上架之间,方向机装在上架和下架之间。平衡机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摇架耳轴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机操作轻便。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来根据火炮射击诸元实施火炮瞄准。下架、大架和运动体,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大炮也常常被用于起外号。其实,起名叫大炮的人都比较胖,在班上很野蛮,所以叫大炮。现代火炮古代大炮古代火炮都是从炮口填装弹药大炮的分类•按照弹道特性可以分为•*加农炮•国产车超轻型*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的野战炮*加榴炮•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66式加榴炮•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Pla05式自行加榴炮迫击炮•中国新型自行迫击炮群•抗战时期的迫击炮二战德国卡尔自行迫击炮•按照用途分可以分为:*野战炮:野战炮是指在野外战斗的可移动的炮*列车炮:列车炮(RailwayGun)为一种架设在铁轨上的大型炮种。通过在装甲列车上装置大炮,能够令这些本来不便运输的大型火炮可以在铁轨上快速移动•*步兵炮:•步兵炮泛指所有归属步兵自身的重火力,与其说是某一类型的火炮,不如视作是因应战术要求而发展,具备某些特性火炮的统称。*无后坐力炮:无后坐力炮是发射时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主要用于直瞄打击装甲目标,压制,歼击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战史上曾立下了汗马功劳。•*高射炮:主要用于打飞机、直升机和飞行器等空中目标。•*坦克炮:是坦克炮是现代坦克的主要武器。•*反坦克炮: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火炮。*航炮:航炮又称航空机关炮,口径在20毫米以上,是安装在飞机上的一种自动射击武器。•*舰炮:舰炮,是以水面舰艇为载体的传统海军武器,曾经是海军舰艇主要的攻击武器。海岸炮:指布置在陆上,主要射击海上目标的火炮。主要用来射击各种水面目标,有些火炮部署的位置也能够对附近的地面目标进行射击。•按照运动方式可以分为•*牵引式•*自行式(自行式火炮)•按照身管分类可以分为•*线膛式•*滑膛式大炮简史•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pào)。战国后期秦军首攻韩国郑城使用石炮远射城楼,打得砖碎石滚,接着又使用松木为弹的火炮,火焰冲天。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在12世纪30年代,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滑膛火炮的产生和发展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chòng)。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造的青铜铸炮,重6.94千克,长35.3厘米,炮口直径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边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中国明朝政府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1566)制造的火炮就达数十种。“虎蹲炮”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约15.55厘米),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攻戎炮”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无敌大将军炮”重千斤(约596.82千克),装在车上,能装铁子500个,击宽二十余丈(约62.2米)。“毒火飞炮”、“飞摧炸炮”能发射爆炸弹。这种炮弹为铁铸空心体,内装火药及其他药剂,并装有将药线安放在竹管内的引信。发射时将弹丸装入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发射药,弹丸到达目标后爆炸。•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16世纪前期,意大利数学家N.F.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射角发射时射程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16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英国物理学家I.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间(1611~1632),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办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1697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了榴弹炮。专用火炮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隐蔽目标和机枪阵地射击,广泛使用了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为了对付空中目标,广泛使用了高射炮。飞机上开始装设航空机关炮。随着坦克的使用,出现坦克炮。机械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现,对提高炮兵的机动性有重要的影响。骡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当时交战国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径火炮外,还重视大口径远射程火炮的发展。一般采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弹炮和220~240毫米加农炮。法国1917年式22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达22公里。德国1912年制成的420毫米榴弹炮,炮弹重1200千克,最大射程9300米。许多国家还采用过在铁道上运动和发射的铁道炮。•20世纪30年代,火炮性能进一步改善。通过改进弹药、增大射角、加长身管等途径增大了射程。轻榴弹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弹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农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闩和装填机构的性能,提高了发射速度。采用开架式大架,普遍实行机械牵引,减轻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由于火炮威力增大,采用自紧炮身和活动身管炮身,以解决炮身强度不够和寿命短的问题。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时间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径和直射距离不断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提高了飞行高度,出现了大口径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达在内的火控系统。由于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成了军队的主要威胁,出现了无后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现状和展望•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火炮在射程、射速、威力和机动性各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在增大火炮射程方面,主要采用高能发射药,加大装药量,加长身管,增大膛压,提高初速,相应采用自紧炮身以及发展新弹种(如底凹弹、底部喷气弹、火箭增程弹和枣核弹)等。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1~12公里增大到15~17公里,155毫米榴弹炮射程从14~15公里增大到30公里以上,有的达40余公里。在增大火炮射速方面,采用半自动炮闩,液压传动瞄准机构,可燃药筒和全自动装填机构等。瑞典FH77-A式155毫米榴弹炮,最大发射速度3发/6~8秒。美M204式105毫米榴弹炮利用前冲原理缩短后坐量,后坐时间由2.5秒降为1.4秒,后坐距离由1184毫米降至430毫米。在提高弹丸威力方面,采用增大弹体强度,减薄弹体壁厚,增大炸药装填量等措施,并改装高能炸药和采用预制破片弹等。美105毫米榴弹的杀伤效果,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55毫米榴弹。在提高火炮机动性方面,许多国家采取新结构、新原理、新材料等以减轻火炮重量,并重视发展新型自行火炮。美M102式105毫米榴弹炮,上架、下架和大架合一,高低机与平衡机合一,采用鸟胸骨闭架式大架和迫击炮座盘,简化了结构,改善了受力条件,除后坐部分为钢制件外,其余大多为铝制件。火炮重量由原来的2260千克减到1400千克。美M204式105毫米榴弹炮利用前冲原理,重量由原来的2260千克减到2027千克。美M109A1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采用专用铝合金车体,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采用密闭式旋转炮塔,具有浮渡能力;采用液压折叠式驻锄,方向射界为360°。瑞典的FH77式155毫米榴弹炮和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FH70式155毫米榴弹炮,均附有辅助推进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火炮的机动能力。苏Д-30式122毫米榴弹炮采用具有360°方向射界的炮架,提高了火炮的火力机动性。•为了提高炮身寿命,许多国家采用电渣重熔等精炼工艺,以提高炮身钢的机械性能和抗热裂纹能力。自紧技术的采用,提高了炮身的有效强度和疲劳寿命。炮膛表面镀铬,改善了炮膛的热耐磨性能。使用高能量低烧蚀发射药或新型缓蚀添加剂,减轻了炮膛烧蚀。联邦德国120毫米坦克炮采用滑膛炮身并经自紧和炮膛镀铬处理,虽然初速为1330米/秒,膛压为5.4×105千帕,炮身寿命仍达1000发。•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适应性,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弹、破甲弹、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反坦克布雷弹、反坦克子母弹、末段制导炮弹以及化学炮弹、核弹(见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火炮将进一步提高初速、射速,增大射程,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射击精度,改善机动性,采用新弹种以增大威力,增强反装甲能力,并与侦察系统和射击指挥系统联成整体,以进一步提高反应能力。
本文标题:火炮的发展史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1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