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现代经济学》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关于生产者行为的基本假设生产理论: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与规模经济成本理论:厂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原则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函数第二节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第三节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关于生产者行为的基本假设生产者(厂商):为销售而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单位,其活动以盈利为目的。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法人;法定组织形式:单人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制在经济上能做出统一生产决策在竞争市场上所有厂商必须接受由整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力量所确定的产品价格—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目标:利润最大化(利润=收益-成本)P=TR-TC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既定成本下收益最大化(价格不变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第一节生产函数生产: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投入→产出)生产要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投入品)劳动(L):劳动力所提供的服务土地(N):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称资本(K):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企业家才能(E):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生产是这四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过程,产品则是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努力的结果。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投入某种组合的生产要素与其最大可能的产出之间的函数。一般形式:Q=F(L,K,N,E)如果只考虑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可简化为:Q=f(L,K)第二节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量。例如:Q=f(K,N,E,L)→Q=f(L)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TP):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f(x)平均产量(AP):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TP/x边际产量(MP):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每单位的额外投入的额外产量)MP=ΔTP/Δx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劳动投入量(x)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00018822010336124481255511660107608.68567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劳动投入量(x)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000018882201012336121644812125551176601057608.608567-4TPAPMPLMPAPTPO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ⅠⅡⅢAB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第Ⅰ阶段:L↑;MP↑↓,AP↑,TP↑∵相交前MP>APAP↑相交后MP<APAP↓∴当相交时,MP=AP=MAX(AP)第Ⅱ阶段:L↑;MP↓,AP↓,TP↑∵MP>0,TP↑;MP<0,TP↓;∴MP=0;MAX(TP)第Ⅲ阶段:L↑;MP↓,AP↓,TP↓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Returns)在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它的增加超过某一限度时,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递增—递减)直观解释固定成本: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可变成本: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在固定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当变动要素数量较少时,固定投入量相对过剩,增加的变动投入量将有助于充分利用固定投入;但当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变动投入量出现相对过剩,从而出现边际产量递减的趋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Ⅰ:边际产量递增(可变生产要素↑;不变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总产量TP:↑)Ⅱ:边际产量递减(可变生产要素↑;不变生产要素已接近于充分利用;MP↓;总产量TP↑)Ⅲ:产量绝对减少(可变生产要素↑;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生产效率;MP↓;总产量TP↓)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第Ⅰ阶段(OA)边际产量出现递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总产量递增;第Ⅱ阶段(AB)边际产量继续递减,但大于0;平均产量开始递减;总产量仍然增加,但增加的比率递减,总产量达到最大;第Ⅲ阶段(大于OB以后)边际产量小于0;平均产量继续递减;总产量出现绝对减少。利润最大化,取决于成本、产量和价格。P=TR-TC=P·Q-TCTPAPMPLMPAPTPO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ⅠⅡⅢAB第三节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这两种可变的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例如:Q=f(K,L)一、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将既定成本(生产资源)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成本既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利润最大化边际分析法: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每一单位货币(单位成本)所购买的任何一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边际产量相等。等产量分析法: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KKLLCPQPQKLKLMUMUPP二、等产量线等产量线(IsoquantCurve):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kL等产量线的特征1、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成本既定条件下: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3、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为什么?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递减决定了它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KKLLCPQPQ三、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MRTS):在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两种投入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MRTSLK=K/L表示要素L对要素K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负值,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绝对值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L的边际产量↓;K↓,K的边际产量↑;相同的ΔL,ΔK↓五、等成本线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组织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的线。表明了厂商组织生产的限制条件。LKLKKCPLPKPCKLPPKLC/PKC/PLO·C·D等成本线等成本线表明等量的成本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等成本线六、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等成本线必定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KLQ3Q2Q1ECDMNAB生产扩张线: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展。MRTSLK=K/LPK/PL=△L/△K=MPK/MPLLKKPCKLPPKOLEKeLeKOLEKeLeQNMC1C2C3CQ1Q2Q3厂商的生产决策七、规模收益递减与企业的适度规模规模收益:由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的产量(收益)的变动。生产规模变动:厂商所有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规模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递增——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递减——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规模经济)内在经济: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分工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或副产品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销售方面更具优势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技术、信息、人才、研发、广告)外在经济是依赖于该产业-行业成长产生的效益;内在经济是依赖于生产组织内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所带来的效益。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规模不经济)内在不经济:一个厂商由于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减少管理效率的降低(协调成本和控制成本↑)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决策成本↑(信息成本↑)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或收益减少资源稀缺、过度竞争、公共基础设施紧张适度规模——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使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不同产业-行业的企业,适度规模不同。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重工业、轻工业)市场条件(需求规模、标准化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与连锁经营
本文标题:《现代经济学》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1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