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基于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建设
关注经验落实《指南》无图片版本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引言幼儿园课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远离儿童的经验只有珍视儿童的生活,才能真正触及儿童的经验在多层次的生活、多感官的参与和多形式的活动中不断获得有益的经验转变立场和观念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回归经验的时代一、如何理解经验与儿童经验经验是由实践而获得的认识、体验及能力。直接经验是由学习者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是别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并以一定的方式告诉学习者的。告诉的方式包括文字、口头语言、照片集影像资料。其中,最抽象的是文字,其次是口头语言,然后是照片及影像资料。因此,间接经验是有层次的。不同年龄段的经验构成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低龄中龄高龄因此,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幼儿是在情境中、行动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关键词与幼儿园教育关键词《纲要》《指南》生活3281知识34经验1116活动4783教学10综合、整体、渗透73《指南》中的经验—愿意与人交往3~4岁4~5岁5~6岁1.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2.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3.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指南》中的经验—亲近自然喜欢探究3~4岁4~5岁5~6岁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3.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将知识还原为行动能成为知识的,往往是经过验证的经验,很多人的直接知识汇聚起来,成为他们的间接经验,通过实践验证和逻辑论证,变成人们共同的知识,流传的方式主要是文字。人类优秀的知识也应该让幼儿接受,但我们不能用文字的方式让他们掌握,只能通过口头语言和图片、媒介等方式,甚至让儿童回到这个知识产生的实践过程之中。对幼儿来说,最后效的学习是直接经验,就是回到行动中,回到过程中。经验的含义经验的三层意义: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获得的结果;伴随探究过程中的思维与反思;经验的原则是交互作用和延伸性,就是经验既横向联系,相互渗透,也不断延伸;经验强调行动,只有行动才可能获得经验;不是所有行动都能得到真正的经验,行动过程中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做事≠经验我们重视过程,但是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值得反思的不是做所有的事都能获得新经验不是所有的重复都没有价值,现有经验的重组和整合有时需要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进行幼儿的活动在情境、材料和规则等方面进行转换,使活动不断产生新经验《指南》的经验观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以上太平巷图片案例涉及到《指南》中的经验观察探究操作分析推测类比实验《指南》的经验观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经验观与教师的立场经验观要求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当做真正的学习主体正确处理儿童主体与教师主体的关系,不是教学主体的教师不可能让儿童成为学习主体。主体不是控制别人,而是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越能调动儿童主体性的教师越有主动性教师对儿童不是明拉,是暗推,就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再释“以学定教”从宏观上说,以学定教意味着关注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避免跨龄教育,揠苗助长。要通过学习《指南》,真正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儿童和儿童发展具体化、情境化。微观层面看,以学定教意味着关注自己面对的特定班级儿童的需要、兴趣和现实的学习状况,关注现实的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资源条件,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采用适合儿童的活动方法和策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课程必须回到情境中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必须与特定幼儿园和情境相联系,经验取向的课程必须以幼儿园或班级为基点幼儿园情境不是简单戏剧场景,而是以生活为背景的,因此,它是生动的、真实的或有生活基础的,是充满了机会、问题和挑战的,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活动情境设计,它涉及时间、空间、材料以及其他的因素。四季的虫子(德州跃华幼儿园图片案例的意义)一年四季,幼儿园有很多种类的虫子,他们的形状、颜色、习性、集聚地都不同,虫子也在生长和变化,在呈现一种生命的兴衰和转化。观察、比较、分析、记录、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获得关于虫子的经验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在提高,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也在提升。让学习有趣、有效一点有趣的学习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要研究儿童,努力使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儿童能获得新经验,能面临问题和挑战,能动员多种感官,能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儿童的有趣、有效的学习与教师的体力消耗不一定成正比,但与教师的脑力消耗一定成正比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小学教育的游戏化、情境化是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小学教学“零起点”意味着小学教学依循规律,摆脱应试和“提前教育”。对幼儿园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出的重要论断,有三个内涵:1.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和创造,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充满游戏精神;2.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该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权利;3.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二、回归经验是必然的抉择当今西方有影响的幼儿园课程,无不关注儿童的经验,几乎都是经验导向的,所谓的课程目标体系,其实就是幼儿经验的体系,儿童获得了这些经验,也就达成了课程的目标。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经验取向,宣示了他们对儿童的基本态度和立场,那就是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儿童需要特殊的活动环境,对儿童的指导应从情境出发,适度而为。回归经验意味着——回归经验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应该属于经验。幼儿园课程曾经远离经验,过于关注知识、关注教师、关注上课。回归经验就是回到《指南》,回到儿童,回到生活,回到活动。没有正确的经验观,就难以有效地落实《指南》的精神。回归经验,也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属于经验。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就是经验取向的课程,就是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课程。陈鹤琴的经验与课程观丰富儿童的经验。一切直接经验都是儿童亲身力行得来的,教育者无论如何不能代替儿童做事,也无论如何不能完全用抽象的概念来施教。有些经验是间接的,在人们生活里占重要位置,但无法用实物教,可用逼真的图片。不过这样的教法要减少到最小限度。(1926)“‘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1948)幼稚教育原则之精要有用的动作:1、能否引起儿童的全副精神?2、做了以后能否得着有价值的结果?3、是否能引起其他有益的动作?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走朝会线、玩蒙台梭利玩具、福禄培尔恩物等是与儿童的实际生活分割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很多,就怕教不了,教不周到,儿童的一饮一食,与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都是好教材,课程应从这方面去着想,何必经过一番人工化呢?富于弹性的课程,可以适应个别不同的兴趣与能力的儿童。要适应不同个性的儿童,课程就应留有余地,使儿童可以多方面去接触,可以随他自己的个性去转变。助儿童之长,补儿童之短,这是弹性的第一层意思。蒙氏课程就有局限性。同是一种课程,它的内容分得深浅不同,所包含的成分也不同,随儿童自己的需要去做,这是课程弹性的又一层意思。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每个学期应该有一个总设计,以决定本学期应该注重的目标。每学期又有一个预定的课程表,拟订一个星期里教导的中心。但此项课程预定表不是固定的、不能变换的,儿童或社会上发生的任何事情,教师就可以采为课程内容,可以把一切预先所定的暂时搁起,重新再来做一番筹备工作,倘若新发生的事情与预先的有些相像,那就要把它融进去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不是教师的,更不是父母或社会上其他的装饰品。一切课程是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不能抄袭任何人家的。教师之责任只有供给儿童的询问及各种应用材料,并指导儿童所需要的材料。注意于儿童身体的健康、动作的活泼,不愿儿童受纳许多呆板的知识和斯文如木偶的礼节。德州跃华幼儿园图片案例泥沙水活动涉及的经验观察能力选择和使用工作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计划和预设能力协作能力对不同泥沙的感觉泥沙水的变化与行为的关系把通常幼儿园里的课程一律废止,如走朝会圈,形式的学习,让儿童自由去做。极力把幼稚园的设备增多或改进,希望布置一个极完备的环境,使儿童随地可以遇到刺激,自发地去活动。教师要希望儿童做某种活动,或使儿童明了某种观念,只布置某种环境,刺激儿童。教师的工作改变了,只要儿童在园,教师都是工作时间。张雪门的课程与经验观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然而这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在今日以教材为中心的气氛中,我们特别来提倡行为课程。人生坠地,除个体以外,对于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和人事种种,本来是一无所知,更一无所能,他所以能日进月长,渐渐从无知无能变成有知有能,完全由于个体和环境的接触。从接触而生的经验叫做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经验。有了这一步经验,才能产生记忆、想象和思想种种的心理作用,如果基本经验不正确,那么一切的心理作用也自然不能正确。所以必须加紧个体和环境接触的关系,然后才能扩充儿童生活学习基础,增进他们生活的改造,养成他们对环境支配选择的力量。可惜我国历来对于幼童的指导,抛弃了第一步接触环境的行为,却以代表观念的文字——如《三字经》、《千字文》,再由观念来支配思想的实现,不但思想永远是观念的尾巴,老是跳不出旧观念的圈子,谈不到创造,更哪里谈得到制驭环境?甚至连那些观念的意义都弄不明白。我们提倡的幼稚园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在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我郑重地再说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像。如何看待教材教材无论是现成的,是创造的,其唯一目的,为充实幼儿的生活,绝非灌注他们的熟料。因教材的目的在充实幼儿的生活,所以对他们仅是活动而非知能。若以为幼童是一种空的东西,必须待容纳这些教材才能显出生活的功能;这一种生活即使是实现,也不过机械的反应罢了!在人生上,没
本文标题:基于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1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