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历史、趋势、路径、方法、案例陈安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目录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机理分析方法管理机制设计及其失效理论管理效应研究02030401管理理论演进历史古代的管理智慧1900—1910:泰勒的科学管理1911—1920:古典管理理论福特:“摩登时代”的先锋装配线的产生1921—1930:组织的出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集权组织直线式、矩阵式、扁平化1931—1940:关注人的因素社会人的雏形: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人本管理思想不同层次的需求双因素理论•1941—1950:质量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的助推者–零缺陷思维•1951—1960:目标管理–德鲁克目标管理•1961—1970:战略管理•1971—1980:组织变革–建立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1981—1990:企业流程再造•现代经典管理–管理的力量–情感管理–长效管理–国际管理–特许经营管理理论的丛林01延迟符号管理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今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010203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家庭,19岁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钢铁公司当技工,后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1895年《计件工资制》1903年《车间管理》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工作定额;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一流工人;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例外原则;大饼原理。贡献: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科学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1841年,出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家庭,1860年,被福尔香包矿冶公司聘任为采矿工程师,1888年,晋升为矿井公司总经理,1918年,退休后的法约尔积极创办了法国管理研究中心并兼任高级商业学院教授。先后荣获法国科学院德雷塞奖章、法国工业促进会金质奖和矿业学会金质奖与荣誉奖。1916年《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人物简介以组织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一般管理理论管理的五项职能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一般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1864年韦伯出生在德国爱尔福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知名的政治家和公务员。1882年韦伯进入了海德堡大学的法律系就读,1896年韦伯也被获聘为其母校海德堡大学的教授,1903年秋季辞去了教授的职位,创办了一本名为“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的社会学期刊,由韦伯担任副编辑。马克思韦伯的权力论: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利人物简介1904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思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01梅奥人际关系理论澳大利亚人,后移居美国。从1926年起,应聘与哈佛大学,任工业研究副教授。曾学过逻辑学、哲学和医学等三个专业,大大有利于他后来的研究工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突破性思想:动机和团队工作人物简介霍桑研究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的试验(HawthorneExperiment)第1阶段:变换车间照明条件试验第2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3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第4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变换照明条件试验(1924—1927)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的产量才降低。结论:(1)工场的照明是影响效率微不足道的因素(2)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照明不是问题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如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时等,在工作时可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这些条件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的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大规模访问与调查(1928—1931)两年多,进行了两万多人次的普查与访问结论:员工的工作绩效,受到他人的影响哦!大哥说不能多干,得替干得慢的兄弟想想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标准7312个接点实际6000—6600个接点•怕标准再度提高、怕失业、保护速度慢的同伴工人对不同的上级持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着小派系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霍桑研究结论01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02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03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04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人际关系理论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积极性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2)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士气来自家庭、社会和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3)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其特殊规范影响着群体的行为)(4)领导者应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人际关系理论——行为和效率关系工作条件生产效率士气个人态度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发展0102个体与团体行为学说组织行为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学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弗鲁姆——期望机率模式理论(吸引力×期望概率=激励力)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麦格雷戈——X-Y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比如:成就感、同事认可,上司赏识,更多职责,更大成长空间等保健因素: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观点1(1)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观点2(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观点3(3)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观点4(4)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X理论观点1(1)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观点2(2)外来的控制与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甚至可以说它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如果让人们参与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则有利于实现自我指挥和控制。观点3(3)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不愿负责、缺乏雄心壮志并不是人的天性。观点4(4)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像力、独创性和创造力。Y理论观点5(5)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地得到了发挥。人性假设理论:Y理论X-Y理论X理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需强制监管。Y理论-工作态度是基于对工作的看法,需积极创造环境,可激励。X理论把人的行为视为机器,需要外力作用才能产生,Y理论把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其行为不但受外力影响,而且也受内力影响。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组织行为学说有关领导行为的理论领导者素质论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识人用人能力以及交往协调能力等的有机结合。“支持关系”的理论“领导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背景、价值准则和期望所形成的视角,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确认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支持性的,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受到重视,都有自己的价值。”组织行为学说有关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理论组织结构需要变革的征兆有:(1)企业经营成绩的下降,如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消耗和浪费严重,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等。(2)企业生产经营缺乏创新,如企业缺乏新的战略和适应性措施,缺乏新的产品和技术更新,没有新的管理办法或新的管理办法推行起来困难等。(3)组织机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交流不畅,机构臃肿,职责重叠,管理幅度过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多,管理效率下降等。(4)职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如管理人员离职率增加,员工旷工率,病、事假率增加等。组织行为学说企业变革模式选择:Ø激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Ø渐进式变革这种方式的变革对组织产生的震动较小,而且可以经常性地、局部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目的态。现代管理理论阶段01六大学派0201030506管理过程学派数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丛林04哈罗德·孔茨管理过程学派代表该派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若干职能。该职能对组织具有普遍性,通过对各职能的研究,指导管理活动,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1980年《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管理理论的丛林》简介彼得∙德鲁克经验管理学派代表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95岁。《管理实践》(1954)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7)《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4)人物简介群体行为学派起源: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理论: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着重研究群体中人的行为,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组织”一词在这里可以表示公司、政府机构、医院或其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有时则按切斯特·巴纳德的用法,用来表示人们间的协作关系。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代表1886-1961: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出生于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人群组织这一复杂问题上的贡献和影响,比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人都更为重要。1938年《经理人员的职能》1848年《组织与管理》人物简介组织有三个要素:①共同目标②协作意愿③信息联系西蒙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主要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②决策过程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及实施(审查)活动四个阶段③决策的准则为满意准则④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简介数学学派[美]伯法(E·S·Buffa)《现代生产管理》运筹学(OperationalResearch即OR)规划论库存论排队论对策论搜索论网络分析内容:把管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理论:只要管理、组织、计划、决策是一个逻辑过程,就能用数学符号和运算关系来予以表示。主张运用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管理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方法:模型。管理机理分析方法02机理分析方法010203机理分析方法概述突发事件层次性机理突发事件阶段性机理什么是机理?机理主要是指事件发生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比如:化学反应机理机理分析方法概述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机理体系突发事件层次性机理原理性机理原则性机理操作性机理流程性机理原则性认知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第一个认知台阶,是对事物特征和类别的认识。第二个认知台阶。原理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并且进行方向也不是随机的,而是会向着阻碍最小的方向进行。突发事件在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约束,突发事件过程与方向未必会按照最优化流程进行,操作性机理是加了约束之后的流程性机理的体现。突发事件原理性机理层次突发事件流程性机理突发事件阶段性机理孕育机理发生机理发展机理演化机理终结机理突发事件阶段性机理应对策略孕育机理应对策略风险控制风险转移积累式孕育:减缓抑制接触式孕育:隔离阻断突发事件阶段性机理应对策略发生机理应对策略在突发事件发生阶段
本文标题: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4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