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三 道德两难类作文
12016年高三作文资料:道德两难类作文一、道德两难问题历史上存在着许多“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他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二、道德两难类作文题的特征:(一)作文题材料有内在道德价值观冲突,如“创新”与“规矩”,“集体利益”与“个人需求”、“应该扬长”与“应该补短”、“眼前需求”与“长远发展”、“手段”与“目的”、“生”与“义”、“习惯相信”与“习惯怀疑”、“合作”与“对抗”、“礼让”与“争取”、“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等。2(二)作文题材料的语境要求考生在某一具体当下必须在冲突的价值观中做出二选一,不可得兼。持任何一端都是对另一端的否定。这是典型的论辩型的论题,只有正方与反方,考生必须果断选择,全力论证己方价值观的正确。三、道德两难类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家网站进行的关于是否支持地铁禁食的投票中。有38.48%的人认为不应该禁食,37.87%的人认为应该禁食。另有23.63%的人则认为很难说,不应明令禁止,但要加强宣传,靠道德约束。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3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四、两难论据专题链接“地铁禁食”存争议,关键还在素质地铁运量大、速度快、不堵车,是都市人重要的出行工具,两岸三地都如此,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更是许多上班族、学生族的首选,也因此,这个封闭的公共空间常逼仄至“前胸贴后背”,人与人之间的“安全界限”被打破,便有了许多矛盾,其中一个知名的争议就是“在地铁上吃东西”。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两岸三地有不同做法。大陆:有的禁有的不禁。4大连、武汉、郑州、南京等都在其“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中,写入“禁止进食”或“禁止饮食”,违者可处几十至几百元的罚款。而一线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都未对乘客在车厢或站台的饮食行为作硬性规定。上海、广州仅在“守则”中指出,乘客不得“饮食”或“进食”。而北京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中,也未提及“饮食”一项。据新华网报道,杭州、重庆和成都等也是在几经讨论后,最终放弃“禁食令”,改为对乘客加以引导。观察各地条例出台过程可以发现,“地铁是否禁食”总会引起争议。以北京为例,条例去年2月份征求意见时即引发市民激5辩,从草案一审到最后表决,条款经历删除、恢复,又删除,最终未能出现在条例中。那么对岸的台湾、香港又是什么情况呢?港、台:明订法例,不能吃也不能喝争议:低血糖要补体力咋办?道德问题要动用法律吗?虽然有法律明文规定,但也不是没有争议。反对“禁食令”者认为,地铁饮食,有时是“刚性需求”,如低血糖者补充体力、婴儿肚饿吃奶、上班族利用通勤时间吃早饭、学生放学路上垫垫饥等。香港《大公报》去年5月报道,两名刚放学的学生在车厢内吃面包及喝饮料,其中一名学生承认,自己是由于肚子太饿,才明知港铁车厢禁止进食仍偷吃面包。报道说,6不少乘客反映,早上繁忙时间常见有人在港铁车厢内进食,日常乘搭“调景岭线”的林同学表示,几乎每天早上都见到有人在车厢内吃面包或喝咖啡,她理解可能是由于赶上班或上学,他们只能在途中吃早餐。香港知名传媒人梁文道也曾发文说,见过不少人在车厢里公然饮食,往往是一些膝上放着公文包的白领,“他们姿态佝偻,十分疲惫,匆匆忙忙啃食一块用塑胶袋袋好的面包。如果是早上,我能想象他根本来不及吃早餐,急着出门以免误了上班的时间;如果是傍晚,我能感到他耗尽了精力,在叹一口气的间缝里疗养肠胃。”台湾媒体也有报道,一名70多岁的阿伯在艳阳下从台湾新北市永和顶溪站搭捷7运到淡水站,因口渴想喝水,但不敢喝,忍到走出淡水站才喝,大叹:“快渴死了。”台湾“立法委员”李昆泽说,台北捷运路线愈来愈长,行程常需1小时左右,若老人、小孩口渴,病人想吃药都不能喝水,真的很折磨人。另一边,支持“禁食令”的理由一般为“公共场所容貌和环境卫生”、安全及影响他人。若开放旅客于车站内或列车上饮水,一旦不慎打翻、泼洒,又未能及时通知站务人员处理,恐造成其他旅客滑倒受伤。不少北京地铁乘客抱怨,常有人在早高峰吃韭菜盒子、肉包子、鸡蛋灌饼、煎饼、茶叶蛋等气味强烈的食物,吃的人吃着香了,可在拥挤8封闭的车厢内,对其他乘客来说,就成了恼人的怪味。一些媒体则关注起法律和道德的问题。《羊城晚报》2014年5月刊登署名毛建国的评论说,在地铁上吃食物,属于文明范畴,更应该通过道德力量来调节。日本地铁不禁食也干净重点在素质。日本的铁路(包含新干线、地铁等)与它的城市环境一样,以整洁著称,但并不禁止饮食。日本观光局网站刊文,专门回答“乘坐列车时,应如何解决民生需求之饮食”问题,表示可将食品携入车内,但也提醒,气味强烈的食品会给周围乘客带来影响,因需特别留意,此外,当近距离乘车时,基于礼貌应尽量避免于车内进食。9台湾《中国时报》今年6月报道,铁道迷李先生回忆他首次搭日本地铁,带着三明治上车,车厢明亮与清洁度类似台北捷运,他以为车厢内禁止饮食,不敢打开三明治,直到朋友告知,才晓得可以吃东西,感叹该国国民素养。和让不让座一样,地铁饮食是道德问题,不宜用法律强制,日本的例子表明,即便无法律与规范,日本地铁车厢环境也能媲美港台地铁,关键在于乘车人的“自觉”:自觉个人行为不应妨碍他人。唯有自觉,才懂不应吃气味浓烈的肉包子、才懂吃完东西不乱扔垃圾、也不会把尖利的糖葫芦签子拿进车厢。10中国青年报:地铁禁食并非公序良俗近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定要审议的地铁禁食条款,因备受争议被删去。然而,北京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却持不同意见,建议恢复地铁禁食的规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则显示,58.6%的受访者认为解决地铁进食这类问题应该靠公众自觉,仅19.0%受访者支持对地铁进食采取强制罚款。支持地铁禁食的主要理由是,在车厢内进食影响他人感受,尤其是中式餐点散发出来的气味容易弥漫整个车厢,冷热饮料在运行中摇晃的车厢洒出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地铁禁食支持者从公序良俗角度出发,要求将禁食条款写入地方法规。但地铁禁食尚未11成为被普遍认可的公序良俗。避免因饮食影响车厢乘客,是对他人的尊重。让每天花数小时上下班的人士,利用在地铁里的时间满足基本饮食需求,也是对其人身权利的尊重。讨论在地铁是否应该禁食,不能成为多数人征服少数人的数量游戏。满足那些少数而客观存在的合理需求,同样很重要。在北京漫长的地铁网络里,花上一个多小时从此及彼很常见,这段时间已足够使部分人产生最基本的需求,如一些病人可能需要吃药,有人希望喝几口水,这都不过分。现代文明需要包容,片面追求所谓公共场所的秩序,可能会累及少数人。法规对普通人的很大意义在于约束。必须指出的是,任何法律的约束应当无限缩小12乃至避免对被约束者的不当伤害,对于地铁禁食这项带有争议性的规定,研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简单计算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比例更有意义。在车厢里饮食可能给一些人带来不适,但禁止饮食也可能侵犯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以“国际通行做法”为由推动地铁禁食。实际上,不同国家、城市的地铁管理者对待车厢内的进食行为,并未达成共识。2012年1月,美国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珀金斯提出法案,禁止在纽约市地铁车厢和站台上进食,最终这项法案并没有通过。伦敦地铁不禁食但是禁止饮用酒,不过那也是2008年以后的事,据说实施禁止令的前一天,不少人拎着酒瓶跑进地铁,享受13最后一个允许饮酒的夜晚。严格实施车厢禁食的国家是新加坡,而中国香港也有如此规定。似乎是面积较小、自主性强的国家和地区更容易实施地铁禁食令,而文化背景复杂的国家想实施这项硬性规则,就没那么容易。目前实施的北京地铁乘车规定,在“禁止事宜”中提到的情形包括行乞、表演、擅自销售物品和发放宣传品,经常坐地铁的人不难发现这些情况屡禁不绝。上述争议性不那么大的禁止条款尚且难以落实,地铁禁食规则即使推出,恐怕也难免类似的遭遇。杨兴东:面对“凤爪女”,“地铁禁食”执法应该硬起来14又一段上海地铁奇葩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名女乘客吃泡椒凤爪,扔得满地都是骨头,遭到指责后舌战众乘客,还拿出手机与视频发布者对拍。随后,网友开始“人肉”这名女乘客。“凤爪女”事件成为2016年第一起网络事件。这其实也是一种悲哀,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公共场所的素质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动用一次网民的力量?在习惯于掏手机拍摄、低头转发、朋友圈谴责的背后,我们是不是找不到现实渠道去纠正这样的事情?比如向地铁方投诉,在现场把问题解决?百度搜索可知,不少地区地铁均有禁食规定。据2014年的报道,上海地铁也有此类规定,那么为什么面对“凤爪女”不能即时产生效15力?这与上海“地铁禁食”规定面临的执行困境有关。就普遍性难题而言,“地铁禁食”面临执法成本的压力,不可能每一节车厢都去安排一个人员监督;就上海“地铁禁食”的细则,这份《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仅将“在车站、车厢内饮食列入禁止行为”,但没有如何执行的设计。比如新闻中的“凤爪女”,不是没人监督她,而是进行监督的群众无法说服她。显然,面临这样的尴尬时,上海“地铁禁食”规定亟待修正,硬起来。当然,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在地铁乱丢东西将“由轨道交通企业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只是轨道交通企业并没有执法权,16如此而为很容易引发更多冲突。可取的办法,应该是由交通部门责令对方改正,或罚款。比如,北京的地铁禁食规定就要求“对于违反规定的,运营单位有权制止,由北京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至于所谓的执法成本问题,一者可以健全公共监督渠道,让遇见类似“凤爪女”的群众,把证据交给专业部门;二者可以由职能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巡视地铁,做好调解工作。互联网时代,舆论力量发达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需注重的是,大事小事都靠“键盘侠”的出头,虽有力量,也略有不足。类似“凤爪女”的事情,需要网络力量监督,更需要法律法规的执行到位。毕竟,舆论关17注的焦点有限,不可能总盯着每一个“凤爪女”,如何让她或者他在错误中改正,才是网络监督的真正目的。“凤爪女”拒认错令“地铁禁食”蒙羞上海地铁“凤爪女”拒认错:没有影响公共环境。该女子称:“我只是在地铁上进行一个简单的饮食,很可能有一两粒碎屑掉到地上,但我认为并没有影响到地铁上的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对于网上流传的致歉信,王若扬说尚未发表与此事相关的言论。(1月5日《新京报》)众所周知,在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行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为此,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增加18了“禁止在车厢内饮食”的规定。可见,“凤爪女”在地铁上啃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里,已经违反了“禁食令”。然而,“凤爪女”否认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地铁上的公共环境卫生,且拒不认错,令“地铁禁食”蒙羞。事实上,但凡城市普通工薪族,都有过在地铁车厢内进食的经历,可以说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尽管人们大都知道这是一个不文明的习惯。而上海出台硬性规定限制这种习惯,甚至进行处罚,想必市民在短期内难以接受。毕竟,许多人在地铁车厢进食也是迫不得已,谁不想清早起来,悠闲地坐在自家饭厅享受一顿美妙的早餐?当然,我们丝毫也不怀疑“地铁禁食”的美好初衷——为了改变部分市民的19生活陋习,为了营造文明乘车环境。问题是,仅仅为了一个“地铁车厢中的文明”,就去限制和干涉市民的“饮食权”,似乎让法律超越了边界。还有,禁令应该考虑可行性。对于“饮食”这个概念的界定是很模糊的,如果写入规定中,很可能带来管理上的缺陷。比如,在车厢里吃凤爪等算是饮食行为,那么吃泡泡糖、喝瓶可乐算不算饮食行为呢?再者,车厢进食,在某些人的行为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通过禁令去改变这种陋习,恐怕很难很难。可见,政府应慎重出台“地铁禁食”规定,一旦出台了又执行不了,会直接影响规定的效力和执行者的公信力。不可否认,地铁车厢禁食,是为了城市20的文明和美好。然而,城市再文明再美好,她也是市民的城市,是大家的城市,是给予大家生活方便的城市。每个人为了生活,要打拼,要赶时间,假如说立法禁
本文标题:高三 道德两难类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6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