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1923年创立,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持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代表人物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同时也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它以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代表人物第一代: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弗罗姆第二代:哈贝马斯、施密特第三代:韦尔默尔、奥菲、霍耐特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西欧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西德时期(前)(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德时期(后)(20世纪70年代初至现在)霍克海默尔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确立研究方向——以“社会批判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哲学”马尔库塞、阿多诺来到社会研究所工作社会科学所迁至美国理论研究分两组:以霍克海默尔、阿多诺为中心,《启蒙的辩证法》以马尔库塞和弗洛姆为中心,吸收弗洛伊德学说学生造反运动爆发主要代表人物相继去世,学派开始走向解体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基本终结,但社会研究所还依然存在,哈贝马斯等人作为单独的思想家而活跃于国际学术界鼎盛时期年轻理论家哈贝马斯、施密特、内格特等人开始崛起“革命新理论”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结果是学生造反运动的爆发美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二、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1、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对待科技理性的基本态度深切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强烈抗议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人性异化如果没有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否定的辩证法将难以想象(德)布尔法兰克福学派受到卢卡奇的影响主要在于重新注意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重申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根源,并以总体性这个概念为核心探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美)麦克莱伦卢卡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二是对待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态度(美)希波伦2、现代非理性主义“批判理论是理性马克思主义”——洛威理性批判精神,对科技理性的否定和张扬人文理性的立场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3、近现代悲观主义的浪漫主义高尔基把把浪漫主义分为积极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浪漫主义,把歌德等人称为积极的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的浪漫主义),把卢梭等人称为消极的浪漫主义或(悲观主义的浪漫主义)。西方悲观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尤其是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提出的“黄金时代理论”,即人类社会是不断循环和倒退的历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其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美、德、英三国。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斯宾格勒悲观主义文明论(《西方的没落》)——文化形态学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从欣赏、信奉马克思主义到怀疑、批判马克思主义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三、社会批判理论的主题1、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调批判是理论的主要功能。2、采用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方法,把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各门科学结合起来,对社会做出综合性研究3、强调要“彻底否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把“否定的辩证法”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4、对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西方革命道路进行了探索。把苏联式社会主义等同为极权主义,提出西方革命新理论。5、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释、修正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以社会的反思与批判、超越与重建为主题,以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批判、启蒙精神与技术理性批判、合法化危机与生态危机批判为主要内容,以压抑性文明超越与非压抑性文明重建为目标,带有浓厚悲观主义色彩的社会批判理论四、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范型1、意识形态(ideology)批判1796年,法国观念学家特拉西首次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指称观念科学。在《意识形态原理》中全面阐述和构建他所理解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可以分为否定的、肯定的和中性的否定的意识形态是把它作为一个贬义的概念,是一种与科学真理相对立de虚假意识,它扭曲、掩盖或颠倒社会现实,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中性的意识形态是对意识形态的性质不作任何一般的判断,肯定的意识形态是确认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体系的有效性,主张意识形态包含着对历史社会的真知灼见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思想,成为人们追随的思想旗帜。20世纪50-60年代“意识形态终结”争论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历史起源上看,意识形态产生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分工有关,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精神生产独立化的产物。从阶级属性上看,意识形态是特定利益集团,特别是统治阶级的观念形态。从社会功能上看,意识形态是异化的和分裂的世界的虚假意识或异化意识,其本质特征是体现状辩护。b.法兰克福学的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意识,具有欺骗性,其主要功能是替现状辩护意识形态是一种统治力量、操纵力量和异化力量,通过大众传媒播媒介和文化手段为现状辩护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马尔库塞《单面人》2、技术理性批判技术理性既指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和技术方法等直接的文化知识形态,也指人们关于这种文化形态的理性认识观念、文化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态度,它是科学技术和理性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的结合体。技术理性和其他一些术语“工具理性”、“科学理性”、“科技理性”、“知识理性”、“技术统治”等在一致的意义上使用。技术理性批判是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的激烈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在直接意义上,它是对理性、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的社会和实践功能方面的分析、反思和批判,在深层意义上是对文化价值观念、历史文明形态和人的存在方式等的内在批判和本质反思。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1947)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1966)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3、大众文化批判文化是与自然对立的范畴,涵盖人的一切造物,如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艺术、技术、教育、语言、习俗、观念、知识、信仰、规范、价值等广义的文化批判是指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各方面的批判,社会批判理论就是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狭义的文化批判是指作为艺术和审美形式的文化的异化。肯定的文化是资产阶级时代的特殊文化,它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幻想的精神世界而平息社会的内在的否定性和反叛欲望,通过使人们在幻想中得到满足而美化和证明现存秩序,为现实辩护。文化工业是借助于电影、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而广泛传播、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的复制、创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娱乐工业体系,以文化工业生产为标志,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是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的现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批判的要旨: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性、欺骗性、操纵性和统治性4、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批判(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分析(赖希、弗罗姆)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病态人格的研究(马尔库塞、弗罗姆)马尔库塞“压抑性心理机制”——《爱欲与文明》弗罗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逃避自由》弗罗姆“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自为的人》《健全的社会》弗罗姆“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占有还是生存》霍克海默(1895-1973)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批判理论的奠基人主要著作1937年《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第一次提出“批判理论”概念,制定批判理论的基本纲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立宣言1940年《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年《独裁主义国家》1947年《启蒙辩证法》1967年《工具理性批判》霍克海默思想发展历程二战前的求学经历(1895—1932)二战期间的研究生涯(1933—1944)二战后的思想转变(1945—1973)1911年,中学毕业在父亲工厂实习,目睹资本主义的现实1918年,战后的慕尼黑苏维埃政权,霍克海默发现了马克思主义1922-25年,结识阿多诺1931年,就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所长1933年,社会研究所被关闭,流亡瑞士,后迁往美国1937年,写作《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47年,与阿多诺合写《启蒙辩证法》1950年,在法兰克福重建社会研究所晚年的霍克海默放弃马克思主义,他转而倾向于神学一、批判理论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有两条主线:一是对传统理论尤其是实证主义进行批判,以此为批判理论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观);二是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批判性研究,如法西斯主义问题、工具理性问题、启蒙精神问题,使批判理论得到应用和完善(对工业文明批判),集中体现在《批判理论》、《工具理性批判》、《启蒙辩证法》等著作中。霍克海默理论的批判主义色彩非常浓厚,有些学者把他的理论称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1、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界限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在与现存社会的关系、目的、思维主体、认识方式、理论实质、理论逻辑结构存在明显界限传统理论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研究命题之间及命题与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批判理论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关注包括人在内的社会整体传统理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知识理论,一种缺乏批判和超越维度的顺从主义;批判理论是一种最激进的思想,一种具有批判和超越维度的批判主义传统理论在认同、顺从、肯定社会现实中追求知识的增长;批判理论在批判、反思、否定社会现实中造就未来2、批判理论的基本原则把革命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抬高理论批判的地位强调一个走向合理社会的推动力在于每个人的个性之中批判理论对无产阶级保持独立性批判理论注定不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二、启蒙精神批判1947年《启蒙辩证法》导言说明了写作的原因和本书的理论框架第一部分《启蒙的概念》揭示了神话就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包括《奥德修斯或神话与启蒙》和《朱丽埃特或启蒙与道德》第二部分《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精神》阐明了启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倒退第三部分《反犹太主义问题——启蒙的界限》描述了启蒙的文明向现实中野蛮的倒退札记与草稿:辩证人类学二、启蒙精神批判“启蒙”与“辩证法”人类社会在近代理性化进程中所发生的强调理性的至上性和人对自然的技术征服的启蒙运动或思想解放历程泛指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和确立其主权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思想——“启蒙”事物走向反面,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辩证法”揭示以理性和技术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对自然的统治权为宗旨的启蒙最终走向反面,走向理性启蒙的自我毁灭和理性对人的统治的悲剧——启蒙辩证法工业文明的主导文化精神启蒙精神的实质是以支配自然为出发点、以技术理性至上为特征、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的主导文化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与神的关系——人本主义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坚信理性主义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关系——推崇技术理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本质主义历史与未来的关系——进步主义思维方式——主客二元思维模式1、启蒙精神的内涵强调理性至上,用知识取代神话启蒙精神的目标是确立人对自然界的无限统治权启蒙精神的目的是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普遍自由和自我确定权2、启蒙的自我毁灭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精神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破坏启蒙精神成为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和统治力量,导致人与人的异化阿多诺(1903-1969)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美学家、音乐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20世纪最富创造力的伟大的原创性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主要建筑师曾任社会研究所第三任所长1924年完成博士论文《论胡塞尔现象学》,由音乐批评转向社会学和哲学问题的研究,注重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1933年《克尔凯郭尔:美学的构建》1947年与霍克海默合著《启蒙辩证法》1951年《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的宣传程式》1957年《社会学与经验研究》1966年《否定的辩证法》20世纪60年代领导法兰克福辩证学派对经验社会学论战1970年《美学理论》阿多诺对批判
本文标题:法兰克福学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7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