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8第八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第八章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自然要素土地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要素输入输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行为规律土地退化土地保护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防治土地退化耕地减少土地生态设计矛盾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多层次复合系统自我调节与补偿开放动态系统人类活动基地影响生态平衡与良性循环土地生态设计技术方法第一节土地生态系统设计依据:生态学原理土地生态设计城市开发区沙化土地通过输入输出来维持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生态绿化水系两岸工厂绿化周围防护林道路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土地生态设计方法1.沙化土地的生态设计(1)网格状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以林护田,以牧养农,以农促牧适合地形:大沙垄顶部沙平地及大的沙丘间的平地模式:主林带垂直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间隔200米,副林带垂直于全年次主导风向(西北风),间隔300米,数种选择当地树种白城杨,各种植12行;林带两侧种植沙打旺草带,带宽50米;草带内部为耕地,林草田面积的比例为:1:2:1。白杨白杨沙打旺沙打旺(2)平行结构林草田复合结构适合地形:沙龙边缘与甸子地交界处的沙缘沙平地模式:沙垄顶部平地与沙垄斜坡交错带布设白城杨林带,带宽不小于36米,沙垄斜坡与沙垄边缘沙平地交界处设置第二条林带,种植白城杨,宽度不小于36米,两林带之间的斜坡种植沙打旺草带;沙垄边缘沙平地作为旱田,在旱田的沙垄边缘沙平地的下缘与甸子地交界处,布置沙棘灌木林带。(3)镶嵌式结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适合地形:丘状沙地,孤立分散的小沙丘与丘间沙平地交错分布利用现状:沙丘上生长榆树灌丛,部分撂荒后成为草地;沙丘间沙平地多为农田,部分为草地。设计模式:孤立的沙丘上种植白城杨,成林后砍掉先前的榆树;沙丘间沙平地上建设基本农田,农田与杨树林之间种植沙打旺。(4)岛状森林生态系统模式现状:孤立的沙丘呈斑块状镶嵌在大面积的耕地上模式:沙丘上种植白城杨,或者营造榆树、山杏等组合的自然林地,将沙丘改造成森林岛。(5)林草田、麻稻苇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适合地形:沙垄与长洼地相间分布——瞻榆沙地模式:沙垄上建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长洼地上种植水稻,沙坝下方及水稻田上方种植红麻,在水稻田下方更为低湿的生境种植芦苇。草方格速生杨治理沙化土地2.城市土地生态设计1)道路绿化体系针对大气污染和工业排放的污染物选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2)周围防护林带3)工厂绿化4)水系两岸绿化带植被选择做到多样性,乔、冠、花、草、相结合。美国华盛顿城郊道路交通绿化,强调多条绿带分割车道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城市街道绿化美国印第安纳波里斯市行道树金秋十月的波士顿城郊高速公路风霜红叶厦门环岛道路景观深南大道鸟瞰图深南大道现代感的铺地广场苏格兰爱丁堡停车场强调用植物分割、庇荫和饰景美国波士顿停车场强调用植物分割、庇荫和饰景二沙岛绿化重庆黔江区污水处理厂绿化第二节土地退化防治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它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工业排污植树种草规范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土地污染土地次生盐碱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不合理排灌生物工程排灌系统差人为因素土壤因素植被稀少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农药和化肥残留土壤污染动态监测合理用肥用药减少与净化排污土地退化措施措施1.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1.7%2)大江大河上游水土流失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1/3点上治理,面上发展,治理赶不上破坏3)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防护林体系、淮河珠江流域防护林黄土高原天山和祁连山水土流失生物防治工程之三北防护林2.土地沙漠化1)北方沙漠化的原因草原过渡农垦:25.4%草原过度放牧:28.3%过度采樵:31.8%工矿交通或城市建设:0.7%水资源利用不当:8.3%自然风力作用:5.5%(2)现状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12个省区,212个县,约400万公顷耕地,近0.07亿公顷的天然草地。1000万-1500万公顷/年的速率。科尔沁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流沙滚滚草原安在?良田保否?村庄失落村庄失落月牙泉快干了生境破坏狼毒花沙漠化的防治——以生物工程措施为主榆树红柳白桦胡杨胡杨胡杨狗尾巴草虞美人串红蜀葵喇叭花马莲花3.土地次生盐碱化分布: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次生的主要发生在灌区。治理情况:全国次生盐渍化趋势总体上未得到有效控制。黄淮海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新疆开垦土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等。银川辽宁锦州市小凌河东盐渍化土壤第三节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管理一、战略意义1)耕地总量迅速减少,人口不断增加1998——2006年,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7亿亩,平均每年减少1475万亩。2)人均占有耕地0.117公顷,世界人均占有0.25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7,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临界值的区县达666个。3)城镇化快速发展仍将占用大量耕地。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基本农田的含义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农产品调出区:本地和国家定购农产品自足区:本地农产品调入区:考虑农产品调入量的基础上,满足本地(2)基本农田的划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80%以上。1)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3)蔬菜生产基地;4)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5)国务院规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按照对人口、农产品生产水平、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预测,对需要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1)规划变量分析2)耕地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3)根据保护数逐级落实控制目标4)规划后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规划变量预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灾害建设用地需求量农产品总需求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耕地需求量人口规模基本农田数量控制农田保护区空间配置规划管理与监测2004-2010年各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单位:万公顷市别原规划保护任务指标2003年底基本农田划定情况变化量广州14.6913.89-0.80深圳0.600.20-0.40珠海2.472.470.00汕头5.115.110.00韶关20.0320.290.26河源11.912.450.55梅州15.0615.560.50惠州13.6713.680.01汕尾9.559.590.04东莞4.003.43-0.57中山4.894.74-0.15市别原规划保护任务指标2003年底基本农田划定情况变化量中山4.894.74-0.15江门18.7218.810.09佛山7.316.81-0.50阳江18.4518.790.34湛江44.9345.010.08茂名23.3923.830.44肇庆16.5616.610.05云浮11.2911.380.09清远26.6726.970.30潮州4.374.380.01揭阳11.0111.040.03全省合计284.67285.030.36广东省基本农田易地保护情况单位:公顷,%市别面积占易地保护总面积的比例委托市广州5285.3370.01佛山2264.1329.99合计7549.47100.00承担市阳江1333.3317.66清远1649.3321.85梅州2302.6730.50茂名1382.6718.31韶关881.4711.68合计7549.47100.00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质量管理耕地质量:耕地地力水平和耕地环境质量。1.耕地地力分等定级(1)耕地地力:耕地用于农作物栽培使用时,在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A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实行的地力分等定级方法B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耕地地力的影响因素因素气候因素光照(光照时数、光照质量),热量(温度积温无霜期等),降水(降水量、降水分布、降水强度等)、空气湿度、蒸发量、风灾等地学因素地形如坡度、坡形、坡向等;地貌类型,如河滩地、低阶地、岗地、洼地、扇形地等;水文,如地下水、矿化度等;沉积物如坡积物、残积物、冲积物等土壤因素土壤类型,有无障碍层次、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厚度等人为因素作物栽培,如作物品种、播种量、播种时间、播种深度等;农田水利;施肥如施肥量、施肥品种、施肥方法等;灌溉如灌溉保证状况、灌溉时间、灌溉方法等;杂草和病虫害防治等2.耕地地力监测与退化防治1)地力监测耕地基础地力监测:气候因素、地学因素和土壤因素中除土壤养分状况以外的项目,人为因素中的农田水利设施、灌溉保证状况。耕地作物产量检测:全生物量和经济产量耕地人为影响因素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和各种肥料使用量及其增产效果的监测市别2003年末耕地面积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珠江三角洲区706105238169273051194885占全省耕地比例(%)23.0927.4925.1817.59占本区域比例(%)100.0033.7338.6727.60东部沿海区33027213068910638193203占全省耕地比例(%)10.8015.089.818.41占本区域比例(%)100.0039.5732.2128.22西部沿海区951394157456326328467610占全省耕地比例(%)31.1018.1730.1042.21占本区域比例(%)100.0016.5534.349.15粤北山区1070582342907379093348581占全省耕地比例(%)35.0139.5834.9731.47占本区域比例(%)100.0032.0335.4132.56全省305835486643210841861107736广东省各区域旱涝保收田面积区域旱涝保收面积耕地总面积占本区耕地面积比例占全省旱涝保收田比例珠江三角洲47.1870.6166.82%32.01%东部沿海区18.6833.0256.57%12.67%西部沿海区32.3995.1434.04%21.98%粤北山区48.61107.0645.40%32.98%全省147.38305.8448.19%100.00%广东省各区域粮食单产情况区域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净增量年增量珠三角36237437338338037136336310.14粤东428438442443445405416410-18-2.57粤西329356368371370353356361324.57粤北37738339640140039238238471.00全省36938239039439237837637781.141996-2004年广东省各区域稻谷亩产比较表单位:公斤/亩区域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珠江三角洲377388386396390386378378东部沿海区458462466466464411427422西部沿海区370394401407411382386392粤北山区417425439447446437423427全省400412419425425407405406广东省1996-2003年有效灌溉面积变动情况万公顷区域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净减量年均减少珠三角66.5065.7265.2365.0364.4562.4760.3658.86-7.64-1.09比例33.2533.0232.8832.7932.5331.7831.1330.61-2.64-0.38粤东24.5024.2424.1524.0724.0223.9823.9423.86-0.64-0.09比例12.2512.1812.1712.1312.1312.2012.3512.410.160.02粤北63.0163.0263.1162.
本文标题:8第八章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7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