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武夷山九曲溪旅游景点介绍
武夷山九曲溪旅游景点介绍乘宽约2米、长约9米的仿古竹筏从九曲漂到一曲,武夷山一览无遗,这也是武夷山最富特色的旅游项目。从九曲溪随溪面忽而平缓,忽而湍急的溪流,竹筏珊珊而行,眼前是一峰接一峰的满自美景。其中还能看到高挂于悬崖绝壁已长达3000年的“武夷船棺”,要知道,如今的长江漂流也是始于武夷竹筏。景点信息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门票:实行通票制分140元/1日150元/2日160元/3日竹筏漂流(不在通票内):100元/人,保险费5元/人每筏乘坐6人,漂流时间大约90分钟。搭乘竹筏:星村1号码头7:20、9:00、12:20、2:30;3号码头8:00、9:50、1:30。交通:在市区可乘6路车到上埔南入口下车,然后换乘专线车前往景区,南入口到星村竹筏码头行程20分钟。或直接乘坐星村公交车到星村竹筏码头。景点地图景点相关资料一、景区概述闽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为首,而九曲溪又是武夷山魂之所在。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澈清莹,曲折东流至星村镇进入武夷山风景区后,三弯九曲,蜿蜒而下,故名九曲溪。九曲溪流程长约9.5公里,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至武夷宫附近注入崇阳溪。沿溪两岸千峰竞秀,万木争荣,水碧山丹,文章满壁,题刻琳琅,是武夷自然景观的山水画廊,又是人文景观的展厅。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曲序从一曲至九曲逆流而上。自崇桐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从而更加轻快、迅疾。游览九曲溪的水上工具是用8~9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的竹筏(古时称箄,当地人叫竹排),有吃水浅、浮力大的特点。竹筏作为游览交通工具在武夷山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九曲简介九曲溪次序是逆流而数的。武夷宫前,睛川一带为一曲。主要景点有:大王峰、幔亭峰、铁饭嶂、大小观音石、铁板嶂、水光石等。过铁板嶂右折,从浴香潭北上,为二曲。主要景点有:玉女峰、仙榜岩、翰墨石、仙馆岩、镜台等;经雷磕滩,溪水折而向南,形成一人湾环,为三曲。主要景点有:小藏峰、仙游岩、升日峰、车钱岩等;由卧龙潭,向北至古锥滩,为四曲。主要景点有:大藏峰、仙钓台、御茶园、小九曲、试剑石、题诗岩、金鸡洞等;从题诗岩、小九曲北上至平林渡口,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主要景点有:云窝、隐屏峰、接笋峰、武夷精舍、茶洞、隐屏峰等;由此经北至老鸦滩为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主要景点有:天游峰、晒布岩、仙掌峰、响声岩、苍屏峰等;经老鸦滩,至百花庄附近的獭控滩,为七曲。主要景点有:三仰峰、天壶峰、三层峰、北廊岩、琅环岩、城高岩等;芙蓉滩东西为八曲。此曲有水上动物园之称。主要景点有:水狮石、上、下水龟石、象鼻岩、骆驼峰、猫儿石、海蚧石、青蛙石、鱼磕石、牛轱潭、人面石等;从幛岩附近的浅滩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为九曲,主要景点有:齐云峰、白云岩、双狮戏球石等。三、内部景点大王峰大王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海拔526.8米,相对高度330米,雄踞九曲溪头,远看像一顶古代帝王的官帽,又是武夷山36峰之首,有王者威仪,故称大王峰。主要景点有会仙观、悟心门、张仙岩、徐仙岩、升真观、投阳洞、天鉴池、云屏山房、投龙洞等。幔亭峰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石门位于顺游九曲溪的一曲将尽之处,是一组肖形的溪石所组成的景观。石门比拟为龙门,鲤鱼石则红鲤,跃跃欲试,希冀飞腾,俗称鲤鱼跳龙门。此为古时乘舟逆游九曲溪初进一曲之处,景物寓意游程吉利,前途发达。石上有题刻:石门、灵源一派。狮子峰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宋学者徐几赋诗赞曰:举首朝天据洞扉,怪形蹲踞类狻猊。山中弹压无豺虎,留得孤猿半夜啼。铁板嶂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儒巾石位于铁板嶂之麓,沿溪北岸而特立,形似儒士头戴的方巾,故名。石壁上镌有南宋学者蔡杭(号九峰)的题词千崖万壑,取意于南朝文字学家顾野王赞美武夷山的词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美哉山河,真人世之希觏也。水光石又名晴川石,位于铁板嶂的峰麓稍东,临溪北岸而立,高约数丈,朝晖夕照,时把曲水波光映射于岩石之上,故名。石上勒刻甚多,情趣各异,有题刻景名的水光、九曲溪、一曲等,有赞美景观的名山大川、引人入胜、山水奇观、万丈丹青、渐入佳境;有抒发儒家思想和情趣的修身为本、智动仁静、鸢飞鱼跃、兴来独往等;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游览时勃发的豪兴:大丈夫既南靖岛蛮,便当北平劲敌,黄冠布袍,再期游此。水光石的摩崖石刻共30余方,字体多样内涵深广。此处原有水光渡口,为溪南溪北的游客辐凑、荟萃之地。岩石之巅原有溪光亭,现已修葺一新,取名观景台,是拍摄以玉女峰为背景的最佳景点。玉女峰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玉女峰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把柱状体分为高度递增的三块削岩,山民把它衍化为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最高一块的顶峰上秀林葱笼,花卉参簇;中间的一块,除了丹壁较红外,通体又呈白垩色;岩体最小的,则与一曲的大王峰隔溪遥对,山民衍化为大姐爱戴花、二姐爱脂粉,三妹爱大王。但以整座山来观赏,该峰着实酷肖一位袅袅婷婷、有姝丽之态的玉女,隔断曲水与一曲的大王峰遥遥相对,隔岸两峰就像一双含泪相思的情人。玉女峰素称无径可以攀,但在峰壑半壁却留下先民活动的踪迹。该峰的大姐、二姐两岩的连体缝隙里还横架着两块虹桥板,民间俗称鲁班尺。浴香潭位于玉女峰麓,是二曲尽处的一泓深潭,碧水清澈,波平如镜,潭中倒映着玉女峰的倩影,恍如玉女临水梳妆。古时潭侧两岸广植檀香树,故又名檀香潭。清代诗人施闰章喜爱其峰影闪烁于溪中,有如玉女濯于清涟而倍加妖娆,遂改名为浴香潭。潭中有二块小石,小石方正如印,称为印石,民间衍为对岸大王赠予玉女的定情之物;另一小石则形状类似梳子,称为香梳石,民间传为玉女晨妆时用以梳理云髻青丝,又传说此为玉女回赠大王的信物。翰墨石粘附于仙榜岩上的一块天然岩石,它形似墨锭,古人比拟为书写仙榜书文时所用的翰墨,称为翰墨石。仙榜岩、翰墨石与隔溪相望的仙馆岩同为一组蕴含仙人文化内涵的自然景观。翰墨石又酷似一个色彩斑斓的古花瓶,石上生长着两株宋桂,就像插在瓶中的一束鲜花。民间又把这块奇石衍化为虎头,俗称为老虎戴金花。妆镜台因峰首西顾,形如勒马,俗称勒马岩。又名西来峰。位于玉女峰侧的二曲溪南,横隔武先公路与玉女峰咫尺相近。古人把它比为玉女梳饰的妆台,同时又把它比作玉女隔溪窥视大王的反光镜。面向公路的崖壁上勒有明代石刻镜台。循岩而西,地名土地岭,岩壁刻有西来岩三字。小藏峰位于三曲的溪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东侧千寻绝壁上,虹桥板纵横交错地架设于岩隙之间,两具架壑船搁置虹桥板上。北侧半壁的岩洞藏放一具船形棺木,传为十三仙的蜕骨藏放其中。临近的另一个小洞穴则纵横架插虹桥板,板上堆放有一团稻草。此洞又名飞仙台,岩下有学者吴震文的摩崖石刻架壑船三字。数千年以前古越族山民即由此峰顶坠船放入半岩的洞穴。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明代学者郑主忠诗曰:峰名小藏藏何物,万仞悬崖架两船。只为风波翻不着,故留人世几千年。大藏峰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巨岩、幽洞、深潭,堪称三绝,岩壁石刻颇多,如飞翠流霞等。大藏峰正是武夷山道教洞天仙府中的大藏经殿的对应。卧龙潭位于大藏峰下,九曲溪流经此处,形成一泓深潭,峰趾临潭处有数处石穴。相传古远年代曾有孽龙率九子盘踞此潭作恶多端,后被仙人许旌阳斩杀九龙,一幼龙愿皈依仙家,遂留在潭中护持武夷山,故称卧龙潭。潭水湛蓝,白云倒映,溪声悄然,潭深莫测,玄机蕴藏,另有异趣。宋代名道白玉蟾诗曰:满天沆瀣起清风,白鹤飞来上翠松。月冷上空吹铁笛,一声唤起玉渊龙。试剑石位于九曲溪四曲的溪流之中。溪中耸立的这块坠石,峥嵘突兀,昂顶斜向,形状奇异,从它的顶部直下腰际,有一处明显的劈裂罅隙,传说是控鹤仙人在这里挥舞斩妖剑一试锋刃,大有气吞山河、驱魔镇妖之气势。李纲题诗曰:炼气为金铸剑成,且将顽石试青萍,光芒郁郁冲牛斗,斩尽妖魔若发硎。被挥斩的顽石又酷肖一只蟾蜍,它仰首朝天,山民把裂罅处比拟为蟾蜍的大口,称之为癞虾蟆想吃天鹅肉。石上有南宋名相留正之子留元纲偕女留子潇纪游的摩崖石刻等数方。御茶园遗址位于四曲溪南,与五曲接壤,依山傍水,绿畦平展,现为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的名丛、单丛标本园,立有石碑为记。此处古时为元代皇家御茶园。园外有两棵枫树护卫,秋冬两季满树红叶,山人称之为照天烛。御茶园建于元朝大德六年(1302),布局恢宏齐备,前有仁风门,后有拜发殿(又名第一春殿)、清神堂、思敬亭、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所有门、殿、堂、亭均取名于茶艺或誉茶之语。园的左右各建一个茶场,制茗之水则取自山泉,引泉入井,覆以龙亭。每年惊蛰之日,县官主持祭神之礼,然后开采茶叶。传说祭神后,隶卒鸣金击鼓,同声喊号茶发芽!井水遂满溢而上,故山泉称之为喊泉,井泉称为呼来泉,井名通仙井。井畔筑一高台,称为喊山台。茶园的构体从明朝中期后即圮废,但井、泉犹在,井仍涌泉,泉水仍清洌可口。遗址上现建有御茶园茶楼。更衣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又称文峰。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古人在岩壁题刻曰:世外沧浪,而环眺武夷诸峰,几乎都能收入眼底。清人郑恭说:眺奇簇秀,是斯台之胜也。相传魏王子骞等十三仙沐浴于九曲溪后在此更衣,然后飘然直上毗邻的天柱峰,径直升天而去。元朝文学家刘说道的诗句吟道:昔闻有群仙,共浴清冷水。直上千仞岗,云霞蔽其体。亦欲蜕垢衣,飘然挹仙袂。岩上有更衣台、玉皇大天尊等摩崖石刻。更衣台顶古代有昆石山房,明万历年间武夷山籍士子蓝润彩构建,奉母而居,已废。天柱峰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传说道士修炼羽化时,先在浙江天台山登记仙籍,然后经天柱峰升天成仙。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晚对峰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先是南宋名臣、理学家刘珙在峰麓构建仰高堂,寓以追思孔圣,仰之弥高之意,岩壁有朱熹题刻《九曲棹歌?五曲》和明人镌刻的高山仰止。刘珙学友朱熹继之在隔岸隐屏峰下构建武夷精舍,会友传道,授徒讲学,并筑晚对亭,追思隔岸之刘珙,写有《仰高堂追怀刘共甫》一诗:面势来空翠,哦诗独好仁。怀人今已矣,谁遣栋梁新。宋末元初,朱熹再传弟子、理学家熊禾又隐于峰麓建洪源书堂,深寓饮水思源,追念先贤之意,并在此与南宋遗臣谢枋得等论文明节。洪源书堂设有追源堂、传衷堂、朱文公师生祠、熊氏忠孝节义祠。明末,龙溪游镳结庐于此,称半石居,殁即葬于庐侧,今俱废。清乾隆年间,武状元马负书之子为弘扬武夷山理学渊薮,谨遵父嘱在岩壁镌刻其父遗墨道南理窟四个大字。此外还有明代隐者陈省题写的五曲幼溪津的摩崖石刻以及后人摹写的朱熹《九曲棹歌?五曲》等岩刻。城高岩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城高岩原无径可通,清朝崇安籍望族周氏的族长曾于咸丰四年(1854)聚众凿岩为磴,盘旋而上,在岩顶构寨以躲避太平军,为武夷山古崖居胜地之一。从岩麓至居地的石磴共76级,与岩体近乎垂直。石级尽处精心构建一座城门坊,门坊正面匾额为壁立万仞,背面匾额为嵩高维岳,取《诗经·大雅》: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之意,形容其天险。岩顶有寺庙残墙及僧人的墓地。峰麓的岩壁还有两处僧人圆寂前岩刻遗嘱。放生潭位于城高岩下,潭深水碧。宋端平元年(1234)端午节,山中道士奉旨设坛祈祷,并选在九曲溪深潭处放养即将进入庖厨的活鱼,放生潭之名遂沿袭至今。太姥岩在七
本文标题:武夷山九曲溪旅游景点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8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