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作者我知道走进作者心,了解课文魂!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一生坚持正义,讴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雨果曾发表著名的抗议,怒斥英法强盗的罪恶行径。《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我会认南安普敦格恩西岛奥克勒大副克莱芒“玛丽”号“诺曼底”号洛克机械师顷刻间呼号嘈杂肇祸争执斗殴调遣深渊阴森可怖忠于职守履行薄雾薄:bó一般指“轻微”组词:薄利薄产báo一般指“一个物体上下间的距离短”,反义词是“厚”。调遣:履行:肇祸:大副:镇定:井然有序:调派,差遣。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闯祸。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都不紊乱。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根据提示词给课文分段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起因~遇险——经过~救援——结果~殉职)请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2节雾海夜航遇险第二段3—28节海难发生自救第三段29—30节舍己救人牺牲哈尔威船长课文讲述了哈威尔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持在船长的岗位上,随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读课文第29-30自然段•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读一读,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为什么说船长是个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人?为什么船长在众人的心目中形象如此高大,人们会被震撼呢?学习1-2自然段•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问题一:“诺曼底”号客轮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问题二:当时船的情形如何?用书中的文字来回答?•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问题一:“诺曼底”号客轮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1.“薄雾笼罩着大海”——事故发生的恶劣气候2.“像往常一样”——“诺曼底”号是走在自己规定的航线上,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事故责任并不在“诺曼底”。•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格恩西岛。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问题二:当时船的情况如何?用书中的文字来回答?“剖”——破开,说明裂口很大,危险则很大“涌”——水流急、水速快,水量大难怪所有的人都——……小结:糟糕的天气,猛烈的碰撞,惊恐的人群,当时的情况真是万分紧急!在这生死关头,哈尔威船长又表现得如何呢?•课后,请同学们反复阅读课文的3—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时下达了哪些命令?为什么要下达这些命令?每一次下达命令后的结果怎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分析!课后作业•完成写字本。•收集一些雨果的文章。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船身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指导朗读指挥援救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2.“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3.“快救克莱芒!”4.“动作再快些!”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20分钟很快过去了,乘客和船员们得救了。船长哈尔威选择了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们获救了,可船长却留在了船上,他像一尊雕像徐徐地沉入了大海。是啊!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他是一名英雄。他那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给你的同伴听,并说说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哪儿?①在危险关头,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而是指挥着救援工作。他想到的只有60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②人们呼喊而哈尔威船长却表现得十分镇定。③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同学们选择让你们感触最深的一部分,读一读。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1.“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妇女先走”说明他说首先关注的是最需要帮助的女人,这是风度,更是一种尊重。“船员断后”则体现出一种源于职业的责任感,关键时刻传递给船员。“必须”显示出决心。实际上船上有61人。哈尔威船长心里只有乘客和船员,唯独没有他自己。理解句子2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伟大的灵魂”指的是船长。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船长是最高的权威,它具有组织自救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他临危不惧、指挥有方,也能够救大家于危难之中。人们被他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舍己为人的品德所感动,所以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就位置而言,船长的岗位比甲板高,他是在其他人的上面,但更深沉的含义是人们从心底里升腾起一股崇敬之情,感觉船长成了出现在上空的“伟大灵魂”,这是对船长的讴歌与赞美。3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又一次表现了自己的高尚品质,这个英雄的光辉形象,值得人们永远怀念。《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险:先人忘己船长语言乱:镇定自若行动忠于职守人格之美对船长说一句或几句你最想说的话。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没在大海中,我想对船长说:……拓展达标检测(一)•1、比一比,再组词。嘈()遣()梭()履()槽()遗()俊()覆()•2、多音字注音组词diào()bó_()调薄tiáo()báo()•小组互查·组长汇报做题情况嘈杂调遣穿梭履行水槽遗憾英俊颠覆调遣单薄调教薄饼1、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2、写一篇读后感。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本文标题:《船长》徐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9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