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沙漠与沙漠化实验室评估
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北方农牧交错区考察组野外考察工作汇报2005年10月30日汇报提纲一、工作进展二、阶段性成果三、发现的问题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科学考察组组成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水利部黄河委员会上中游管理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水利部牧区水利研究所,内蒙古林业科学院,、松辽流域水利管理委员会、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委员会及地方水利水保部门多学科、老中青专家组成。一、工作进展考察内容风水复合侵蚀的特点、界线和水土流失现状50年来,特别是近年建设的水土保持工程成败,经验和教训今后治理水土流失,进行生态建设的方针、工程措施和政策调整需求一、工作进展1、完成7个省43个县(旗、市)的野外考察野外考察分东西两组,为期26天,考察区域包括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大凌河)流域、海河流域、内蒙古高原内流区、鄂尔多斯内流区、甘肃河西走廊内流区三大流域和三大内流区;先后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左后旗、通辽市、科右中旗,化德、商都、察右中旗、集宁、丰镇、凉城、和林格尔、准格尔旗、鄂尔多斯东胜、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陕西省的榆林、横山、靖边、吴旗,山西省的左云、右玉、平鲁,吉林省的通榆和长岭,辽宁省的彰武,以及河北省的康保、沽源、丰宁县,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武威、民勤、张掖、临泽、酒泉、玉门、敦煌等43个县(旗、市)的野外实地考察。考察线路图一、工作进展2、资料收集与样品采集在各考察区的县、旗、市、省级部门,收集了充足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内容涉及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农牧业资源、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各个方面(376册)采集样品1000多个。正进行资料的统计整理和数据分析。一、工作进展3、召开了四十多次座谈会4、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295户二、阶段性成果1、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初步查明了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具有以下特征。气候的过渡性:波动性大,旱年大约占60%,平年和丰年占40%,旱年300mm等雨量线南推至500mm等雨量线。地貌的过渡性:初步划分为6个区,13个亚区,30个小区。地表组成物质的过渡性:划了黄土、沙黄土、覆沙黄土、沙地3条界限。植被的过渡性: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侵蚀营力的过渡性:由水蚀过渡到风水蚀复合形式。土地利用方式的过渡性:历史时期为纯牧业,逐渐过渡到农牧交错,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以农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沙漠化、沙尘暴强烈发生发展,灾害频繁的地区。105110115120125130354045501051101151201251303540455010511011512012513035404550多年平均(1960-2000)60年代80年代气候的过渡性地貌的过渡性地表组成物质的过渡性近几年来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得益于持续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一退两还”(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首水”等工程的实施。鄂尔多斯市林草覆盖率从85年的26.52%、2000年的45.26%到2004年的57.82%。绝大多数县市已治理面积不足水土流失面积的50%,最低的只有3.3%(正蓝旗),最好的已治理87.6%(巴林右旗)。待治理地区侵蚀度加大、难度加大,按现在治理的速度,要把所有水土流失面积治理还需20-70年。2、对水土流失的现状有了初步认识二、阶段性成果考察区典型县域基本情况统计表县域县域面积(km2)水土流失面积总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人均GDP(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面积(km2)占县域面积的比重面积(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重正镶白旗6229608397.663034.987.145.4364591252正蓝旗101821649.416.2054.473.307.795.1794401622多伦县37732884.0676.442006.9310.087.0261131600克什克腾旗2067310859.4152.53986.679.0924.8719.3039461798巴林右旗98377806.6779.36684087.6217.8612.7742411940翁牛特旗118821148096.62241821.0646.8841.1144121742敖汉旗8294641577.35330051.4458.7053.2938911541奈曼旗8120685184.37491.097.1743.1536.8457731780库伦旗4716431591.501499.234.7417.4813.6548081651科左后旗115359204.5179.800039.5429.277901987通榆县8496323038.02244075.5435.4722.650771660彰武县3640.16119732.8899883.3841.6635.4726092374康保县33652522.8674.971254.9528.1324.0135441908丰宁县87654791.5354.67298362.2638.13356171800察右翼中旗4200370088.10501.213.5522.213.88644461848农牧交错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加大投资力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左后旗通榆县彰武县康保县沽源县丰宁县察右中旗水土流失面积占县域面积的%治理面积占县域面积的%百分比%二、阶段性成果3、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采样分析,初步确定了该区域黄河泥沙来源情况0.00.10.20.30.40.505101520253035404550No.1SizedistributionSize(mm)碱柜河道钻孔沙样SEM分析表明:河床1.4m厚的淤沙层在大于0.1mm的范围内风成沙平均约占85.88%;碱柜河道钻孔沙样粒度分析表明:河道1.4米厚度淤沙与乌兰布和沙漠的粒度组成相一致,平均约81%大于0.1mm(1)、乌兰布和沙漠影响下河道泥沙特征风成沙黄河石嘴山—巴彦高勒段在1951-2000年间淤积泥沙6.67亿吨,其中大于0.1mm的粗沙淤积7.8687亿吨,小于0.1mm的泥沙冲涮1.1986亿吨。因此,该段河床淤积的主要物质是乌兰布和沙漠的大于0.1mm的风成沙。(2)、乌兰布和沙漠影响下河道泥沙冲淤变化0510152025303500.10.20.30.40.50.60.70.8粒径范围(毫米)百分含量(%)西柳沟口河床钻孔0--1米沙样西柳沟口河床钻孔1--2米沙样西柳沟口河床钻孔2--3米沙样西柳沟口河床钻孔3--5米沙样西柳沟口河床钻孔5--7米沙样西柳沟风沙样西柳沟砒沙岩沙样西柳沟沟口黄河河道钻孔沙样SEM分析表明:河床7m厚的淤沙层在0.1mm以上风成沙占72.21%,砒砂岩占27.79%;西柳沟沟口黄河河道钻孔沙样粒度分析表明:河道7米厚度淤沙与库布齐沙漠及梁地砒砂岩的粒度组成相一致,平均约63.3%大于0.1mm.(3)、十大孔兑影响下河道泥沙特征风成沙砒砂岩19501960197019801990200002468101214累积冲淤量(亿吨)时间序列(年)累积冲淤总量小于0.1mm累积冲淤量大于0.1mm累积冲淤量黄河巴彦高勒—头道拐段在1954-2000年间河床淤积泥沙12.9698亿吨。其中,大于0.1mm的风成沙及砒沙岩沙为8.1013亿吨(依电镜统计测量计算,其中风成沙为5.8499亿吨,砒砂岩沙为2.2514亿吨),小于0.1mm的泥沙为4.8685亿吨。(4)、十大孔兑影响下河道泥沙冲淤变化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YearQ(104t/year)WudingTuweiKuyeHuangpuTotal皇甫川,窟野河,秃尾河和无定河向黄河输沙量从1994年的41310万吨减少为2003年的5713万吨.二、阶段性成果4、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二、阶段性成果5、退耕还林(草)与粮食安全农牧交错区绝大部为雨养(旱地)农业,并且以坡耕田为主,全部退耕也是不农现实的。具有关资料我国北方有旱地5000万公顷,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2000万公顷为雨养地。只有加快区域水利建设,化大力气建设有水灌溉的基本农田,尽快改造老粮食基地,使其发挥最大效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二、阶段性成果图1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变化趋势图(1947-2003)0.0500.01000.01500.02000.0年份1949195719701978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万吨00.10.20.30.40.50.60.70.8吨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内蒙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不会对本区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树立协调发展观,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实施“生态互补”粮食策略,以生态恢复为基础,加大退耕力度实施“生态互补”策略,加大农副产品基地的建设发展草产业,强化畜牧业以牧为主,农牧结合三、发现的问题1、工矿交通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随着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由于煤层采空和矿坑排水作用,导致地面塌陷和开裂;地下水位下降,生态恶化,植被死亡;例如,巴图塔面积1450亩,地下水位下降1m左右,乌兰木伦面积20000亩,地下水位下降1~1.5m。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库伦旗和科左后旗边界地区沙丘“黑地”处处可见通榆县沙坨地仍有开荒种地现象三、发现的问题黑河分水方案不尽合理目前分水方案:莺落峡来水15.8亿方,需要分水9.5亿方;当莺落峡来水大于15.8亿方时,每增加1亿方需下泄1.18亿方。3、生态用水与水资源总量矛盾突出造成张掖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生态恶化。据红沙窝林场1997-2003年间,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9m。形成了生态林、草无水灌溉局面,96年以前,各县区的生态林可利用农闲水可灌溉2-4次,96年以后,林地基本无水灌溉。分水造成农田冬灌退后,甚至需要破冰渠灌,造成渠道破坏,自2000年以来,造成的损失达2000多万元。生态用水主要保障现有荒漠植被生长的最低需求,要恢复历史时期广阔的天然植被市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如额济纳旗现有胡杨39万亩,需要生态用水0.9亿立方米;红柳130万亩,需要生态用水2.6亿立方米;共计3.5亿立方米。党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源涵养降低,党河来水逐年减少4、敦煌缺水问题三、发现的问题敦煌东湖、西湖、北湖以及南山一带的219万亩天然林,现在只剩下不到60%。有50多万亩土地出现沙化。自1994年以来,绿洲外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这些沙化土地成为危害莫高窟壁画重要的尘源地。地下水下降引起生态恶化1975年至2001年的26年间,敦煌地下水位共下降了10.77米,平均每年下降0.414米。月牙泉水面萎缩,水位年平均下降0.22m,面临干枯的危险疏勒河断流历史时期疏勒河曾西流入罗布泊,17世纪末首次退到哈拉池,其后依次退缩至玉门关以西的盐池湾、玉门关以东的波罗湖,清末更退至东的哈拉诺尔。1950年代尚可到达安西西湖,1960年双塔水库及后来的昌马水库建成后,安西县城以下和敦煌境内长300公里的河道断流。敦煌在汉唐时期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交流荟萃的大都会。敦煌莫高窟又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为保护敦煌绿洲,缓解本区恶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应尽早实施以恢复荒漠生态环境为主的“引哈济党”工程。三、发现的问题6、生态项目投资不均,
本文标题:沙漠与沙漠化实验室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0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