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课程学习方法陈庆章qzchen@zjut.edu.cn2011年2月21日合格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你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专业必需的辅助知识与技能(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外语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包括互联网的知识和能力)•通识/综合知识与能力(跨学科专业知识、有用的方法技巧,比如组织管理能力与方法,演讲能力与技巧等等)•人格/修养(乐观自信、俭朴自然、诚实善良、勤奋坚毅、宽容合作、感恩助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学如何完成培养•大学是一个生态型的成才环境,对学生的培养是立体的、多元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各方面能力在这里都能有锻炼的机会和舞台。课堂教学课外自学生产实习、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熏陶大学学习机会认识•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知识基础•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大学教师的讲课大学教师讲课有以下特点:•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许多教师都使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实现了授课手段多样化,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的内容。•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老师往往提出许多问题,但答案确没有告诉同学;老师可能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但并没给出具体步骤;还可能请同学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甚至只有问题,而其他全要同学自己苦思幂想、构建实验、求出结果。大学的学习环境•大学学习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的变化。•没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多数是大班而不是小班授课;•与自己一起上课的可能还会有不同专业的同学;•很多学习是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进行;•很多“空闲”时间;•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大量的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请牢记:大一、大二不是高四、高五!本课程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面向问题学习教一、学二、考三。研究型学习•突出研讨、互动•突出小组•向着探究和批判发展•以研究报告为载体•新的考核方法考试形式•笔试•课程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小组演示(小组研究报告)•平时占70%左右;笔试考试占30%左右。有效的学习•重视课堂学习(精力集中、跟进思考、参与讨论、提出质疑)•多参考相关书目、选择更多习题•重视向老师提问、质疑,带着批判性思维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和实验室度过业余时间•通过实验证明理论、方法或技术•参与各种研究活动学习平台••在学习指南频道中的课程指导栏目有专门陈述学习方法的指导文章。你们需要•一个可靠的邮箱;•阅读除教材之外的其他书籍•查阅其他相关网站参考资料一、参考书籍1.《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主编:骆耀祖机械工业出版社2.《计算机网络》主编:AndrewS.Tanenbaum清华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主编:聂真理李秀琴李啸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4.《组网技术实训教程》主编:姚幼敏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5.《计算机网络教程》主编:吴功宜电子工业出版社二、参考网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亚太地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科研网•本课程网站上随时给出的参考资料信息努力探索,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善于创新!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认识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定义定义描述•将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其他数字设备,通过通讯介质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个可以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三大功能: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通信•物理特征:分布式、连接性•功能特征:通信、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硬件设备共享•软件共享•数据共享•特别强调数据共享,这是本质目的分布式处理•通俗地讲,分布式处理就是多台相连的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在人的控制下,同时运行,共同完成同一件工作任务。•严谨一点说,分布式处理系统将不同地点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下,协调地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计算机系统(一般是网络环境)。•分布式处理与并行处理不同,并行处理系统是利用多个功能部件或多个处理机同时工作来提高系统性能或可靠性的计算机系统。通信•提供新的通讯方式。•重点是数据通信。•是可管理的通信。•低成本、快捷、多媒体呈现、可管理和再加工计算机网络产生和发展历史•早期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单机–大、中、小型机——庞大,昂贵,资源无法共享–分散的计算机构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计算机网络产生始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原因:–资源共享的需求(计算能力、外设、软件、数据)–大型项目的合作(进行工程项目协作)–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通信)•从体系结构来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网络):1.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计算机-终端”系统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分组交换网络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特征:终端(Terminal)共享主机(Host)的软硬件资源–单台主机:执行计算和通信任务–多台终端:执行用户交互–(终端集中器/终端服务器)•连接方式:本地或远程TSTTTTTTHOST通信线路T•例子:飞机订票系统•HOST(航空公司总部)•Terminals(订票点)•通信线路(电话线路)•缺点–主机负荷重——数据处理+通信–线路利用率低–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改进–终端集中器(近/远距)–前端处理机(Front-EndProcessor,FEP),将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特征–多个终端主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转变为“主机-主机”HOSTHOSTHOSTTTTTTTTTTT通信线路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演变阶段1–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完成–CCP:处理主机之间完成通信任务的专用计算机CCPCCPHOSTHOSTTTTTTTCCPHOSTTT•两层网络概念的出现–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资源子网,提供计算资源CCPCCPHOSTHOSTTTTTTTCCPHOSTTTT通信子网两层网络的概念结构CCCHHH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在通信子网上可有多个资源子网,共享通信子网的服务HH•演变阶段2–通信子网规模逐渐扩大•私有→社会公用–公用数据通信网•PSTN•X.25–优点•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兼容性好公用数据通信网HOSTHOSTTTTTTTHOSTTTTT•例子–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美苏冷战时期由美国军方建立的实验性网络•最初4个节点→20世纪70年代的60多个节点•地域跨越美洲、欧洲•具有现代网络的许多特征,例如:–分组交换–分层次的网络体系–较为完善的通信协议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为什么需要标准化?–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推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的原动力–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最终目的仍是资源共享•标准化的时机?–先制定标准再开发,还是先开发再制定标准?–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基础•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过程的演变–厂商标准:IBM-SNA,DEC-DNA等•缺点:适用范围:兼容性?技术垄断:竞争?标准不统一:用户利益?–国际标准(ISO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commended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模型,规定了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7个层次•只说明了做什么(Whattodo),而未规定怎样做(Howtodo)•太复杂,几乎没有与之完全符合的网络–事实上的标准:TCP/IP(因特网的骨干协议)•从体系结构上看,它是OSI参考模型的简化(4层)局域网•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太网是LAN的主流网络网络互联•路由器、网桥、网关ARBInternet•因特网的出现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丰富的信息和便利的使用是其规模迅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localISPcompanynetworkrouterservermobileworkstationregionalISPIT技术变迁预言•摩尔定律(Moore’sLaw):集成电路芯片的能力每18个月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则降低一倍。•贝尔定律(Bell’sLaw):如果保持计算机能力不变,微处理器的价格和体积每18个月减小一倍。•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网络上的n个用户,每个用户都可以共享使用其他用户的信息,即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使用n个用户的信息,所以网络的价值与n2成正比。•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率远远超过摩尔定律,是芯片增长速率的三倍。布线系统网络示意1000BASE-SX100/1000BASE-TXDDN到Internet防火墙网络中心服务器实验楼拨号服务器电话网图书馆办公楼办公楼家属区机房1核心交换机网络示意网络示意网络示意问题?•请分析你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看看有哪些网络功能。•阅读课程网站上上一级同学撰写的关于“质疑”读后感的文章。“质疑”全文在本网站中“学习指南/课程指导”中可以看到,题目是“质疑:大学生必备素质”。•各章之后的习题,选择至少一半数量,在练习本上做好,并在完成后查阅网上给出的答案。本练习本要妥善保管好。
本文标题:本课程学习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2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