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课上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复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想一想: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以上四位人物分别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些事件共同属于哪一学习主题?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即现代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背景下,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显得更为艰难和曲折。洋务运动:背景(原因)、领导阶级、目的、内容、结果、评价洋务运动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创建近代海军④培养近代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内容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背景目的:洋务派主观目的洋务运动实际结局破产根本原因洋务运动积极作用维护清朝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不改变封建制度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三,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评价洋务运动(器物探索——经济工业化的开端)1.选择连线:把下列人物与相关的工业连接起来。曾国藩汉阳铁厂左宗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张之洞福州船政局典型例题1、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自强新政B、发展资本主义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D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B戊戌变法:背景、目的、主张、过程、结果、意义戊戌变法1、背景:国际:①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强国道路。(给中国借鉴)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扩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国内: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4、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5、主张: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治开始),发展资本主义。6、过程:①公车上书揭序幕;②创办报纸宣思想;政治团体强学会;③百日维新达高潮(戊戌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④戊戌政变告失败(戊戌六君子)7、结果:失败8、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发动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制度探索——政治民主化开端)9、变法运动在近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影响:①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行不通。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1、材料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发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的签订2、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3、变法运动的命运如何?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背景、目的、人物、主张、过程、结果、意义辛亥革命1、背景:国内:①维新变法失败,资本主义改良道路行不通②《辛丑条约》签订,列强共同支配中国,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运动兴起(同盟会推动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民报》三民主义成指导思想)国际:帝国主义国家重分世界,争夺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美国路)3、人物:孙中山4、主张:民主、共和,三民主义5、过程:武昌起义是首义;各省脱清宣独立;中山南京任总统,中华民国正式立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2、1905年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3、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革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绩和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牢记。辛亥革命评价性质:功绩:局限性(失败之处)败因: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使中国走上真正民主富强的道路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评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历史意义:①政治: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运动)③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④社会生活(习俗):革除一些封建陋习,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剪辫、易服、废止缠足;跪拜礼——鞠躬、握手;改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君”)结论: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A.上海B.北京C.天津D.武昌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C.三民主义D.社会主义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A、民权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族主义6、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B、革命阵营成分错综复杂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D、资产阶级革命派总想妥协7、《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含义是()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C、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D、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于()A、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阻止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9、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A、中外反动势力破坏B、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C、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D、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新文化运动:背景、目的、人物、主张、开始的标志、主阵地、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派4、思想主张(口号):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背景:国际: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国内: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旧思潮的冲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2、目的: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代表人物:基本内容——评价(性质、历史意义、局限性)P42背景:开始标志:主要阵地:《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提倡四反对”P41性质: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化中有何作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目的、人物、主张、开始的标志、主阵地、内容、评价(思想探索——思想理性化、科学化)1、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2、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B.不允许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训练新式军队D.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3、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1、新文化运动把儒家思想当作头号敌人,主要是因为A、儒家文化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B、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D、儒家思想陈旧、迂腐2、杨明同学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A.思想解放的作用B.民主革命的影响C.政治改革的意义D.民族战争的结果1.中国在近代化探索中在方法上有何共同点?都向西方学习2.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合作探究:3.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⑴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学习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学习⑶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阶段特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表及里。4.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尚未填写的相关内容先进技术(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西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业革命启蒙运动ABCD比较中西方近代化变革有什么不同?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中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5.在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据当时国情你认为制约近代化的两大因素有哪些?列强的侵略;腐朽的封建制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近代化探索的启示1.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3.要善于学习他国经验,依据国情,批判地吸收与继承;4.国家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5.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了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你认为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以挽救国家危亡、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单元小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资
本文标题:课上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2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