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八一小学张密娟近期,学校组织“海韵杯”赛课,我有幸现场观摩了十多位老师上的数学课,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艺术化。每位老师从课堂实际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来优化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谈谈的几点看法:一、抓住导入新课进行提问二、抓住质疑新课进行提问三、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提问四、抓住课堂提问时机进行教学五、抓住提问后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一、抓住导入新课进行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提问如果设计得好,就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抓住导入新课进行提问如在《倒数的认识》中,新课导入时徐老师让学生观察“音——昱”“吴——吞”“呆——杏”两个字之间的关系,提问:每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从汉字的上下移动而组成另一个字,增强孩子汉学熏陶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又如王老师在上《倍的认识》课之前,先和同学们玩个拍手游戏,王老师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王老师又温柔地说:“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的是不是3个2下?学生演示完后,师追问:你是怎么拍的?并引导学生提问:看看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最后用他教的好方法试着拍,(王老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1、2)。王老师在课前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回忆几个几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后面的知识迁移,把新课教学化难为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抓住导入新课进行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质疑,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有了疑问,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各种能力去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渴求,只有一个有思考才华、善于引导孩子质疑的老师才能将孩子创新的心灵火花点燃。正如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二、抓住质疑新课进行提问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改变传统的做法,变老师“满堂问”为学生“自主问”,变学生“不懂才问”为“懂了也要问”,变“问老师”、“问别人”为“问自己”,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二、抓住质疑新课进行提问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改变传统的做法,变老师“满堂问”为学生“自主问”,变学生“不懂才问”为“懂了也要问”,变“问老师”、“问别人”为“问自己”,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二、抓住质疑新课进行提问如冯老师在执教《认识几分之几》时,刚开始上课便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军要去秋游,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两个苹果、两个矿泉水和一个月饼”,两个小朋友要平均分这些食物,只有“一个月饼”两个人怎么分?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月饼,结果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在问题质疑的召唤下,从而在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因此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抓住质疑新课进行提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和数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是一种语言,孩子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在生活中进行广泛的应用,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让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三、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提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或实践活动,让数学与生活联袂,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三、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提问如麦老师在教学《认识钟表》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懒洋洋爱睡懒觉,要怎样让懒洋洋按时起床上学的问题,来引入本课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并通过提问:“钟表有什么作用?”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和学习钟表的需求,并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抓住生活情景进行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灵活把握提问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说提问可以在课堂教学内任何时刻进行,但在不同时机提出相同的问题,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有着明显的差异,过早提问则学生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启而不发;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成了“马后炮”。教师课堂提问必须选择最佳时机,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四、抓住课堂提问时机进行教学课堂提问的最佳提问时机可分为四种:(一)抓住知识重难点提问(二)抓住要点问题精巧提问(三)抓住以问引问引发提问(四)抓住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四、抓住课堂提问时机进行教学(一)抓住知识重难点提问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所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我校的李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提出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李老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通过这样有效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四、抓住课堂提问时机进行教学(二)抓住要点问题精巧提问尽管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精”,首先要严格的控制提问的数量;要避免提出一些低级、重复、漫无边际的问题。(三)抓住以问引问引发提问课堂中以问引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题转化加以解决的同时又产生出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又把问题踢回给学生,这样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和分析,让学生自己解决新的问题。四、抓住课堂提问时机进行教学(四)抓住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学习的过程是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如王老师在执教三年级《四边形的认识》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是怎么样的?看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其实学生的已经知道四边形是怎么样的,王老师再通过让学生剪一剪,辩一辩、找一找,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最后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四、抓住课堂提问时机进行教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的实质是问与思的过程,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是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如果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加大,他们往往因没及时想好如何回答而放弃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五、抓住提问后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五、抓住提问后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如:我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我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我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五、抓住提问后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特想法,这样提问激发的是发散思维,培养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十分有益。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六、抓住提问开放性,培养灵活性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内容“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后,接着提问:“你还能用不同颜色三角形拼出什么美丽的图案?”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极度活跃,他们的充分发挥想象力,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教师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六、抓住提问开放性,培养灵活性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提问的时机,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地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竟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老师们,让我们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数学教学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吧!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4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