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1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都须从接触和了解报道对象开始。它们有着相同的起点:正确地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吻合。新闻采访目的在于掌握与客观对象有关的各种素材特别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获得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新闻写作的目的在于依据采访所得的素材,发掘其新闻价值,寻找独特切入角度,在客观叙述新闻事实过程中,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从认识论角度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1.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真实和有深度的报道,都是深入细致地进行新闻采访的结果;虚假失实、浅尝辄止的报道,都与采访不深入有关。假新闻屡禁不绝,原因多种多样,一个原因是有关人员作风浮躁,采访马虎草率,甚至没到过现场,没对有关人进行过采访,而只是根据道听途说报道,或在报道中加入了凭空想象的内容。2.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在反映对象方面,存在着深刻与不深刻的区别。有一定深度的报道,一个因素必不可少:调查采访的深度。在采访中努力向纵深处开掘,以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尚未有人发现的材料,或能从材料中发掘出别人所没有悟出的深意。新闻写作在深度方面受到新闻采访制约。3.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有的新闻作品如人物通讯,写得有血有肉才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具有感染力。新闻作品的有血有肉,不能依靠虚构,也不能依靠合理想象(在细节描写方面进行虚构和想象也不被许可)。既要写得有血有肉而又不能虚构情节和合理想象,惟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生动感人的事件细节和人物动作、言语等方面的细节。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在于收集材料,为后一个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在于表现新闻事实,是对前一个阶段所作的升华。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材料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三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之处、耐人寻味之处、意蕴丰富之处。要进行这样一种升华,必须立足于采访所获得的材料。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一)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谓“特定价值”,体现在事实被报道后,受众的新闻需求能得到相应的满足上。生活中的新事物,或原有事物出现了新的变动,它们是新闻之源。新闻采访与写作2(二)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记者的发现能力,还应表现在能迅速、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上。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注意两个问题:(1)兼顾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新闻价值所衡量的是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所衡量的是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有利程度。(2)进行瞬间判断(三)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注意导向、道德。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涉及国家机密、涉及低级趣味的“奇”和“异”,不应当成为孜孜以求的对象。要做到关注异常但又不一味搜异猎奇,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的统一,坚持高品位的可读性。二、勤于思考: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唯一的方法是倡导新闻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思维,旨在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有效的联想,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三、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一)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新闻记者不仅是“记”者,而且应是“观察”者、“思考”者和“长于“与人沟通交流”者。记者与人接触,常常只是三言两语就能将对方引到自己想谈的话题上。记者善于通过言谈消除与对方的心理距离。记者不善于和各色人等进行接触,或胆怯、口讷、害羞,存在心理和语言障碍,就不具备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条件。(二)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在与人“聊天”中,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能抓住这些线索进行深入采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新闻记者就应当是具有新闻敏感的、“有意”的“听者”。(三)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还应该具备“问”的能力。通过“问”获得所需素材,并与采访对象碰撞出思想火花。记者所提的问题,不是无的放矢的问题,也不是上级领导对下属所提的问题,更不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所提的问题。这是一种在平等交流中所提出的问题,目标是搜集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体现访谈双方的智慧。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一)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新闻文体中的大多数(各类消息,大部分通讯),都属于叙事性文体。新闻中的叙述,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虚构,不添加情节。如进行夸张,须严格限于新闻真实性所允许的范围。新闻中的叙述,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主观推断、有违新闻真实性要求的抒情,都是不许可的。新闻中的叙述,是文字简洁的概括叙述。(二)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新闻语言应是相当准确。其准确,一是指叙事准确无误,所交代的新闻五要素、统计数据、人物语言以及细节都确凿无疑,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符合其原貌。二是指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准确精当,没有失当之处。三是指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准确合度,分寸恰当。新闻的叙事语言应当是准确的.直接叙事,即由记者本身来叙述新闻事件或新闻事实;间接叙事,即借用有关当事人所说的话来叙事。无论是直接叙述还是间接叙述,都有一个用语准确、避免失真的问题。直接叙述用语准确,主要是指叙述语言对事实的交代、表现与记者采访所得的材料相符,与事实的原貌相符。间接叙述用语准确,主要是指所引用的有关当事人的语言准确。新闻的抒情语言也应当是准确的。在消息中,抒情这一表达方式使用得较少。这是因为出于增强客观性的考虑,报道者对情感性因素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使想要抒情,也将它隐含到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的文字背后。当然情况并非一概如此。在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时,消息也应体现出明确立场和强烈情感倾向。通讯既要报道新闻事实,又要以其由“事”、“情”、“理”构成的感染力打动人。在通讯中,记者常会较多地使用抒情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时,情来自于报道对象;有时,情来自报道者的主观感受。报道者的情与报道对象的情两者的融合。新闻语言的准确与严谨紧密相连。在新闻中也常会使用模糊语言(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涉及个人隐私或其他不便公开的内容时往往如此)。在新闻作品中,有时须对有关人和事加以议论。议论的语言也应当准确。在消息、通讯和新闻评论中,都存在着议论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准确的评论语言,应当是正确揭示新闻事实本质的语言,是对报道对象以及有关人和事的评价恰当的语言,是语气得当的语言。作为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通常是以议论为主的。它对语言更是有着准确性的要求: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三是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三)用生动语言实现良好传播效果:新闻语言既应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新闻采访与写作3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二.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满足人们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需求,为了帮助受众了解世界上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二)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三)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采访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采访是否成功,关键要看通过采访所得的事实材料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所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包括“五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新闻采访与三种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人际、大众、人内传播。米德、布鲁默等的符号互动论:个体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是符号。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符号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彼此调适,达到交流的和谐。(二)成功的新闻采访的条件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采访对象在采访者涉及的报道领域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非语言符号(采访者必须了解采访者所表达出来的一些潜台词,以使采访向着预想的方向前进)的共同理解。其次,采访者应该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二.新闻采访时一种社会交换活动: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交换资源,各取所需。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新闻采访是一种具有双重主体的活动。一.采访者:1.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社会的守望者、信息的传播者、文化的传承者2.采访者的三种角色身份社会守望者角色:在人们遇到危险时,能及时地发现并提醒人们,帮助人们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时刻代表人民的利益监督周围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代表公众的利益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在社会或自然灾难来临之前及时地发出警报,时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的反思。信息传播者角色:记者的信息采集行为能够打破人的感官在时空上受到的限制,甚至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通过记者的信息采集,能被媒体用一种整合的信息传播方式提供给受众。文化传承者角色:一个新闻记者在搜集和发布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和知识,现代人的很多知识来自于记者的新闻报道,记者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播者。2.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政治素养:一方面表现为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另一面表现为政治敏感。新闻媒体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政治新闻采访与写作4敏感性的记者,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能站到一定的高度审视新闻事实。法律与道德素养:法律意识——采访写作及日常行为必须合法;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不畏权势,坚持真理;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
本文标题: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复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8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