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影片鉴赏:中国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片名: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编剧:姜文/王朔主演:夏雨/宁静/陶虹年代:1994年本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效六项大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美国《时代》周刊年度(1995)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历史,可分两个时代:前40余年(1905—1949)为旧中国时代;后50余年(1949—至今)为新中国时代。一、中国的早期电影(1896—1932)“影戏”时期: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萌芽时期的第一代导演有张石川、郑正秋、洪深、欧阳予倩等。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劳工之爱情》等。《定军山》剧照中国电影一、中国的早期电影(1896—1932)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萌芽时期的第一代导演有张石川、郑正秋、洪深、欧阳予倩等。郑正秋、张石川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以及大获成功的《孤儿救祖记》。张石川郑正秋中国电影二、中国的成熟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1930年,一批文艺工作者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同时文艺界的其他左翼团体亦纷纷成立。1931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1932年,中共领导下的地下电影小组成立,夏衍为组长。翻译介绍苏联电影理论,输送文艺骨干进入电影界,在报纸上开辟电影评论专栏。推动了中国电影的成熟发展。第二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二代导演代表有沈西苓、郑君里、史东山、袁牧之、孙瑜、吴永刚、蔡楚生、费穆等。他们活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代表作有《马路天使》、《夜半歌声》、《十字街头》、《新女性》、《渔光曲》、《万家灯火》、《丽人行》、《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松花江上》等优秀的影片。中国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讲述的男女主人公张忠良和素芬本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他俩在抗日宣传话动中相识结合,又因抗战爆发被迫分离。张忠良随军撤退,流亡到重庆后日渐腐化堕落;素芬留守上海扶老携幼,苦熬岁月。抗战胜利后,张忠良以“接收大员”身份返回上海,素芬恰在某公馆做女佣,两人不期而遇,张忠良昧心拒绝相认,素芬绝望地投江自尽。影片借鉴传统戏谴责负心郎的模式,演绎了一个时代悲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海报中国电影三、新中国电影(1949—1978)“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电影:建国后17年一共生产了六百多部故事片,包括革命战争题材、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影片。代表作有《白毛女》、《赵一曼》、《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董存瑞》、《上甘岭》、《红色娘子军》、《柳堡的故事》《林则徐》、《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等。“文革”十年动乱完全中断了中国电影在既有道路上的进程,此阶段只有江青操纵的八个“革命样板戏”,在1969年至1972年间被统统搬上银幕。第三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三代导演代表有谢晋、谢铁骊、水华、凌子风等,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主力军,到六十年代迎来了新中国电影创作的第四次高潮,先后创作出了一批题材广泛、记录历史风云、歌颂新民主主义革命英雄、歌颂新生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佳作。谢晋导演的主要作品及其获奖情况:《女篮五号》(1957)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获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奖;《红色娘子军》(1961)获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导演奖,1964年获第三届亚洲电影节万隆奖第三名;《舞台姊妹》(1965)获1980年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金奖,获1981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啊,摇篮》(1979)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天云山传奇》(1980)获1981年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导演奖,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1982年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牧马人》(1982)获1983年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高山下的花环》(1984获1985年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芙蓉镇》(1986)获1987年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第十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谢晋导演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第四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有吴贻弓、谢飞、黄蜀芹、郑洞天、黄健中等,虽然学艺于六十年代,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其艺术才华到1977年以后才发挥出来,是大器晚成的一代。特点: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和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巴山夜雨》、《城南旧事》、《沙鸥》、《青春祭》、《邻居》、《良家妇女》、《人生》、《野山》等等。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第五代导演:中国电影的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李少红、黄建新、冯小刚、胡玫等。特点:创作明显受当时“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多具反传统姿态,执著于民族振兴理想,深刻反思传统文化,热切的呼唤现代性理想,表现为一种五四以来精英知识分子启蒙精神的回归和群体主体性的崛起。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陈凯歌——“学者型导演”:以很深的传统文化功底,使作品从内容上到形式上均负载着深厚的文化象怔与内涵。其作品从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对历史和文化进行反思,具有风格化的视觉形象,新颖的画面结构,寓言化的电影语言和深沉的批判力量。代表作品:《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9)、《边走边唱》(1991)、《霸王别姬》(1993)、《风月》(1996)、《荆轲刺秦王》(1999)、《吕布与貂蝉》(2002)、《十分钟年华老去》(2002)、《和你在一起》(2003)、《无极》(2005)。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主要成就体现在摄影、表演和导演三个领域。其中,担任摄影的电影作品有《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和《大阅兵》;担任主演和演员的电影作品有《老井》、《古今大战秦俑情》(1989)和《有话好好说》(1996);担任导演的电影作品有《红高粱》(1987)、《代号“美洲豹”》(1998)、《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宫司》(1992)、《活着》(1993)、《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4)、《有话好好说》(1996)、《一个都不能少》(1998)、《我的父亲母亲》(1999)、《幸福时光》(2000)、《英雄》(2002)、《十面埋伏》(2004)等。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冯小刚的电影创作: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代表作品有:《遭遇激情》(1990)、《大撒把》(1992)、《北京痴男怨女》(1993)、《永失我爱》(1994)、《天生胆小》(1994)、《甲方乙方》(1997)、《不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一声叹息》(2000)、《大腕》(2002)、《手机》(2003)、《天下无贼》(2004)、《夜宴》(2005)、《集结号》(2007)。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张元、娄烨、王小帅、贾樟柯、姜文、陆川、路学长、霍建起等。特点:叙述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传达个体人生动荡不安、迷离驳杂的当下都市生活体验,或是深入到潜意识、隐意识的层面,探索当下人的个体精神状态。张元导演:(1963一),生于江苏,自幼学习绘画,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个人集资担任独立制片。代表作品:《妈妈》、《北京杂种》《广场》《儿子》《东宫西宫》《过年回家》《疯狂英语》《金星小姐》、纪录片《收养》《我爱你》、《绿茶》和戏曲片《江姐》等。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王小帅导演:(1966一),出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往贵州,在武汉读过两年中学,15岁进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代表作品:《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扁担姑娘》、《梦幻田园》、《十七岁的单车》、《二弟》等。中国电影四、新时期电影(1978—)贾樟柯导演:(1970一),生于山西汾阳,自幼喜爱文学,一度学习绘画。1993年至1997年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4年起开始进行故事片和纪录片创作。代表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姜文导演:(1963一),出生于河北唐山,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末代皇后》(1984)、《芙蓉镇》(1985)、《红高粱》(1987)、《春桃》(1988)、《北京人在纽约》(1992)等影片和电视剧中担任主演,两度获得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4年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新加坡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此后,陆续主演《秦颂》(1996)、《有话好好说》(1996)、《寻枪》(2001)、《天地英雄》(2001)、《茉莉花开》(2003)等影片,并在2000年自导、自演影片《鬼子来了》获得皇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与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
本文标题:阳光灿烂的日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0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