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欧阳伯和墓志铭(原文注释对应上课版)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先生姓欧阳氏,名发,字伯和,(江西)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先生为人纯朴诚实,不会欺骗他人,对内对外能做到态度同一,淡薄名利,没有特别的不良爱好,他志向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禄位已高,先生已经十五岁,就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又完全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①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yuàn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xún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②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先生长大以后,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究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究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论议文字,从上古时代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相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文物,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学习研究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应付眼前的需要,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论证编次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够得到运用。•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jiē、晋茂先之徒也。•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事情坚持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他也不肯轻易尝试显示自己所拥有的想法,让他发挥其所能,因而,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已经去世了,眉山苏子瞻(苏轼)感到很悲伤,认为先生继承了其父文忠公(欧阳修)的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西晋张华(字茂先)这类人了。•③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先生做殿中丞时,曹太后逝世,皇帝下诏确定皇曾孙服制。负责仪礼的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前往哭吊前,召见先生,询问服制之礼,先生从容应答,陈襄当即奏禀皇上,采纳了先生意见。在这时候,正值朝廷下达司天监讨论古代测候风云星月的占卜的书籍是否有不同,准备协调不同意见,创制天文书,很长时间没能完成,这时,陈襄正总管这件事,就推荐先生参加修订。先生推求考证,判断是非,取舍比较,编订完成后,皇帝下诏将此书藏于太史局。•④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编著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他未完成的著述还有几十篇。•⑤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选自《张耒lěi集》,有删节)先生夫人吴氏,是原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寿安县君。儿子一个,名宪,做过滑州韦城县主簿。女儿七个。先生于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欧阳修)的墓地,其子欧阳宪前来,要我为先生写一篇墓志铭。•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C申:申述;说明;表明。•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7.D【解析】采用比对法,与最后一段“男一人,曰宪”、“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相比对,就可以看出请求作者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而非苏轼。•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掌,掌管;号,被称作;以,介词,用;检束,检点约束;徒,学生,门徒;从,动词,跟从。“掌”“号”“检束”“徒”各1分。】•(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治,担任;苟简,草率简略;所创立,名词性短语,创立的东西;更,更改。】•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第1、2段内容,特别是第2段的第1、2句,然后针对问题分点作答即可。4分至少答出4点。恂恂:•1、谦恭的样子。•2、担心害怕的样子。•3、同“循循”,有顺序的样子,如“循循善诱”。治:•①动治理。《论积贮疏》:“民不足而可~者,自下及今未之尝闻。”②动惩处。《出师表》:“不效则~臣之罪。”③动医治。《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将恐深。”④动建造。《西门豹治邺》:“为~斋宫河上。”⑤动整理;备办。《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装,载券契而行。”⑥动训练。《左忠毅公逸事》:“史公~兵,往来桐城。”⑦动对付;抵御。《赤壁之战》:“同心一意,共~曹操。”⑧动处理。《苏武传》:“单于使卫律~其事。”⑨动讲求;研究。《欧阳伯和墓志铭》:“不治科举文词。”⑩名地方政府所在地。《过小孤山大孤山》:“州~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⑾形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传》:“明于~乱,娴于辞令。”•【治具】⒈置办酒食。⒉治国措施。【治剧】处理难办的事情。【治世】治理得好的时代,太平盛世。【治严】【治装】均为整理行装。申:•①动通“伸”。伸展;伸直。《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恩,吞舟是漏。”皇上转缓刑法申明恩德,(法网宽疏得)连吞船的大鱼都可漏网。②动申述;说明。《汉书陈重传》:“主疑重所取,重不自~说。”③动重申;重复。《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之以孝悌之义。”④名地支的第九位。特指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
本文标题:欧阳伯和墓志铭(原文注释对应上课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3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