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上册第七课)――《跟着唐僧去西游》
讲授:林浩天竺招亲走近唐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到的“天竺国”就是古印度。在历史上,唐僧确有其人,是唐代的高僧,本名玄奘(zàng)。据史料记载,他研究佛经时发现各名师所讲内容有矛盾,于是下决心到佛教的诞生地古印度去取经。公元629年,他孤身一人从长安出发西行,行程几万里,多次遇到各种危险,用近两年时间,最后终于到达古印度。它在国外呆了十几年,足迹遍及印度半岛的山山水水,到处寻访有名的佛教寺院,虚心拜师求学,终于成为受人尊敬的佛学大师。它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出一部史料价值极高的巨著《大唐西域记》。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就脱胎于这部著作。印度原本有关于自己历史的记载,但并不完整,正是得力于《大唐西域记》有关记载,印度人才发掘出古代世界佛学最高学府的遗址,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填补了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历史的一段空白。西行路线印度在哪里印度·北南西东阿拉伯海印度洋第一关:圈一圈要求:在地图上分别找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首都。圈出相应城市的名字第二关:画一画要求:一艘商船从中国的上海到印度孟买,沿途经过哪些海洋?在书上画一画所经路线。·印度位于(),形状像()。印度三面()一面(),北倚(),东临(),西面(),南临()。亚洲的南部倒三角形临海靠山喜马拉雅山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第三关:议一议小组合作,仔细看图:从图上看出了什么?交流后推选一位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从图上得到的某一方面的收获。湖泊沙漠河流珊瑚礁山峰北部中部南部•“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月亮”。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千米),(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全长(2700多千米)。恒河恒河印度人的母亲河……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他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渲点出她们清扬的眉字、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冰心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尘土承受屈辱,却以鲜花来回报。——泰戈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作品1、诗集《新月集》《飞鸟集》2、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人是活着,还是死了?》、《摩诃摩耶》、《太阳与乌云》中篇《四个人》,长篇《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摩克多塔拉》、《人红夹竹桃》;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纸船泰戈尔每天我把纸船放在奔流的溪水中,我用又大又黑的字母,在纸船上写下我的姓名和我居住的乡村。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我把园中长得秀丽的花儿,装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曙光之花会安全运达夜的国土。我送我的纸船下水,我仰望天空,看见小小的云朵,正张着鼓鼓的白帆。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纸船竞赛!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向前飘浮,飘浮……熟睡的精灵在纸船里扬帆前进,船里载的是装满了梦的竹篮……想想说说中国有长江、黄河,印度有中国有长城,印度有中国有四大发明,印度有中国有鲁迅,印度有中国有青藏高原,印度有奉牛为神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走行,人车辆一定要避让。在印度、尼泊尔很多人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讳用牛皮制成的皮鞋、皮带。在尼泊尔黄牛被视为国兽,颈后带驼峰的牛被视为神牛,受到尼泊尔人、非凡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尔的法律规定,神牛和母黄牛受到法律保护,一律不得宰杀。一位印度的专家解释了印度教禁牛的由来,他说:“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的粮食养育了人类,牛就象人类的母亲一样,所以我们非常敬牛。”辩论题•对于将“神牛”迁移出城市的行动,你赞同新德里居民的意见,还是赞同外国游客的观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你对待他?是保留,摈弃?还是······•如何看待印度教徒恒河沐浴这一习俗?•如果你是一位国际志愿者,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印度居住两年的时间,如果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文化,你怎么办?总结•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民间民俗,我们应该理解、尊重、求大同小异,并尽自己所能去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本文标题: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上册第七课)――《跟着唐僧去西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3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