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详解
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1、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学前教育的机构与形式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比较发达早已建立了为5岁以下儿童服务的学前教育服务网。这些服务机构受到政府资助,社区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有18.08万名儿童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中收益,其中在私立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儿童占26%。儿童年龄在园时间性质幼儿人数服务内容学前教育中心3-4岁每周共有2.5天(家长自由选择)公立每班大约15人,师幼比例1:7.5为幼儿提供学前1-2年的教育,帮助他们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儿童保育中心0-5岁全日制、半日制、额外时间照顾、紧急情况照顾、临时护理、24小时托管分布在购物中心、父母工作中心、街区中心,满足了家长就近送孩子入托的需要家庭日托0-4.5岁私立不超过5名游戏小组每星期活动1-2次,每次2-3小时私立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或观看孩子游戏,彼此交换育儿信息、交流育子经验还有幼儿园、儿童——父母活动中心、小学预备班、玩具图书馆、父母活动中心、人类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1、幼儿园的创立及其特色(1)志愿组织作为主要支持者1896年,志愿组织在悉尼创办澳大利亚第一所幼儿园。此后直到政府提供资助之前,志愿组织都是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主要支持者,长达50多年,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部分费用都由它们支付,家庭只花少量的钱或不花钱。(2)外国化澳大利亚长期依赖外来经验,在最近20年,该国人们开始克服这种“文化不安全感”,开始承认自己人民的成就。(3)资金来源与教育责任分开教育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而公立教育却是州的责任。(4)学前教育机构重视物质环境和规范标准补充子页3补充2、1930年后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组织是志愿组织,但联邦政府和州也承担了部分监督和规范幼儿园的责任。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机构:(1)澳大利亚幼儿协会(AECA)发行国家级的杂志,1974年更建立了国家级的专业组织: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工作者协会。(2)高丽夫人儿童中心1938年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成立高丽夫人儿童中心,以解决与贫穷相关的儿童营养不良与健康问题。以后,各州省会都建立了一所此类机构,并成为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实践的典范。它们关注健康问题。2、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前教育的目标澳大利亚学前教育专家G·F·阿希比(Ashby)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是①“满足每个儿童的各种需要,比如,爱的需要,被别人接受的需要,冒险的需要和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取得成就的需要”;②“发展儿童为社会所期望的一些特质,比如,能与别人合作,坚持自己解决问题,面对问题能自己做出决定”;③“使儿童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为他们将来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总之,学前教育是为儿童的将来作准备的,它要使儿童在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完整的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在“机会均等”理念的影响下,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们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仅仅限于会读、会写等智力的发展,而是更关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哪些素质是重要的、必要的。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师着力研究儿童如何生活在一个受尊敬的社会中、如何和睦相处、怎样创造性地设计学习环境、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创造一个无压力的学习环境等课题。(补充)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州有所不同,昆士兰州的学前教育目标是: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并能理解别人的情感,接受别人的观点;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自己进行推断,做出选择和决定;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体育活动的技能技巧;通过音乐、律动、美工等艺术活动,发展儿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的内容在体育上:①发展儿童的大肌肉动作,使儿童能走完一节平衡木,双脚能同时跳过低矮的建筑物,能投出与接住球,能骑车等;②发展儿童的小肌肉动作;使儿童能倾倒液体,正确使用剪刀、餐具和小铁锤等工具。学前教育的内容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澳大利亚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评价得到了联邦、州政府和幼儿园的高度重视,且贯穿于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全过程,是一种持续的发展性评价。澳大利亚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评价旨在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的和谐发展,并以人的终身发展为导向;促进幼儿对多元文化社会的认识,关注对多元文化理解与适应,强调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体验和积极探索,关注师幼互动在多元文化课程建设中的价值。澳洲多元文化课程面向所有澳大利亚人,无论是土著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或来自非英语国家背景的人,也不管他们是出生在澳大利亚还是海外。其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等共同积极参与评价的交互活动。尊重不同种族、民族、文化、宗教、语言背景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得到肯定;评价内容多元,既包括对评价对象即幼儿本身发展的全方位考察,又兼顾对课程评价主体自身和课程参与者的评价。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等评价力求细化;评价方式有效与灵活,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档案袋评价、情境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相结合。(补充)学前教育的内容在科学教育上:包括动物、植物、空气、水、气候与季节、岩石与矿石、磁力、引力、机械、声、光电;人体、营养、生态环境、机器人、电脑、游戏机、航空火箭、宇宙飞船等。具体要求:①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②初步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作用和结果;③初步意识到生态环境的平衡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而生态环境平衡的失调,则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④激发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儿童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⑤萌发儿童尊重自然的美好情感,形成爱护生活环境的良好意愿和行为习惯。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与小学一、二年级是连在一起的,共同构成科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大纲包括知识与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3个方面。而在英国“全国学校课程”中,科学与英语和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所有5—16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法定的科学期5—16岁的儿童分为4个教育阶段,5-7岁为第一阶段。科学课程大纲有17个目标,每个目标又分为10级。5—7岁处于第—教育阶段,相应的级别范围为1—3级。(补充)学前教育的内容在语言教育上:①培养儿童听的技能,如能听懂别人的讲话;②丰富儿童的词汇,如能掌握一些常用词语;③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④增强儿童的语言交往技能,如能清晰地回答别人的提问。学前教育的内容在审美教育上:澳大利亚学者提出“既要培养儿童的艺术技能技巧,也要发展儿童的艺术创造能力,使两者处于平衡状态”。①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如喜欢唱歌;②帮助儿童学会利用颜色来表现情绪,如能用粉红色表示愉快的情绪;③增强儿童对艺术的反应能力,如能用不同的节奏敲打乐器;④培养儿童对艺术的表现能力,如做出与人物雕塑一样的动作⑤提高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如能自由表现自己的思想。三、学前教育的途径与策略途径一日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参观郊游聘请授课123459:00—9:30入园、谈话、讨论9:30—10:30室内游戏活动10:30—11:00整理、盥洗、早点(猜谜语的形式,师生自带早餐)11:00—12:00室外游戏活动12:00—12:30整理、讲故事、盥洗一日活动子页1子页2主页子页412:30—13:00午餐(师生自带)、午睡准备(两人合作搬床,随意放置)13:00—14:00午睡(幼儿根据自己需要选择)14:00—14:20整理、盥洗14:20—14:50听讲故事、娱乐活动14:50—15:10自由活动15:10—15:30谈话、评价、离园•中午午睡也不强制要求。有幼儿提前醒了,老师会先带着他玩,室外活动区比较大,有滑梯,沙坑,人工草坪。教室里一些设备也齐全,生物教室的透明玻璃柜养着活的小昆虫,还有放在外面笼子的小动物。幼儿园里面还有一小块给小孩子种植的小花园,里面歪歪斜斜是小孩子种的东西。补充在教育方面,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就是以玩为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体会生活的乐趣。与国内比较明显的差别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由老师带着集体活动的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们三三俩俩的自己玩,即使集体活动时,有孩子擅自独立活动,老师也不管。条条框框很少,孩子们比较自由。补充如:孩子们在一块块的小方布上作画,老师则将几十块小布缝在一起,变成一幅巨大的作品;老师将白色的布交给孩子染色,并制作成窗帘……教室里到处是孩子们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出门前,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戴上帽子。男孩是绿色的帽子,女孩戴的则是红色的。然后孩子都到珍妮老师那里领取防晒油,并自己涂上。有的孩子因为不熟练,脸上涂得不均匀,防晒油东一块、西一块地涂在脸上,看起来很滑稽。我想上去帮忙,却被珍妮老师用眼神制止了。珍妮只是用温和的声音细心指导孩子正确涂抹防晒油的方法,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一路上,孩子们兴奋地谈论着各自的周末活动。可是过马路时,全部孩子却安静下来,仔细听珍妮老师指示。到了公园,珍妮老师把15个孩子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个纸袋,还有一张任务表。我好奇地看着那份任务表,不由得笑了。只见上面用各种颜色的问号开头,列出了几个任务:在公园里各找一个外表粗糙的东西、光滑的东西、坚固的东西、有孔的东西、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很多种花纹的东西……并收集在纸袋里。珍妮老师向所有孩子指明活动范围,并让孩子们每3人结成一个小组,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孩子们欢呼着出发了。在游戏结束之前,所有孩子都陆续回到了珍妮老师指定的大树下。每个小组成员,兴致勃勃的展示他们的作品。树皮、糖纸、树叶、饮料瓶、报纸……无奇不有,却全都符合任务表上的要求。——一位旅澳家长的日记补充内容:子页3区域活动积木区图书区家庭区操作区绘画区音乐区科学区种植区玩沙区玩水区木工区体育区LifeisBeautiful补充学前教育的策略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采用的策略因教育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1321在进行科学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在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在进行社会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4在进行创造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1.通过给儿童朗读诗歌、讲故事,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2.通过播放录像、组织讨论,发展儿童科学思维能力。3.通过现场参观、动手操作,提高儿童的感官能力。4.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强化儿童对科学的探索精神。1在进行科学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1.开展食物烹调活动,使儿童能有机会品尝不同国家的饮食风味。2.开展服装表演活动,使儿童能认识到各国不同的服饰式样和穿戴方法3.开展演奏乐器活动,使儿童意识到不同国家的乐器特点和操作方法。4.开展歌舞戏剧表演活动,使儿童能感受到各国不同音乐和舞蹈等的艺术美。2在进行科学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1.通过讲解指导,教给儿童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2.通过观察模仿,为儿童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3.通过活动练习,帮助儿童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4.通过表扬鼓励,强化儿童的社会行为。在进行社会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3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提出启发性问题。3.鼓励创造性行为。4.正确面对失败。4在进行创造教育时,教师使用的策略值得称赞的学前教育方法是:重视给儿童提供第一手经验,让儿童自己做出将进行什么活动的决定,强调非正规的、非直接的教学,以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为中心。为了成功地运用这些方法,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广泛的材料、活动和经验,既要支持儿童的活动,也要刺激儿童开展新的活动、为儿童树立模仿的行为方式。——G.F.阿希比不论对儿童进行什么教育,也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并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协会四、学前教育的模式(P173简单讲解学前教育模式:名人名家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对学前实践所产生的一种带规律性的影响。比如说教师设计的教育方案)123主要存在的三种模式:学科中心模式儿童中心模式相互作用模式内部经验外部经验模式A学习的价值外部真实知识内部经验外部经验模式B发展的价值内部的经验知识内部经验外部经验模式C创造的价值处理知识(这几种理论模式已经学习过简单讲解,强调相互作用模式,幼儿主
本文标题: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1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