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解读-2014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指南修订背景前言缺血性卒中和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脑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卒中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为规范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实践,脑血管病学组的专家对2010年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证据评定标准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推荐强度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目录1.危险因素控制2.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3.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4.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5.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6.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可预防不可预防1.高血压2.脂代谢异常3.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4.吸烟5.睡眠呼吸暂停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年龄2.性别3.家族史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2.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4.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5.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据)6.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三方面的因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1.对于非心源性卒中/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2.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3.对于LDL-C≥2.6mmol/L的非心源性卒中/TIA,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4.对于LDL-C<2.6mmol/L的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5.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Ⅰ级推荐,B级证据)6.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Ⅰ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7.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权衡获益和风险合理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据)8.他汀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因素影响,或出现指标异常相应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减药或停药观察(参考:肝酶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5倍正常上限,应停药观察)9.老年人或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1.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视(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2.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Ⅱ级推荐,B级证据)3.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事件,推荐HbA1C治疗目标为<7%(Ⅰ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4.降糖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要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Ⅱ级推荐,B级证据)5.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管理(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吸烟1.建议有吸烟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戒烟(Ⅰ级推荐,B级证据)2.建议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场所(Ⅱ级推荐,B级证据)3.可能有效的戒烟手段包括劝告、尼古丁替代产品或口服戒烟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呼吸睡眠暂停1.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Ⅱ级推荐,B级证据)2.使用CPAP可以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可考虑对这些患者进行CPAP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危险因素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且血同型半胱氨酸轻度到中度增高的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尚无足够证据支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减少脑卒中复发风险(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1.对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Ⅰ级推荐,A级证据)2.阿司匹林(50~325mg/d)或氯吡格雷(75mg/d)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Ⅰ级推荐,A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3.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100mg/d。阿司匹林(25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mg)2次/d或西洛他唑(100mg)2次/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替代药物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4.抗血小板药应在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其他临床特性基础上进行个体化选择(Ⅰ级推荐,C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5.发病在24h内,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d(Ⅰ级推荐,A级证据),但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Ⅰ级推荐,A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6.发病30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0%)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d(Ⅱ级推荐,B级证据),此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Ⅰ级推荐,A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7.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口服抗凝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比较尚无结论(Ⅱ级推荐,B级证据)8.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1.对伴有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Ⅰ级推荐,A级证据)2.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Ⅰ级推荐,A级证据)选择何种药物应考虑个体化因素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心房颤动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3.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若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推荐应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心房颤动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4.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转化的风险,选择抗凝时机。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14d内给予抗凝治疗预防卒中复发,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抗凝时机(Ⅱ级推荐,B级证据)(14d之后再启动口服抗凝-AHA/ASA新推荐)5.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尽可能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原因不明的患者,建议延长心电监测时间,以确定有无抗凝治疗指征(Ⅱ级推荐,B级证据)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心房颤动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ASA/AHA卒中预防新指南-2014房颤患者预防卒中事件的策略要点包括:1.对于有瓣膜病的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时INR目标为2.0-3.02.对于无瓣膜病的房颤患者,若CHA2DS2-VASc评分≥2,推荐的抗凝治疗包括华法林(INR2.0-3.0,证据等级A)、达比加群(证据等级B)、阿哌沙班(证据等级B)和利伐沙班(证据等级B)3.对于无瓣膜病的房颤患者,若CHA2DS2-VAS评分=0,则不应进行抗凝治疗(证据等级B)4.对于无瓣膜病的房颤患者,若CHA2DS2-VASc评分=1,并且患者可接受出血性并发症的低风险,可考虑进行抗凝治疗或阿司匹林治疗(证据等级C)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其他心源性栓塞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室附壁血栓形成,推荐给予至少3个月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但无心房颤动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给予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Ⅱ级推荐,B级证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对于已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TIA后,不应常规联用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但在使用足量的华法林治疗过程中仍出现缺血性卒中/TIA时,可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其他心源性栓塞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年4月第48卷第4期不伴有心房颤动的非
本文标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二级预防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3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