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人力成本的可量化与可控化(杭州)
专以心精以行HR·人力成本系列十一可控化的薪酬福利设计与优化原理瑞海企管2上·政策篇个税与企税瑞海企管3税收三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国税发[2009]85号2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3瑞海企管问:为什么取消“双薪制”计税方法?答:所谓“双薪”是指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向个人多发放一个月工资,俗称“第13个月工资”,也称“年终加薪”,实际上就是单位对员工全年奖励的一种形式。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对员工支付薪酬的名目不断增加,为减轻个人税负,1996年税务总局曾明确年终加薪或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以收入全额直接按照适用税率计征税款(以下简称“双薪制”计税方法)。2005年,我们对包括“双薪”在内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绩效考核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并以上述收入全额分摊至12个月的数额确定适用税率,再按规定方法计算应缴税额(以下简称分摊计税方法)。应该说,这种分摊计税方法与原“双薪制”计税方法相比,是一种更为优惠的计税方法。调整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分摊计税的政策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年终加薪(双薪)为什么取消“双薪制”计税瑞海企管地税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从法律角度、具体操作各方面看,单位发放的月饼都应以等值的价格计入当月工资一并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据了解,2008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法新实施条例》,明确将“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纳入个人所得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月饼征个税有法可依瑞海企管1.2008年1月1日(不含)以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燃油费,均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计税工资或工效挂钩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2.2008年1月1日(含)以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企业为员工报销的燃油费,应作为职工交通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扣除。企业职工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的企业所得税瑞海企管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规定,工资薪金按实际发放为原则。如果企业将2007年度计提并已进行税前扣除的工资,在2008年度实际发放时再次进行税前扣除,应进行纳税调整。请各地税务机关在本阶段复核中作为重点复核的政策要点,督促企业进行自查调整。(十)企业向退休人员发放的补助的税前扣除问题。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向退休人员发放的补助不得税前扣除。退休人员取得的上述补助应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2008年工资税前扣除方式改变的前后税收衔接问题瑞海企管源于: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2009.9.16)(一)企业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采用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等方式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行为,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交通补贴全额的3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除若干问题瑞海企管(二)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公务费用扣除标准由当地政府制定,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按通讯补贴全额的20%作为个人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三)企业为职工购买的人身意外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18号)规定,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除若干问题瑞海企管(四)企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2005]94号)规定,应按企业统一计提年金时所用的具体标准乘以每人每月工资总额计算个人每月应得年金,扣缴个人所得税。(五)公司向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支付一次性补偿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行政机关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1199号)规定,应责成扣缴义务人向纳税人追缴税款。个人所得税扣除若干问题瑞海企管(六)企业为职工缴付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规定,应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委托保险公司单独建账,集中管理,未建立个人账户,应按企业统一计提时所用的具体标准乘以每人每月工资总额计算个人每月应得补充医疗保险,全额并入当月工资扣缴个人所得税。(七)金融保险企业开展的以业务销售附带赠送个人实物的,应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没有明细赠送记录,无法按人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按合理比例统一扣缴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除若干问题瑞海企管12市场经济政策支持用更多的耐性与理性理解政策变化企业期待着人力资源部门在社保变革的过程中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耐性、理性、预见性将有助于人力资源部门提升在企业的价值与地位。瑞海企管13中·成本篇可量化的人力成本本篇重点:认识人力成本理解优化之道社保审计理解、控制、改进瑞海企管补偿社保工资罚款赔偿津贴福利补贴报销认识人力成本14人力成本是企业构建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过程中的所有资源投入,包括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政策规定组织应当承担的支出义务的各项费用总和。不少企业在理解人力成本时,仅仅停留在了工资社保或者是工资总额这一概念当中,由财务直接向老板提供相关数据。社会通常探讨的人力成本,则是源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把人做为一项资产看待,从成本投入与价值产出分别计量。瑞海企管1工资成本2政策成本4服务成本3风险成本优化技术简易人力成本观15瑞海企管16工资成本1234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组成。只要是企业在岗职工的,不论其列支科目、支付形式如何,均属工资成本。工资总额的统计以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的统计以在岗职工范围为前提工资总额的统计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式工资总额应按报告期实发数统计《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通知》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凡是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都叫工资成本。研究工资成本的统计口径也就是让我们获得了一切优化成本基础及其操作可能性。优化基础-工资成本瑞海企管工资总额以劳动报酬为根据以在岗职工为前提个税社保应计入不考虑经费来源与形式补发按实发时间统计按报告期实发数为统计17工资成本优化思路点拨-实质减少计入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提成•津贴补贴•特殊项目不计入工资总额•保险福利•兼职补贴•稿酬课酬•误餐补助•自带工具•经济补偿瑞海企管18三种节税方法分散收入法(分项、分次、分地、均衡),费用转移法,合理转换法个人所得税优化掌握基本税率,精通各类扣除标准规定十九项非工资总额通过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口径进行节税操作四十种纳税范围从税法中归纳出四十种工资薪金所得纳税范围规定进行节税操作统计消失将工资成本通过财务运作转化为各类经营管理成本工资成本优化实质减少研究哪些收入可以不划入工资薪金所得,对工资结构进行拆分瑞海企管每年不超过两次、合理的探亲费用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以非现金、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伙食补贴和洗衣费因到中国任职离职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搬迁收入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合理数额的语言培训费和子女教育费补贴劳务报酬: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外籍人员个税免征/劳务报酬分项19瑞海企管不同情形的税率表20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月)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不含税收入适用税率表(月)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年)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次)1不超过475元的5-02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10-253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15-1254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20-3755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58375元至70375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70375元的部分45-153751不超过5000元的5-02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10-2503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12504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67501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20-02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20-03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4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注:利用分项、分次、分地域、费用转移进行处理瑞海企管★避免计税所谓工资节税就是避免一些收入被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调整。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对劳动报酬进行事先地计划和安排,通过灵活筹划来减轻税收的负担。★一般计税常识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费用扣除数)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金、特定行业、年终奖、经济补偿金扣除规定★各类特殊情况计税单位承担全额、承担部份、超过定额、实行年薪、实行双薪、退职人员偷、抗、逃、骗、节21瑞海企管★特定行业计税(年薪制参照此公式预缴后再实际缴纳)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工资收入/12-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12★一次性奖金计税(纳税年度只能一次,双薪则为单独计征)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1.如果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如果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负担全额、部份、定率的计税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工资+企业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1-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未含企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人力成本的可量化与可控化(杭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3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