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的比较分析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分析主讲:张宇答辩:易琼PPT制作:蔡月银资料收集:梁碧连林夏莫诗然(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1.流动性偏好理论2.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分析1.货币需求函数2.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三)、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1.两者的相同之处2.两者的不同之处大纲:(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货币学派学说,但又超脱与古典学说之外,以其大胆的假设与精辟的见解独创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1.流动性偏好理论交易动机(Transactionmotive)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决定因素:取决于收入水平,并随收入的增减而增减。即:M1=L1(Y)其中:L1:货币的交易需求Y:名义国民收入2.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motive)预防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和需求。决定因素:一般而言,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收入成正比例,其需求函数与交易需求函数相似,故将预防需求和交易需求统称为交易需求:M1=L1(Y)投机动机(Speculativemotive)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在将来有利的时机进行投机以获取更大收益,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和需求。凯恩斯假定人们持有资产的两种类型:货币和生息资产。投机需求就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决定因素:与利率成反比。即:L2=L2(r)其中:L2:投机性货币需求r:市场利率•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M=M1+L2=L1(Y)+L2(r)=L(Y,r)货币总供给为为Ms货币总需求Md(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分析•弗里德曼基本上继承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他也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起点和把货币看做受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的观点。•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由货币总收入、财产收入(即非人力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各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以及人们主观偏好、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需求是利率和资产收益率的函数;利率直接影响金融资产收益,间接影响实物资产,而收益率的变动,则直接影响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从而影响人们的手持货币数量。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财富总额。与恒久性收入替代财富。•人力财富。与货币需求成正比。•非人力财富。与货币需求成反比。•④人们持有货币资产及其他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是所预期的收益率或报酬率。•⑤其他因素。如人们的主观偏好,技术和制度因素等。2.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因此,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供应方面。(三)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际金融活动的需要前提上的,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提出的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同:前者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后者为摆脱经济通货膨胀的困境。•他们的理论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1.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2.两种理论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观点都是一致的。•3.他们都以宏观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1.两者的相同之处•1、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在短期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变化主要为利率所影响。利率经常变动决定货币需求的不稳定。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很小,而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因为恒久性收入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2.两者的不同之处•2、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因为预期利润率与利率的差额决定投资,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决定国民收入。此外,未来的竞争形势、技术变革、需求大小、政治情况,甚至资本家的情绪和信心都对投资有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通过利率的作用来影响投资,相对其它变量,货币供给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能是间接的、次要的。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变量是利率。因为,利率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量,他们将此超额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券,结果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反之,人们就反向操作,利率上升,投资和国民收入减少。货币主义则认为,从长期看,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国民收入,只影响价格;但在短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既引起价格的变化,也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货币供给增加在短期中的产出效应最后都转化成价格效应。所以,货币供给是决定国民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弗里德曼强调只有货币最重要。利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比其它资产预期回报率的影响要小,所以货币供给本身就是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变量。他们认为,公众并不象将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只是在货币和国债两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有更大的财富选择范围。也就是说,在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人们还可以选择其它形式的资产,因为利率下降,其它有价证券和实物资产的价格也会变得相对便宜,这就吸引人们对这些资产的购买,于是刺激消费和投资,致使国民收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同样传导机制的逆向运作,致使国民收入减少。3、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凯恩斯主义比较重视财政政策,而相对轻视货币政策。因为财政政策是政府当局的主动性行为,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欲望再影响他们的支出,其他们认为,公众并不象将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只是在货币和国债两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有更大的财富选择范围。也就是说,在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人们还可以选择其它形式的资产,因为利率下降,其它有价证券和实物资产的价格也会变得相对便宜,这就吸引人们对这些资产的购买,于是刺激消费和投资,致使国民收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同样传导机制的逆向运作,致使国民收入减少。3、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凯恩斯主义比较重视财政政策,而相对轻视货币政策。因为财政政策是政府当局的主动性行为,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欲望再影响他们的支出,其方式迂回,效果较差,更因为在危机时期,人们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货币供给的增加都可能进入流动性陷阱,而无法对国民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货币主义坚持剑桥的经济学传统,主张依靠自由市场的调节作用,取消国家对经济活动的人为干预,这就实际上淡化了财政政策的作用,突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是,他们反对凯思斯主义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政策充其量只能在短期中增加产出,而在长期中只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上涨。不仅于此,因为经济运行有其固有的周期性倾向,而管理层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判断和决策,以及政策生效都有一段时差。这就是说,管理层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的紧缩政策,很可能在萧条时期发生作用;而在萧条时期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则可能在繁荣时期发生作用。所以货币主义则主张采取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不管经济运行处于什么状态,货币供给都按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增长。4.两种观点的前提假设在凯恩斯的分析中,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内的经济现象,故凯假设价格是一个定值,在短期内不改变。但弗里德曼着重于长期分析,在长期内,价格不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与其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实这种假设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两种理论产生的背景不同。凯恩斯理论产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量资源闲置,故即使大规模扩大生产也不会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价格比较稳定。而弗里德曼理论产生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时期,各国基本上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故此时如果扩张经济就有可能出现“胀滞”状态。5.两种理论关于货币的定义弗里德曼的研究更侧重于实证分析。且他强调货币需求与真实持久收入之间的稳定函数关系。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并把通货膨胀预期看作是直接引起货币需求变动的外生因素。凯恩斯则强调货币需求的灵活多变的利率弹性,并认为凡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通货膨胀)也都会影响非货币资产的需求,因而货币需求函数是易变的,飘忽不定的。6.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7.弗里德曼吸收了凯恩斯重视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的观点,但他却放弃了凯恩斯的持币的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总结
本文标题: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的比较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5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