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溶骨症王爱杰溶骨症又称为Gorham综合征、GorhamStout综合征(病)、大块骨质溶解(Massiveosteolysis)、消失骨病(Disappearingbonedisease)、急性自发性骨吸收、影子骨(Phantombonedisease)等,中医称“鬼怪骨”,西方也称“幽灵骨(Phaniombone)”,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Jackson于1838年首次报道,迄今文献报道病例近200例。这种病症在国际上极其罕见,病因和发病机理都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家族遗传、外伤、感染、无菌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疾患、牛皮癣性关节炎及血管瘤或淋巴管瘤等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先天遗传性或血管发育畸形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血管瘤样病变,或与血管淋巴管增生有关。临床见过的病因只有三种:遗传、肿瘤和辐射。它无种族及性别差异,多发于5—2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人患部肢体柔软呈海绵状,不能抗地心引力。勉强抬起来患肢,则患肢弯曲无支持力。镜下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增生,呈血窦状,其中有淋巴细胞浸润。但不象原发性血管瘤,有些象动静脉瘘的毛细血管增生。所以有人认为是血管瘤病。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部位集中于坐、耻骨及锁骨远端,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溶解,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均能缓解,原骨溶解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重建,但骨重建迟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所有病例病理显示纤维软骨组织增生,滑膜充血、增生,骨坏死,软骨下骨微骨折,破骨细胞活跃,可见骨组织化生和部分纤维化。男性多于女性。部位多见于肩胛骨、锁骨、肱骨、胸椎及肋骨。其次可见于骨盆、胸椎及腰椎,亦可见于肱骨。发生于尺骨、桡骨、腕骨及掌指骨者较少见,胫骨、腓骨及趾骨者也少见,有时亦可发生于上、下颌骨。病变部位的主要症状是肢体疼痛,无支持力,患部功能障碍,病理骨折是常见的症状和合并症。病变发生于胸椎者可引起病理骨折合并截瘫导致死亡者常以局部疼痛及病理性骨折为主要症状。病变发展缓慢、病程长,可历时数十年,也可呈自限性生长,即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自行静止。本症虽骨质吸收明显,但多核巨细胞却无相应增多。X线表现:早期病变多侵犯单一骨骼,随着病程发展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直至同一解剖部位的骨骼全部溶解吸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早期骨皮质下及髓腔内有透亮区,继而皮质骨向中心皱缩,最后骨质完全溶解破坏。受累骨质无骨膜反应,无新生骨形成。病变可跨越关节侵犯相邻骨质。鉴别诊断:1)溶骨性骨肉瘤: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全身状况日益恶化和易发生肺部转移。通常侵犯一骨,除骨质破坏外,有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部症状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为发热、白细胞升高。通常亦侵犯一骨,虽以骨质破坏为主,但可见骨质增生,也伴有骨膜增生、死骨形成和软组织肿胀;3)骨血管瘤:多为局限性,病变区呈栅栏状、蜂窝状或囊状骨质破坏,无进行溶骨表现。图1右侧髂骨6cm×8cm骨质缺损,边界清楚、光整,骨质增生不明显图2与图1同一患者,CT示右髂骨缺损边缘呈“尖角”状,邻近肌肉轻度萎缩图3~8为同一患者。图3为平片,示左肩胛骨大部分消失,残留关节盂和喙突,邻骨显示正常。病人女性,48岁,三年前即感左侧下牙疼痛不适,自述“松动非常厉害”,故在某诊所拔除左下后牙若干,2年后(1年前)左侧面部疼痛剧烈,但无发热,如此持续1个月,后觉左侧面部塌陷,疼痛减轻,但每天仍时有轻度疼痛。病人无手术史,无外伤史。
本文标题:溶骨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7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