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犹太人的简介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犹太人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冯诺依曼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第一板块总结犹太人的教育观1、宗教教育观2、文化教育观3、家庭教育观宗教教育观:视学习为敬神•“学习就是敬神”的宗教教育观是犹太民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从小接受宗教教育,认真学习圣经,是每个犹太人的责任和义务。(古代犹太哲人希列说“不读经,毋宁死”。古代犹太哲学家主张“不管身体强健还是虚弱不论年龄大小,每个犹太人都有义务学习犹太教经典。”)•教育主旨和教材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宗教经典《托拉》,实施犹太教育的最基本的教材;《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所称的《圣经》中的《旧约》,是犹太民族的圣书,既是宗教经典,又是教育杰作;《塔木德》(Talmud),在希伯来文中原意为“学习,教导”,是一部犹太人各种成文和口传的宗教法、民法和道德法及其释义的汇编。•犹太会堂:作为民族宗教精神象征的圣殿,实施集体教育的重要场所。文化教育观:崇学尚智,重视教育•犹太民族崇尚智慧,褒扬学习,为学习而学习,认为“最高的善乃是信仰和求知”,知识的获得就是目的的实现,学习便是智慧、美德的本源。•在近代启蒙时期,重视教育、崇学尚智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一种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学校教育上:犹太民族学校教育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巴比伦之囚时期公元前3世纪,犹太会堂开始办学校,招收儿童入学;公元5年,开始推行广泛的义务教育;公元64年,大祭祀约书亚更是下令让每个犹太社团必须设立学校,供6岁以上儿童就学。而6-10岁儿童必须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知识,这可被视为犹太正规学校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观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犹太人认为,要过上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生活,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犹太人必须履行的一种宗教义务。犹太人重视家庭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犹太家长对什么是人才的标准有:首先,人才必须能够承担责任。其次,人才必须有能够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承担责任和培养能力成了犹太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方面,而此后开展的家庭教育也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注重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当犹太人的子女长到三岁时,父亲会教授他们希伯来语。会读之后,就开始教他们如何写字。然后他们会让小孩背诵祈祷文,不要求理解意思,只是教他去读书,而且主要是背诵。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构建起记忆力系统的话,那么往后就学不会其他知识。到了五岁,他们就开始背诵圣经、托拉。在国内如果让孩子背诵的话,会被视为是剥夺他的创造力,但是在犹太人眼中,他们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犹太人有三句话用来代表学问:塔木德(犹太教法典)、托拉(摩西律法)、密西拿(二世纪末巴基斯坦犹太人哈那锡编辑的犹太教不成文律书)。所谓mishnah(密西拿)就是反复练习的意思。对犹太人而言,早期教育并不是为了考试,只是为了要记住摩西律法。在十岁的时候,他们会背诵不成文的律书,十五岁会背诵犹太教的法典,他们非常重视这种背诵的学习方法。在越接近婴儿的时期训练他的记忆力,记忆力就会越优秀。重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中:“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美:“今天过得怎样?”犹太人:“你今天提问了吗?”犹太人从小就告诉孩子,一般的学习仅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主要是思考,思考是学习的基础,要有怀疑和答案,他们教育孩子学习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的越多,怀疑就越多,问题就会增加,所以提问使人进步,提问和求得答案一样重要。这种观念使得犹太人的家庭非常重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父母经常与孩子探讨问题,并常常引导孩子,诱发他们进行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理财教育(一)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会送股票给刚满周岁的孩子,这是他们民族的惯例。孩子三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五岁时,让他们知道钱币可以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七岁时,孩子得看懂商品标的价格,并加深“钱能换物”的理财观念;八岁时,父母开始教孩子可以通过打工来赚钱,并且把钱存在银行里;十一岁到十二岁,要他们学会看穿电视广告的假象,并且执行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术语。家庭教育中的理财教育(二)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这样的教育在学校里同样也被灌输。他们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你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没有玩具,没有快乐。”“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讲述了一名中国单亲妈妈以及和她的三个孩子在以色列的故事。一直以来,这位母亲秉承着中国“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妈:先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然而一天,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于是孩子们从最简单的卖春卷开始,走上了各自的经商之路,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一年以后,老大靠售卖中国文具,已经赚到了超过2000谢克尔(折合人民币4000多元);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谢克尔;老三是女孩子,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需要支付点心费用。第二板块犹太人与中国人教育的不同1、态度对比2、教育实践对比态度对比1、学习是人生的乐趣还是谋生的手段?2、把读书和教育孩子当成一种信仰《圣经》中《申命记》第6章劝民毕生遵行诫命,曾以上帝之言要求犹太人用诫命和律法教育下一代:“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教育实践对比1、教育会堂(学校教育)犹太教堂“汇集之所”,学习、研讨各种犹太经典,并且讨论解决各种集体问题。加强犹太人宗教文化教育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成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一种形式。2、家庭教育(父亲VS母亲、会议)家庭教育成为犹太人最基本最稳定的教育实践。重视孩子教育。父亲的责任重大,教授宗教知识和一技之长。
本文标题:犹太人的教育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9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