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先进的科学技术、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1、建立(时间、人物、国号、都城)•960年,赵匡胤,宋(北宋),东京(开封)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这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2、宋太祖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规定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采取了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大量养兵3、宋太祖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利: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官员的权力受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资料1:宋真宗写的《劝学文》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资料2:唐代年均取中的进士不过二十余人,而两宋时期平均每年都有一百多人金榜题名。“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首诗歌被宋朝儿童奉为金科玉律。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参考答案提示: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宋初的崇文抑武政策,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历史上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二、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建立(时间、人物、国号、都城)•10世纪初(916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辽,上京1、辽统治措施•为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辽王朝在中央设南、北面官•效仿中原制度,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建立孔庙,春秋祭祀;效仿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辽的兴盛景象•生活在辽国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辽统治地区呈现“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辽的冶铁、丝织、制瓷等手工业也得到高度发展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几次北伐,均告失败,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对策•澶渊之盟宋真宗在有利形势下接受议和。双方商定: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对于“澶渊之盟”,历来有不同的认识。在你看来,“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宋徽宗再次下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乳酪•契丹服饰•通婚•起契丹名字2、西夏建立(时间、人物、国号、都城)•11世纪前期(1038年),元昊,夏,兴庆北宋与西夏的关系•连年交战•双方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党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在生产领域,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手工业均相当发达。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西夏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三、南宋与金的和战1、关于女真族•女真族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女真地区盛产貂皮、黄金、珍珠、人参和猎鹰(海东青)•女真人中的一部分开始从事农业,逐渐学会冶铁,能制造铁工具和铁兵器•女真人的畜牧业比较兴旺,牲畜有马、牛、羊等,更以养猪闻名•11世纪,女真完颜部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2世纪初(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2、金的建立•辽最终被金所灭(1125年)3、金灭辽、北宋•1126年,宋朝都城被金军攻破•第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被金军掳获,宫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器物也被掠走,北宋灭亡4、南宋的建立•同年(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称帝,后在南方的临安定都,史称南宋5、南宋与金的关系•北方民众和南宋将领奋起抵抗金军•1141年,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从此,宋金对峙局面形成6、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女真建国前后发展起粗放的农耕经济,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迁都至燕京,定名中都•在政治上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还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并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后来,中原女真人大多改用汉姓,与汉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改女真姓为汉姓女真姓完颜乌古论纥石烈术虎蒲察赤盏汉姓王商高董李张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1、蒙古族-统一蒙古-蒙古国-蒙古帝国•蒙古族:我国北方蒙古高原,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统一蒙古:12世纪时,铁木真•蒙古国:1206年,蒙古国建立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横跨亚欧2、元的建立与统一•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元;大都(北京)•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不久,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3、元朝的统治措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地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发展交通: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海运航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4、元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交融•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海上丝绸之路元朝的统一也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步骤)•从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崛起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①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的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棉花茶树,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甘蔗、柑橘、荔枝等,许多人家成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者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②手工业•丝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棉纺织业•制瓷业重要的瓷窑有定窑、钧窑;瓷都:景德镇•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③商业纸币、商标、广告•城市坊市格局界限消除•出现许多新事物•城镇和城市交通要道附近-贸易集市-城镇大都会:东京、临安中等城市:苏州、泉州工商业市镇、草市六、社会生活与文化1、宋代的社会阶层•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和地主•被统治阶层:农民(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佃户)、工商业者2、宋元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变化•传统节日的活动•文化娱乐场所——“瓦子”3、宋元的文化•宋词•元曲(杂剧)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马致远、关汉卿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1、火药•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地应用于战争•当时的火药武器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震天雷火铳•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3、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从南宋开始,人们将指南针放入刻有具体方向的罗盘中,所以指南针又叫罗盘针,广泛用于航海4、棉纺织技术•宋元时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松江,“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参考答案中国元代的木制绵纺车可以同时纺出三根线,这说明,黄道婆改进的棉纺织技术先进,领先了欧洲大约四百年第三课知识结构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北宋的建立;局部统一;集权的措施、影响)二、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辽与西夏的建立;辽与西夏的兴盛;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北宋与辽、西夏的交融)三、南宋与金的和战(女真族;金的建立、灭辽和北宋;南宋的建立与金的关系;南宋与金的交融)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关于蒙古;元朝的建立、统一、统治措施;元朝的对外交往和民族交融)第三课知识结构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五、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六、社会生活与文化(宋代的社会阶层;宋元的社会生活;宋元的文化:宋词、元曲)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棉纺织技术)
本文标题: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9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