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ExploreandAnalysetheUnbalance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inChina王运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彰显。文章从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状入手,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归纳了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策略,并对其实效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解决策略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theunbalance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becomesmoreandmoreobvious.Thearticleanalyzedthepresentsituationofunbalance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inChina,discussedtherelationshipbetweenunbalance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an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summedupthesolutionstrategiesofunbalance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andanalyzedtheeffectivenessofthestrategies.Itnecessarytousevariousstrategiestosovletheproblemsofunbalanced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Keywords: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unbalanceddevelopment;solutionstrategy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与教育信息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这个全球呼吁“平等发展权”、“平等教育权”的时代,有必要郑重审视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任何企业和个人有必要参与到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行动之中。1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状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尤其是内陆和西部边远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计算机和互联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网民是教育信息化的最主要受益者,网站是数字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我们不妨从城乡互联网普及状况、分省网站数量分布、网民分布、互联网使用深度这四个方面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1.1互联网普及率不平衡表1中国东中西部的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对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总体网民城镇互联网普及率33.0%21.0%23.1%27.3%农村互联网普及率14.4%4.4%3.5%7.1%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2008年3月)。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8/3/28/165206.pdf.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我国东中西部、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存在很大差距,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如表1。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分别是33.0%、21.0%、23.1%;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分别是14.4%、4.4%、3.5%。总体看来城镇互联网普及率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高了20.2个百分点。1.2分省网站数量分布不平衡网站是承载数字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的区域分布数量与当地的信息化水平有密切关系。一个区域的网站数量越多,则表明该区域信息化水平越高。截至2008年7月,我国共有网站1,918,500个,其中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共有网站1029,927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53.7%,如表2。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信息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其它区域。江苏省、福建省和山东省的信息化水平相对也较高,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表2中国分省网站数网站数量(个)占网站总数比例广东291,80215.2%北京258,88813.5%上海256,97213.4%浙江222,26511.6%江苏117,2336.1%福建101,1695.3%山东100,5455.2%辽宁48,3902.5%河南45,3272.4%河北41,5732.2%四川41,4552.2%湖北41,0552.1%湖南28,9281.5%安徽26,6741.4%广西23,2151.2%江西20,5251.1%黑龙江18,2381.0%天津18,1730.9%重庆16,5280.9%陕西16,1660.8%云南14,1420.7%山西14,0650.7%吉林11,3770.6%贵州7,1970.4%内蒙古7,0800.4%新疆5,5050.3%海南4,9990.3%甘肃3,2920.2%宁夏2,9520.2%青海1,7430.1%西藏8480.0%其他110,1795.7%合计1,918,500100.0%注:1.此处数据不包含.EDU.CN下网站数据。2.分省依据是网站对应域名的注册单位所在地。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08年7月)。,中西部地区网民比例小;男性网民比例大,女性网民比例小的特点,如表3、图1。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网民所占比例分布是58.5%、22.6%、18.9%;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网民所占比例分布是63.8%、20.8%、15.3%。目前中国网民中男性网民所占比例为53.6%,女性网民所占比例为46.4%。表3中国东中西部网民分布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合计城镇网民比例58.5%22.6%18.9%100.0%农村网民比例63.8%20.8%15.3%100.0%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2008年3月)。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8/3/28/165206.pdf.女46.4%男53.6%图1网民性别结构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08年7月)。,如表4。城镇网民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炒股/基金、电子政务、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等使用率方面明显高于农村网民。这表明城镇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较高,较好地把互联网应用到了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表4按城乡差距大小排序的网络应用使用率城镇网络应用使用率农村网络应用使用率农村与城镇差距搜索引擎74.4%56.6%17.9%电子邮件58.0%40.7%17.3%网上炒股/基金23.3%8.0%15.3%网络新闻76.3%61.4%14.9%电子政务28.6%14.7%13.9%网上银行22.1%9.4%12.7%网络购物24.2%14.2%10.0%网上支付17.6%8.5%9.1%更新博客/个人空间22.8%16.0%6.8%网络教育16.8%13.6%3.2%网络游戏60.3%58.2%2.1%网络求职9.4%8.0%1.4%即时通信79.6%81.2%-1.6%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2008年3月)。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8/3/28/165206.pdf.2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与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由无到有,由局部到全球,由简单应用到深化应用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它既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又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高的区域,可以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2.1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必然性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是必然的,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第二,教育信息化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复杂性,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第三,在哲学意义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发展。1.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分析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基础、宏观政策、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都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基础、宏观政策、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这必然会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⑴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建设是基础,而硬件和软件经常需要更新换代。信息化师资的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因硬件和软件经常更新换代,信息化师资的培养不能是一劳永逸,只能随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培训。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的硬件和软件,并不断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这笔开销即使对发展国家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不说对发展中国家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一些资金,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了。一般来说,经济实力较好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较高。总之,经济基础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决定作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高度一致⑵宏观政策的导向国家宏观政策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哪个人、哪个单位来建设就可以取得整体效果,它需要国家干预。国家政策可以从宏观上统一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协调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国家政策如果大力支持发展教育信息化,那么该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则快。事实也确实如此,世界上教育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都有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例如: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之前,只有城市中小学或经济发展的地区实施了信息技术教育,师生的信息素养较高;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之后,几年内全国师生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升。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有相关性。偏远区域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低于交通位置方便的区域。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海口,是全球重要的交通枢纽。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复杂,交通较为闭塞。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远远高于西藏。抛开经济、政策等其它因素不说,其中有地理位置的影响。处于偏远地区的人们往往信息闭塞,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教育信息化也不会例外。地理位置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是隐性的,往往容易被忽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事实证明,地理位置的开放性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⑷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传统文化、家庭文化、教育文化等都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具一定的影响作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学校教育制度往往着重于知识的灌输,考试制度往往侧重考察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创造知识的能力。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这种束缚式的教育抹煞了学生的求知欲,限制
本文标题: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