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本节概述•本节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的理论,这些理论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开来,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这一节由三目构成:第一目介绍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说明实践在认识各个环节的作用。第二目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的概括,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第三目介绍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说明人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内涵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人们有目的考察探索客观对象的活动也是实践活动。总之,除了纯粹的生理本能活动和意识活动以外,人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实践活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的要素1,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2,实践的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3,实践的手段是指实践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结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个人主体群体主体如:家庭班级国家社会主体如: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主体根据社会构成的不同,主体可分为:思考:人=主体?狼孩卡玛拉卡玛拉是否认识主体呢?认识与实践主体:思考:客观世界=客体?客观世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中介: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中介——客体在实践中,实践的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要素,是主动的一方,实践的客体是制约性的要素,是被动的一方,而实践则是连结主体和客体的条件和途径。实践就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手段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要素主体客体工具分类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社会群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物质性工具智能性工具属性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征能动性制约性中介性实践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手段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客体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实践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客体实践优化主体的功能实践创造客体价值功能实践的功能主体客体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审美关系价值关系认识被认识改造被改造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有用性效益性基本的首要的实践的形式•生产的实践•调控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的特征•客观现实性——构成实践的诸要素,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自觉能动性——通过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着的需要。•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特征B、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社会性和历史性生产实践3)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关系三者关系实践造成了人与自然界的分化实践首先造成了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分化。人在社会劳动过程中,使猿的躯体变成了人的躯体,劳动把动物合群性的本能变成了人的社会性。实践又把人和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人和自然、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不断通过实践特别是生产活动发生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变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也通过实践活动相互交织,实现着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确定季节、了解气候的需要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天文学数学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活动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物质工具观念工具民族语言世界语言语言工具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1)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3)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首先、由认识的本性所决定其次、由实践的特点所决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以及正确的程度如何,只能靠实践来检验。一般来说,凡是在实践中被证实了的,达到预期成果的认识则是正确的;否则,就证明认识同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不相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一句话,认识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二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的本质4、主体素质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马克思主义是能动反映论(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主张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反映论:①承认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内容的唯一来源。②承认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③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肯定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以直观为基础的机械反映论缺陷一:离开社会实践来考察认识问题缺陷二: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基本特征一: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基本特征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点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点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点第三,辩证唯物主义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指出主体是在自觉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这个过程实际是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是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因而全面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质及其过程。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能动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特征1.反映具有摹写性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特征2.反映具有创造性人的反映过程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还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反映的创造性表现了反映的能动性。反映的摹写性--纪实: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的创造性--联想:李白望庐山瀑布水: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硬!红!甜!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级。特点: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红+甜+硬+……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和特点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某个别种属性、方面的直接反映。硬!红!甜!感觉的含义:苹果(感觉)=红或甜或硬或……感觉知觉是感觉的集合,是把事物感觉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各方面特性的整体感性形象。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知觉的含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是感觉和知觉在头脑中的回忆,是对客观对象的整体形象的再现。表象知觉表象的含义:回忆再现感性认识的特点1,直接性、2,形象性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二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1从实践到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和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概念的含义:是对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是对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等的判定和判明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判断的含义: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推理的含义:(3)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抽象性,即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高级阶段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认识的根本目的: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本文标题: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0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