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考情调研真情回眸1.(2010·上海,2改编)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解析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错;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答案C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①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09山东卷)②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08广东卷)③刚玉、金刚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均是三氧化二铝(09广东卷)④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09海南卷)解析①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烃,正确;②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③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三氧化二铝,错误。答案①④3.(2009·上海,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A正确;同时旧物质消失,有新物质生成,B正确;从能量角度看,要么吸热,要么放热,但一定伴随能量变化,D正确;化学反应不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C错误。答案C命题规律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展望2011年高考题命题,试题仍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概念的类比与辨析,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应关注以下考点: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②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判断分散系的种类;④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考点研析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例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D.①③④⑥解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因此二者都是混合物;纯碱是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②⑤错。答案D名师点拨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4.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直接化合,例如Fe2O3、CuO等与水不能直接化合生成碱,SiO2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H2SiO3。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6.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7.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4;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2、MnO-4等。即时巩固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例2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少量酒精在空气中挥发不见了;少量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消失B.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晶体碳酸钠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C.木炭燃烧发光、发热;电灯发光、发热D.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后变浑浊;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解析A项,酒精的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的燃烧是化学变化;B项,前者是CaO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Na2CO3·10H2O风化失去水,也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项,木炭燃烧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D项,前者是Ca(OH)2与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物理变化。答案B名师点拨对于化学变化可从三个方面认识:(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2)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整个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时,才能认为是化学变化,否则不是化学变化。(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的。即时巩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空气液化制取氧气一定是物理变化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③有气泡产生或固体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④荔枝酿酒属于化学变化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③⑤D.全部B考点三化学用语例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解析A.结构示意图是S2-的;B.Cl-的电子式应为;C正确;D.为邻氯甲苯,对氯甲苯应为。答案C名师点拨化学用语是专门的化学语言,其包含的内容很多,贯穿整套化学试卷的始终,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如题目要求是书写化学式还是电子式。2.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要分清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3.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中“”和“≡”不能省略,还要注意有机物中的成键方式,如不能写成;醛基的结构简式—CHO不能写成—COH。即时巩固3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________。A.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F-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E.CO2的摩尔质量为44F.水分子的电子式:G.CO2分子的结构式:O===C===OACEF考点四胶体的性质例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解析胶体不带电,A错误;只有带电的胶体微粒在通电时向某一极移动,B错误;溶液和胶体均产生布朗运动,C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D正确。答案D即时巩固4下列关于胶体制备及胶体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B.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C.向煮沸的1mol/L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D.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B高考失分警示1.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题目,易错点在于弄不清物质的成分和俗名,不明确物质分类的标准。如水煤气属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纯碱属纯净物又是化合物;HD、CuSO4·5H2O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2.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不能写成FeCl3+3H2OFe(OH)3+3HCl,也不能写成FeCl3+3H23↓+3HCl。因为FeCl3在沸水中完全水解,反应不可逆,生成Fe(OH)3胶体而不是Fe(OH)3沉淀。正确应写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熔融或析出都是物理变化。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常压下将O2冷却到-184℃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命题预测1.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A.只有④⑤B.只有②⑤C.只有①②③⑤D.只有①②⑤解析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②正确;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即质量守恒定律,⑤正确;不论在反应中有无电子的转移或共用,电子的总数都不会改变,①正确;而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故④错误。答案D2.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先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B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乙醇的分子式是CH3CH2OHC.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甲烷的结构式: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某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C.硬脂酸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A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加热到416℃升华后冷凝得白磷B.分馏石油产生汽油C.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D.氯化钠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A6.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的性质,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其原因:(1)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用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透明的红棕色液体Fe3+的浓度不够大(2)形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Ca2+、Mg2+、SO2-4等离子,胶体发生聚沉(3)形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返回
本文标题:201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0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