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投资经济学第一章投资与投资经济学第一节投资概述一、投资形式的认识1、某企业投入1000万生产某产品;2、政府投入600亿开发落后地区;3、某人投入10万买债券和股票;4、某人为掌握知识技能交学费。投资形式比较分析共同之处:现在支付一定数量资金,为在未来获得某种报酬,具有目的性和跨期特征;具有预期特性,并由此带来报酬的不确定性,即风险性。不同之处:投资主体不同;投资内容差异,有生产投资、政府投资、金融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等不同内容。二、投资涵义比较“投资是投入现在的资金以便利用利息、股息租金或退休金等形式取得将来的收入,或者使本金增值;从这种金融立场出发,储蓄与投资是否用于经济意义上的生产性用途无关紧要,投资表现为金融资产在其所有者之间转让。”——赫伯特斯坦福大学“投资是对现有真实资本资产的一种增加物,新的厂房、交通工具、新办公室和其他资产的增加,投资既是指资本设备的增加额,无论是由固定资本、营运资本或是流动资本所组成。”——凯恩斯剑桥大学“对于经济学者而言,投资含义总是实际资本的形成——增加存货生产、或新工厂、新工具的生产;只有当物质资本形成产生时,才有投资,只有当社会的消费少于它的收入,把资源用于资本形成时才有储蓄。”——萨缪尔森麻省理工大学“为了可能不确定的将来消费(价值)而牺牲现在一定的消费(价值)”——威廉夏普投资实质投资只在运动(生产和经营)中才能具有生命力。——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收益,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资金只有在连续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一轮扩大规模的循环资金的货币形态资金的商品形态资金的生产形态附加增值的资金货币形态三、投资概念投资是投资主体为了获得预期的效益而投入资金或其他资源,并将其转换为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或知识资产的行为或过程。四、投资概念的理解(一)投资主体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是投资主体的经济行为:投资是人格化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经济活动;按经济法律关系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前者为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行为能力、从事投资活动的个人和家庭;后者指依法从事投资活动的社会组织,法人投资主体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利,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投资利益和承担投资责任,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等。按所有者关系:国有投资主体、非国有投资主体;对混合所有制认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就是混合经济学,这也是各国实际的反映,英法国有化、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等(二)为获得预期效益财务效益:投资项目财务账面的盈亏,通常用价值量表示,如利润、债息和股利等;以现行价格为计算基准;国民经济效益:反映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通常用投资引起的该部门、该行业、该地区经济效益的增量来表示;强调资源配置合理,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低;可能受现行价格体系影响,投入和产出物的现行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很难或根本无法用价值反映但有确实存在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国防效益和环境效益等。银行老少边穷贷款、美国8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比较长城和京杭运河项目。影子价格:指社会经济处于某种最优状态时,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影子价格需要对现行价格进行调整,并不存在,一般用国际价格反映;我国“剪刀差”现象以及目前农产品涨价,日本农产品壁垒。理解当国内资源价格受到抑制时,我国在补贴世界这一观点?(三)投资载体或工具投资资金是投资活动进行和实现的前提条件,投资主体必须首先拥有一定量资金。投资资金包括货币以及能折算成货币的其他物品;一类是有形物品: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一类是无形物品: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和商誉等。(四)投资转化形态投资转化形态概括分为:实物资产,即带来效益的有形实物,如机器厂房等;无形资产,由特定主体控制,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金融资产:债券、股票商业票据等。资产转化核心问题:确定投资方向和投资对象;顺利实现资产转化;确保投资转化的资产保值、增殖。(五)经济行为投资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实质是经济资源配置和使用,牵涉到大量人、财、物;全社会投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采用非经济方法管理投资活动,加快政企分离,政府制定游戏规则,进行投资调控时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五投资理论发展近代西方投资理论的形成在前古典经济学时期,“投资”这个词语并没有出现,而是用“资本”一词来替代。只是到了重商主义的晚期,托马斯·孟开始提出除货币之外的“存货”的概念。重农学派根本改变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起源的看法,把经济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魁奈用“预付”一词代替货币资本。魁奈之后的杜尔哥则可以看成是把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这一专门理论的创始人。关于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的古典看法是亚当·斯密的创见;国民产出增长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劳动数量及其分工;二是资本的积累,及其有效配置;李嘉图:研究资本积累的动力及国民收入分配对投资影响;指出利润是资本积累动力。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杰文斯;现代投资理论产生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把投资作为一个重要的自变量纳入到其国民收入一般均衡模型中。标志着西方投资理论的研究已经步入了现代研究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危机在于有效需求不足(2)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3)投资需求比消费需求具有更强波动性(4)寻求通过影响投资刺激总需求的路径。凯恩斯相关理论三大基本心理定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倾向递减流动性偏好利息理论:利息是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否定传统时差利息理论;否定传统储蓄支配投资,认为投资决定储蓄;投资和储蓄是不同主体不同动机的经济行为,储蓄增加意味着消费减少,不必然增加投资。“商业循环的主要原因,还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循环变动”---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第二节投资分类及特点一、投资分类意义:更全面理解投资活动的丰富、深入了解投资性质和运动特点,需要按不同标准对投资活动进行分类。(一)按资金转化形式分类: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指投资主体为启动投资项目而购置或垫支流动资产的行为或过程,包括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成品资金以及货币资金等。间接投资:投资主体将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行为或过程,包括信用投资与证券投资。信用投资包括信贷投资和信托投资;证券投资是直接融资关系,要注意区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间接投资是否属于投资范畴?在计算社会总投资时,能不能将间接投资计算进去?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基本建设指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以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固定资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分为新建、改建、扩建、迁建以及恢复建等。更新改造指对现有企业原有设备和设施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二)按投资项目用途分类生产性投资: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满足物质生产需要的投资;包括农、林、牧、渔、工商业、仓储等;非生产性投资:用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投资;包括房地产事业、公用事业、科教文卫等方面投资。两者关系处理:均衡发展。(三)按投资目的分类经营性投资:以赢利为目的;非经营性投资:不以赢利为目的;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市场失灵外部经济等现象,使得投资活动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如低收入群体福利、博物馆等按资金来源分类财政投资:拨改贷、基本建设基金制、国家开发银行、投资比例银行贷款投资:专业银行、商业银行、股份银行;自筹投资:激励相容、道德风险直接融资:股票、债券市场利用外资:FDI、海外上市、三来一补等按行业差别竞争性项目投资:行业障碍低、产品同质、竞争激烈;如加工业、建筑业、商业等基础性项目投资:在产业发展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的产业;处于产业链上端、蓄积效应、投资大回收慢;如农业、能源、电力、机场港口等;公益性项目投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二投资活动特点投资领域广阔复杂投资活动垫付性、迂回性;长期性:决策期、建设期、回收期;连续性:资金和资源的不断投入;烂尾楼与独立国民经济意义波动性:周期性的波动风险性: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第三节、投资学研究对象投资学研究对象:投资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分析改善稀缺资源跨期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收益。投资领域的经济关系和投资运动规律以及其他经济规律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形式。投资学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一是经济变量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考察投资中有关变量之间关系,如分析投资收益与风险、成本与效益等;二是经济机制分析透过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考察经济利益关系在投资运行中的作用,揭示投资者做不同决策的内在动力。投资学研究层次研究层次:微观投资决策,即单个投资者单个项目的决策;宏观投资决策,即全社会投资决策,如何通过投资使得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以及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等。投资经济学中观地位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积累问题;以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微观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竞争性配置问题,着眼于自然个体或单个企业;以价格理论为核心投资经济学在涉及宏观投资问题同时,也包括对产业的分析,不仅仅以代表性企业表述;同时也分析研究单个企业的微观投资融资决策。投资经济学课程内容安排投资与经济发展、投资资金、投资调控投资环境、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以及投资布局等宏观领域;企业投资、企业融资、企业并购和风险投资等微观领域。
本文标题:投资经济学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1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