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整理)
我国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划分是自然要素的地域差异引起的。现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自然要素的地域差异引起的,同样在各区内部仍有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这样各区的内部会怎样呢?导课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NEXT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2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总结篇热带景观温带景观亚热带景观NEXT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看了这些图片,我们都会想为什么这些都是东部季风区的景观,可表现形式却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学习过由于太阳的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式不同的,正是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纬度的景观不同。从北向南,我们将该区划分为三个自然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NEXT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南北跨纬度大——热量条件的差异是造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1).南北差异产生的原因:2).东部季风区的划分: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气温: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3200℃地貌: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气候: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景观: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草垫、草原为特色作物:春小麦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气温: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3200-4500℃地貌:大平原、高原自然景观: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旱作为主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气温: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4500-7500℃地貌:山地、丘林与盆地为主气候: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常绿阔叶林为主作物:水田作物为主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气温: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7500℃地貌: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湿热的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作物:水田作物为主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总结: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10℃积温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产1400——32003200——45004500——7500>7500三面环山,平原广布寒温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黑土、灰化土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以太行山为界,西高东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黄土、钙质土冬小麦、棉花、花生及高粱、谷子。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山地、盆地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红壤、水稻土、紫色土水稻、棉花、油菜。一年两熟或三熟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砖红壤水稻、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三熟热量差异(北方有水分差异)320045007500附:东部季风区区域开发的不同内容自然地区区域开发问题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①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②沼泽的合理利用与保护;③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建设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②华北平原洪涝、旱、碱的治理;③南水北调问题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①长江水资源的利用;②亚热带山地的开发利用③红壤的改良与利用华南热带湿润地区①热带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②充分发挥热带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1、在我国三大自然区中,受地势影响最大的自然区是哪一个?2、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什么?3、上述突出特征的形成取决于哪些因素?5、青藏高寒区内部的自然环境是否完全相同?有什么差异?4、本区自然环境对当地人类活动有何影响?青藏高寒区高而寒海拔高度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耕地较集中,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西藏的察隅地区、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的湟水谷地。在高山带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丛、草甸,适于耐寒动物如牦牛、绵羊放牧。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向的山脉,西北部是比较完整的高原,而地势较低的东南部是呈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气候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植被东南→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自然景观垂直分异明显二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内部分异规律成因a水平分异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一高山草甸一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b垂直分异①自然景观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明显变化;②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而简2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二、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高原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大,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就较小。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②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③夏天有印度洋、太平洋水汽进入自然地带农业成因河谷地带河谷农业海拔较低.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耕地比较集中,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带高山地带高寒牧业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丛、草甸附:c高原农业(人类活动分异)二、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海拔较高处:灌丛、草甸带放牧业海拔较低处:河谷地带种植业二、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在青藏高寒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故本区内的主要差异是垂直方向的地域差异。这样的差异也深深地影响了本区的人类活动。比如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这里海拔较低,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耕地比较集中,成为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带,主要的城镇等也都分布在这样的地方;而海拔较高的地方,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因为这里还有各种类型的灌丛、草甸分布,人们就在这里放牧耐寒的牦牛、绵羊等。在青藏高寒区的西北部因自然条件恶劣,基本上还是无人区。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可达5—7个月地貌:海拔在1000—1200米的高原自然景观:草原为主风吹草底见牛羊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在150—450毫米气候:干旱气候、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地貌:山地盆地相间分布自然景观: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大漠孤烟直降水量: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荒漠草原NEXT贺兰山(200mm等降水量线)。。从东到西逐渐减少,依次为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1).东西差异产生的原因:本区东西跨经度广.干湿程度随距海远近而出现变化2).东西差异的表现东西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西差异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的原因是离海洋远近造成的,也就是水分变化。随着水分的变化,从东到西,植被这面“镜子”可充分的体现: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降水量气温较差地貌水文植被农业生产类型产品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50—450mm中温带,年较差35—40℃海拔1000-1200米的高原,高原广阔,少山脉。除黄河、西辽河,多为内流区草原畜牧业,旱作农业马、牛、羊,奶制品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200mm(托克逊最少)暖温带、中温带,年较差、日较差很大三山夹两盆发育河流多;流程短;水量少;多季节性河流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畜牧业,绿洲农业旱粮,葡萄、棉花、瓜果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西差异东西水分差异贺兰山—200mm总结今天我们到三大自然区内部走了一趟。使我们更加感到自然的博大和多姿多彩。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地理学的综合性,地域性的鲜明的学科特点。三大自然区主要差异及因素其他差异及因素差异因素差异因素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东西差异水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垂直差异高度变化青藏高寒区垂直差异高度变化水平差异水分总结: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及影响因素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布中的指示作用有哪些?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生活习俗平原和大高原为主,地形较完整比较破碎,以盆地或低山丘陵为主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汛期短,水量小,河流少,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河流汛期长,水量大,河流密度大,含沙量小,不结冰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叶林为主多钙质土,多呈碱性红壤和砖红壤为主,多呈酸性。棉花、小麦为主油菜、水稻为主旱作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多为水田,一年两熟到三熟尖顶。赛龙舟、吃粽子平顶。打雪仗、吃饺子根据所学知识,判定你的家乡属于哪一个大自然区和自然区?课后练习试从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描述家乡的自然特征1.东北山区的自然景观为()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D.草原2.东部季风区中,地貌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的自然地区是()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3.东部季风区中,跨地势两级阶梯,且地区间水分条件差异显著的自然地区是()A.东南地区B.华中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4.从东往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依次分为()A.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绿洲5.地貌结构具有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特征的自然地区是()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C.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D.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BCCCD祝同学们进步祝同学们进步祝同学们进步
本文标题: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1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