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目的、意义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更要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确立本课题,旨在让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克服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挑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2、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3、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会问,知道该从哪儿去发问,把问题提在关键之处,提高问的价值4、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研究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真正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第一阶段:通过创设课堂民主氛围、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具有问题意识。第二阶段:学生逐步学会抓住知识的要点、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具有浓厚的问题意识。第三阶段: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养成善思善问的学习习惯。三、研究的界定和假设1、课题的界定(1)关键词之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指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2)关键词之二:“问题意识”教育心理学上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而“问题解决”的概念: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意识”常常被称为客观心理,客观心理指通过身体的五大感官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通过这些感官,也就是通过观察、感受、教育等人们获得知识。我们一般认识上的“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由此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关键词之三:“培养”培养——广义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对象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特定活动。这里指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指导、帮助和训练,使学生获得某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2、假设: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寻在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掌握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喜欢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加强,基本能够解决学生上课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就会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四、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五六年级学生。研究变量:“课堂教学”和“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五、研究方法与设计。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信息状况、文献资料和主要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作为本课题的借鉴与参考;2、理论分析法: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分析,使课题的研究遵循规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3、行动研究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要阵地,结合实际问题的实践研究,探寻基本规律和途径、方法;4、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相应结论。5、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概括,升华为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六、研究进度。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一年。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准备阶段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各负责人及职责,建立规章制度。2、课题申报和论证。3、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实施阶段1、围绕课题深入学习,深入课堂开展课例研讨、学术研究。2、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3、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4、教学展示及阶段性实验交流会。第三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总结阶段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2、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3、撰写研究报告。4、结题鉴定。5、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七、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成员学历有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任教语文学科的教龄都在十年以上,并且均为区级骨干教师。几年来,一直就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进行探索,为本课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持人连懿德负责设计《实施方案》,、卢新颖、左艳会负责论证课题,李莉、殷金利负责资料整理。八、成果形式成果以调查报告、论文、课例、研究报告的方式呈现。九、研究保证(经费预算、设施等)本课题研究经费自筹,学校重视教学研究,能给予经费的保证。学校有图书保证,教师也有外出学习机会。校内有互联网。十、参考书目及附录1、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2005年版[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2、柯君.培养了不起的男孩Ⅲ[M].新世界出版社,200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保定市高新区贤台乡西庄小学2012年9月
本文标题:14继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3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