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视错觉分析视错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品美学要求工业产品至少要具备形式美和技术美,两者相互关联。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如通常提到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其更多地与产品的形态生成有关。但是视错觉在以上领域未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的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正因为如此,其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产品设计中的视错觉一般可分为形的错觉和色彩的错觉两大类。产品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形的错觉主要有长度错觉、分割错觉、对比错觉、透视错觉、形变错觉、光渗错觉和反转错觉等。色彩的错觉主要有距离错觉、温度错觉、质量错觉等。利用视错觉进行产品设计其意图在于借错视规律来使造型物改变实际形状,结果受错视作用而还原,从而加强造型效果。视错觉利用与矫正的例子有很多如:分割错觉(客车车身设计)、对比错觉(表盘、显示器设计)、变形错觉(球面显示器与边缘对比设计)、光渗错觉(法国国旗设计)等。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视错觉:是指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视错觉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比例为35:33:37,而我们却感觉三种颜色面积相等。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以扩张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就是视错觉。在建筑领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中部微凸的造型校正了由于高耸而导致的收缩感,同时下面的平台亦在中部略高,以平衡由于下压而导致的内陷现象。早在古希腊帕提农神庙时期,设计师就根据对错觉现象的感性认识而采取一些校正方式,弥补错觉带来的失真现象。比如神庙的柱子都是微妙的弧线,并且上小下大,以弥补长平行线带来的中部凹入的错觉。视错觉对设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一些看起来很别扭的设计可能就是因为视错觉在作祟。而对视错觉现象的忽视,还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操作,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据研究,浅色的汽车比深色汽车事故率低,这是因为深色给人的感觉比实际距离远一些,而浅色相反。一般人是7头身,希腊的雕塑是九头英雄身,人物显得英武异常。佛像由于比较高大,一般需要人仰视,所以一般都是5头身,那颗大头让你仰视的时候都看得清清楚楚,法相庄严。就显示器来说,同样尺寸的,窄边框的屏在视觉上看起来就是比宽边框的屏大。因而,许多厂商可以利用这种视错觉来生产宽屏的电脑和电视屏幕。如图显示的三款显示器来说,我们会感觉到philips的屏幕是最宽的,而左图的tatling的屏幕是最窄的,因为同样的尺寸大小的显示器,屏幕边框的宽窄决定了我们的视觉效果和感觉。屏幕的尺寸是以对角线的长度来决定的。因而,不同的宽窄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手机等产品的侧面,同样的厚度,弄出一条或几条分割线来,会显得更薄,索爱有些款式的机型就这样处理的。同样的,有很多的手机屏幕没有那么大,偏偏把tp或者镜片做很大,丝印黑色边,让人觉得屏幕很大很平,包括Iphone都是这么做的。“无形的英雄”的花瓶设计,是利用图底关系与正负空间设计的一个例子,具有图底反转的图形能让观察者反复交替地感受两种不同的视觉形态,使图形在简洁的构图中给人视觉的冲击,白底的头像是密斯和马可尼两个不同人物的剪影,让人在趣味中获得新的思维和创造性思路,向人们展示了广阔且魅力无穷的空间世界。在人的感知中,有形与无边无际是一对相反的概念,知觉中对这种图底关系的区分,是由于人的视觉局限,只能选择性的先集中观察一点,这充分说明了人的视觉是有选择性的,而图底转换的关键,就在于这种注意点的转换选择。三维影院也是视错觉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世博会沙特阿拉伯馆拥有世界最大的三维影院。世界最大三维影院沙特馆,其在内部建立了一个充满创意的WA空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影院,影院屏幕达一千六百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以全新体验方式让观众感受沙特古老的手工艺等。展馆的墙上和地上还将以水幕形式展示中沙两国的文字书法。设计师JohnLeung基于视错觉原理,设计了这款视错觉书架(BiasofThoughts,直译为“思维的偏见”):从左边看,有四层,换一边,有三层?谁看得出来它到底有几层?就连该怎么把书放上去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其实是大脑和眼睛的一场博弈。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视错觉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4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