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1
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积极心理辅导在中小学的应用郑日昌13910303277010-58213560zhengrichang@126.com郑日昌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访问教师(中组部派遣)•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卫生部心理治疗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彻斯特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积极心理辅导•积极心理辅导是指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即从积极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积极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辅导。以人为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滥用惩罚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是教师职业枯竭(倦怠)的表现挨了两耳光的高中生被夹嘴巴的小学生打嘴巴,吃苍蝇,脸上刺字,熨斗烫脸,火钳烫手照镜子,八个笨蛋,近亲,素质差教育有效的必要条件—罗杰斯人本三原则•真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仰危机的原因,没完成作业)•通情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受父虐待的女孩)•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模范班主任与“三王”,要炸地球的学生,马卡连科)表扬为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罗森塔尔实验,期望效应•个个都是好学生好的方面不同,三好生与标准多元化•莫让偏见蒙住眼两个看书睡觉的学生,红绿袜子•莫将优点当缺点一天半的干部,母爱与父爱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鼓励强化法(精神性、物质性、活动性)买早点,游戏机,联系本,追星台•循序渐进法马戏团的启示(行为塑造),快乐与刻苦•忽视消退法摔倒哭的孩子,做鬼脸的学生•正向迁移法喜欢汽车的孩子,朗读数学,一堂课(领袖人格)植物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孩子永远朝着赞美的方向成长。•全美初中青少年荣誉社会员证书的甄选标准为:学习成绩、领导才能、社区服务、个人品德及对公民权的行使。•美国的中小学生评奖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学习方面的有“成绩优秀奖”,“单科状元奖”、“总成绩第一奖”等等。文艺、体育好的,代表学校去参加校际间的各种比赛,就能获得各种奖。此外,如果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能获得“最突出义工奖”。即使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但一学年下来没有缺过一堂课,也能获得个“全勤奖”。哈佛大学一位官员认为:学习成绩为A+的学生今后在学术研究中成为杰出人才的概率更大,领袖人才和商界人才则一般出自于学习成绩为B-或C+的学生。所以,学校应该欢迎不同成绩档次的学生。积极心理辅导•聚焦解决•正向叙事•积极暗示阴阳辨证辅导•不好本身中有好——相对论•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全面论•现在不好将来好——发展论学会正确归因•内部——外部(努力-条件)•稳定——不稳定(能力-运气)•可控——不可控(方法-难度)正确表扬和批评如何表扬•无条件正面关注(标准多元,自比)•发现问题的正面意义(怕失败—想成功)•把优点看成永久性、普遍性的•不要空泛•不要夸大•要及时•因人而异(年龄,性别,个性,地位)•多种形式(代币制,体态语)如何批评•先肯定积极方面(陶行知的三块糖)•把错误看成暂时的、情境特定的•把批评转换为问题(你的想法根本行不通—你打算怎样实现那个想法)•就事论事不否定整个人•提出希望或建议•不当众批评•不讽刺挖苦•倾听申诉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技巧举例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登上美国总统宝座。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长得不错,工作时,却经常出错。一大早,秘书走进办公室,柯立芝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几句话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说:“但是,你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也能处理得和你一样漂亮。”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工作中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学生为何软硬不吃•胡萝卜加大棒不以学生为本•不择手段说穿了是为自己•行为疗法必须以人本为前提•我生而聪慧,但教育毁了我。——马克.吐温•干扰我学习的唯一因素是教育。——爱因斯坦教师格言•看不到学生优点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好的老师对学生说哪行,不好的老师对学生说哪不行.•不要吝啬表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谢谢!•邮址: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电话:010-58806777,13910303277•电邮:zhengrichang@126.com•网页:jiangxintang.cn(讲心堂)
本文标题: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5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