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行为动力主讲人郭霞进入大学以后,你身边还有刻苦学习的同学么?如果有,分析他们为什么还要如此努力?第一节需要一、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一:生存(人和动物的共同需求)二:发展二、人的需要有哪些特征?1、对象性: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因为人的缺乏总是特定对象的缺乏。当然这里的对象并不是专指某一特定的事物。2、动力性:需要是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3、社会性:人类满足需要的范围和内容要比动物大的多。人类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还有发展需要,即是是生存需要与动物也大有不同。三、需要的分类1、按需要起源的角度分类生物需要:是指保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2、按照需要所指向的对象不同分类物质需要:是指那些维护个体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基本理论(二)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大到小越向下的层次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向上的层次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小。3、七个层次可以概括为两个水平。基本需要就是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而产生的需要。特点:一旦获得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降低。成长需要则不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但它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特点:因获得满足而增强。(三)简要评价优点1、具有普遍性。因为该理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2、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3、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1、马斯洛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将人的一切需要都看成是由潜能决定的,因此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3、马斯洛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第二节动机一、动机的含义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需要与动机的区别: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一切行动动力的源泉,但并不等于说需要就是人现实的行动动力。需要成为人行动的动力必须转化为动机。需要如何转化为动机?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这种缺乏状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种静止的、潜在的动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这种需要才会被激活,而成为内驱力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这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诱因诱因是指所用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诱因的分类(按性质分类):正诱因:凡是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或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负诱因:凡是能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二、动机的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2、引导功能。动机与需要的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而产生的主观状态,这种主观状态是一种无目的的状态。而动机不同,动机是针对一定的目标(诱因)的。是受目标引导的。3、维持和调整功能三、动机的分类1、与需要相对应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动机分为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3、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活动的动机及方向是由主导动机控制的。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把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行动的推动力是外力诱发出来的。内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本身的自我激发。四、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1.趋—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是指在一个人的面前同时有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引起同样程度的动机,但必须从中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常形容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避—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件不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产生同等的逃避动机,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遇另一件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前遇断崖,后有追兵”。便是一种严重的双避冲突情境。3.趋—避冲突:这种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喜欢),又拒绝(厌恶)时发生的心理冲突。由于人生中遭遇的许多目标,往往既有吸引力,又要求付出一定的代价,或接受日标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趋一避冲突是最常见的心理冲突。4.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间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五、动机与行为效果•首先,动机本身的强弱。•其次,个体行为的质量。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联结主义)案例:某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得了高分,家长于是答应给他买了他喜欢的飞机模型,教师在发试卷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强化的分类:正强化和负强化。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直接强化、间接强化、自我强化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麦克兰德)案例:假如你计划考研,你是会报考一个把握较大的学校呢,还是一个你非常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校呢?为什么?动机的倾向:一、力求成功倾向二、避免失败倾向动机强度=(动机水平×期望×诱因)(成就期望与诱因值互补)三、归因理论(韦纳)•三个维度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1、了解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注意:避免习得性无助四、自我效能感(班杜拉)•人的行为受两种因素影响:一种是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一种是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期待:1、结果期待2、效果期待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人的直接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个人归因方式4、言语劝说5、情绪唤醒学习动机的激发一、设置合理目标二、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三、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四、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五、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六、向同学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七、增加自我效能感八、进行归因训练
本文标题:行为动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6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