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ttachmentDevelopment依恋的发展动物世界温馨的母子亲情人类伟大的母爱——母爱如水,滋润心田上世纪感动一代人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亲子依恋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哪种社会关系更重要?这些关系的特征是什么?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人际关系不良会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同伴关系浪漫关系不同的发展阶段婚姻关系依恋的发展1.依恋的定义与发展阶段2.依恋的个体差异与测量3.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4.依恋与个体后期发展5.依恋研究新进展依恋是一种相互关系;日常同步性在婴儿与照料者的依恋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依恋的定义指个体与某一特定个体(抚养者,或他人,或群体)间一种强烈、持久、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结。(emotionalbonding,Bowlby,1969)1.2依恋的发展阶段基本依恋的发展阶段(Schaffer&Emerson,1964,苏格兰儿童)跨文化研究表明,依恋的发生时间有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但发展模式却基本一致。6周~6、7个月7~9个月10~18个月0~6周MotherasSecureBase1.3依恋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Iloveyou,becauseyoufeedme.学习理论•Rewardleadstolove.认知理论•Toloveyou,Imustknowyou.习性学理论•PerhapsIwasborntolove.劳伦兹的“印刻”反应“印刻”现象:年幼者在出生早期的关键期里,天生就能学会跟随并依恋一个活动的目标(通常是母亲)。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幼禽不用教就会跟随;印刻只会在幼禽出生后的关键期内形成;印刻是不可逆转的,只要小鹅开始追随一个特定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它的母亲还是劳伦兹,它都会一直依恋下去。1.4两种依恋相关的恐惧陌生人焦虑婴幼儿在陌生人接近时表现出的恐惧和戒备反应;8-10月达到顶峰,2岁时逐渐下降;分离焦虑婴幼儿在同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出的恐惧与戒备反应;6-8月时出现,14-18个月达到顶峰,强度与频率在婴儿期和幼儿期逐渐下降;依恋的个体差异依恋的个体差异(Ainsworth,1978,1983;Main&Solomon,1986,1990)安全型依恋secureattachment约65%焦虑型/抗拒依恋resistantattachment约10%回避型依恋avoidantattachment约20%错乱/混乱型依恋disorganized/disorientedattachment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在以妈妈为中心进行独自探索,母亲是“安全基地”;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有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婴儿会跑上前,要拥抱等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待陌生人很随和大方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不是“安全基地”;对母亲的情感联系和依赖较少;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很少表现出抑郁;显得很冷漠;当母亲返回时,也没有温暖的回应。对待陌生人有时很随和大方,有时又很冷漠。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与母亲在一起时也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索的基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有点大惊小怪。显得很警惕,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出极度反抗。母亲回来后,表现的很矛盾:想亲近母亲,又对母亲的离去很生气,发脾气,从而抵抗母亲的温暖性安慰。对陌生人相当戒备。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混合了回避型与抗拒型依恋的特征,对是接近还是回避照料者犹豫不决;他们可能在靠近母亲的过程中突然跑掉,也可能在母亲接触他的过程中突然情绪爆发;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陌生情景测验Strangesituationstest(Ainsworthetal,1978)•儿童进行20分钟的游戏,并使照看者及陌生人进出房间,从而再现出大多数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熟人、陌生人情境变换。•观察儿童行为的三个方面:①探索行为;②对陌生人和分离的反应;③与照料者的重聚;•测量结果:安全型、抗拒型、回避型、组织混乱型•用于测量1~2岁儿童依恋陌生情境测验的八个情境情境编号情境描述情境编号情境描述1母亲(M)与婴儿(I)进入一个不熟悉的房间5M返回,招呼I并安慰I,S离开(3分钟)2M坐下来,I自由探索(3分钟)6M离开,I独自待3分钟3陌生人(S)进入房间,站在旁边1分钟,和M说话1分钟,蹲下和I玩1分钟;7S进来,尝试安慰I(3分钟)4M离开,S和I玩(3分钟)8M返回,S离开,M安慰I,坐旁边看I玩3分钟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依恋行为Q分类法AttachmentQ-set,AQS(Waters&Deane,1985)•适合1-5岁儿童•一位观察者,90种与依恋有关的行为•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分(很符合-很不符合,9类)•测量结果:依恋安全性的高低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中文版(吴放,邹泓,1994)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成人依恋访谈AdultAttachmentInterview,AAI(George,Kaplan&Main,1985)•18或20道半结构访谈,主要涉及受访者早期与父母的关系和情感体验。•通过分析将成人依恋分为四类:–安全—自主型(secure/autonomous)–不安全—拒绝型(insecure/dismissing)–不安全—先占型(insecure/preoccupied)–不安全—悬而未决型(insecure/unresolved)安全型规避型全神贯注型恐惧型因为亲密和自主性而感到舒适全神贯注于人际关系回避亲密关系反向依赖惧怕亲密关系社交回避依恋类型对自己的看法积极消极积极消极对别人的看法成人的依恋类型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成人依恋问卷AdultAttachmentQuestionnaire,AAQ;1993,200194个项目,14个分量表,2001年修订中国版•母亲不爱,父亲不爱,母亲嫌弃,父亲嫌弃;母亲角色倒置,父亲角色倒置,母亲消极纠缠,父亲消极纠缠;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对母亲理想化,对父亲理想化;对死者悼念,对失去亲人恐惧,对父母影响的评价等。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成人依恋量表AdultAttachmentScale,AAS•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是亲近、依赖和焦虑,共18个项目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ofcloserelationship,ECR•包括2个分量表,分别是回避和焦虑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nventoryofParentandPeerAttachment,IPPA(Greenberg&Armsden,1987)30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为研究青少年的依恋和心理适应所发展出的量表(Armsden&Greenberg,1987)母亲、父亲与同伴三个量表,每个分量表25个项目,共计75个项目信任、沟通与疏离感三个维度11、母亲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12、我会把自己的问题和烦恼告诉母亲。13、我生母亲的气。14、母亲鼓励我说出自己的困难。15、母亲理解我。1、我母亲尊重我的感受。2、我认为母亲很称职。3、母亲能够接受我目前的一切4、遇到重要的事情,我喜欢征求母亲的意见。5、我心烦的时候,母亲总能察觉到。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心理学报,2006,(3)回避分量表共18题.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焦虑分量表共18题.33国外主要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参考文献: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照料方式假说气质假说整合的观点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照料方式假说(Ainsworth,1979)儿童的依恋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照料方式。敏感性(准确)敏感-不敏感、接受-拒绝、合作-干涉、易接近-忽视与依恋相关的母亲照料方式的特点反应性(快速、适当)积极的情绪表达(关爱)社会刺激量反应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反对意见结论气质假说依恋行为反映气质类型为什么与其中一方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为什么随照料者的照料方式而改变?关于儿童的气质、社会行为、母亲的照料方式的研究适合儿童气质类型的照料方式应是最佳方式。无法适应婴儿气质品质的有高度压力或没有弹性的照料者,容易发展不安全依恋。气质假说(Kaman,1984)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整合的观点儿童气质、生理特征(早产儿、药物麻醉儿、丑陋)童年经历、计划外出生等。环境因素婚姻关系社会支持(配偶与亲属、朋友等)经济状况、工作压力、重大压力事件、干预训练、文化传统。母亲•照料方式•自我效能感•性格•童年经历•期望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研究采用元分析法探究了虐待和各种社会经济风险对依恋安全性和组织混乱的不同的影响。55项研究中的4792名儿童被调查,其中有59名未受虐待的高风险孩子和10名被虐待的孩子。结果发现生活在高风险(包括虐待)条件下的孩子比生活在低风险家庭的孩子表现出更少的安全型和更多的组织混乱型依恋。被虐待的孩子比其他高风险的孩子表现出更少的安全和更多的组织混乱(Cyretal.,2010)。由于父母与孩子的分离、有关父母不在的混乱的交流、被限制的与父母的接触和不稳定的照看安排,父母被监禁可能会影响导致孩子的不安全依恋(Murray&Murray,2010)。影片:生母养母的战争Whodecideswhatmakesamother?生母:吸毒、弃婴——戒毒、单身母亲养母: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和睦“她自小就没有得到过爱,长大了,怎么会懂得去爱自己的孩子?”4.依恋与个体后期发展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成人依恋研究4.依恋与后期发展基本假设儿童从健康依恋所获得的温暖、信任和安全感是未来生活中具有良好心理功能的基础•亲密的人际关系•害怕、退缩4.依恋与后期发展三种发展模式有机体模式•早期表征构成了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背景模式•要想理解心灵的意义,必须将其置于正在发生的事件中去考察。成人当前的表征完全取决于当前的环境。交互作用模式•当前的环境与过去的表征交互作用而构成现在的表征。4.依恋与后期发展理论依据弗洛伊德•婴儿期的情绪事件及经验•母亲与婴儿间稳定的情感关系的形成对正常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须的。埃里克森•父母是儿童探索环境的安全基地,可以发展基本信任感哈洛和席尔斯•与母亲的亲密接触,能使婴儿获得各种社会技巧Sullivan的对象理论早期经历,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假定儿童会对环境中的重要他人产生无意识的表象,儿童内化父母形象的方式影响到儿童与身边重要他人建立有价值的依恋关系的能力体验到父母的爱,安全依恋婴儿长大会形成一个安全的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的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是在童年早期的人际交互作用中建立的(模式)4.1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研究一:明尼苏达的亲子研究项目(Sroufe,Carlson,&Shulman,1993)假设:早期发展阶段发现的个体差异与后来观察到的人格发展差异有关,特别是与社会关系的形成有关方法:•1974-1975年•267名怀孕9个月左右的妇女•第一年测量7次,后三年各2次,以后每年一次•测查其气质、智力、父母与儿童交互作用,同伴关系研究一:明尼苏达的亲子研究项目学前人格差异:依赖性,自我复原力人际关系:同伴,师生关系童年中期(10-11岁)情绪健康,自信,社
本文标题:依恋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6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