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教学大纲一、梁启超的一生二、如何评价梁启超梁启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梁启超的一生一、戊戌政变前的国内生活时期二、日本流亡时期三、民国时期二十六岁逃往日本,与陈少白往还,协商与兴中会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在横滨主编《清议报》。二十八岁1900年光绪廿六年庚子与康有为、唐才常等发动“勤王运动”事败。三十岁1902年光绪廿八年壬寅《清议报》停刊,创《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倡“小说界革命”。三十五岁1907年光绪卅三年丁未《新民丛报》停刊、成立政闻社。日本逃亡时期勤王运动的小插曲一次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康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但梁等人竟地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加入他们所谓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诓骗到他们的巢穴,忽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孙当然拒绝,梁却指使众人不让他们走,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曰“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康党众人皆退。四十岁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由日本返国,创《庸言报》。四十一岁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参与共和党。熊希龄内阁成立。任司法总长。四十三岁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创《大中华》月刊。辞币制局总裁。六月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斥袁称帝,南下从事倒袁运动。四十四岁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在上海策动反袁。三月抵广西,发动广西宣布独立。在肇庆成立护国军两广总司令部任参谋。后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四十五岁1917年民国六年丁已七月,参与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十一月辞退。五十岁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先后到北京、济南、苏州、上海等地讲学。五十三岁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在清华研究院讲学,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五十七岁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因肾病动手术失败,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梁启超(一)思想上的转变1.输入西方学理根本目的:思想启蒙、改造传统和文化创新内容:(1)结合当时国情和救亡主题,收缩西方“自由”观念中的“个性主义”,代之以社会、群体的需要。(2)宣讲民权(3)介绍西方进化论(4)把竞争的个人主义转化为以群体、民族利益为重心。2.对中国传统思想的阐释与创新(1)反对尊孔保教:既肯定孔子的文化贡献,又反对神化孔子。(2)阐释非儒家学派A.在《新民丛报》连载《子墨子学说》,以西学阐释《墨子》思想B.发表《管子传》,阐述法家思想C.发掘佛家的救世精神3.文学革命倡导“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主张以传统的文学形式表达具有时代感的思想内容(二)梁启超的两次反帝运动1.反袁运动1915年六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15年底,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2.反对张勋复辟——意味着梁启超与改良派的彻底决裂1917年参与段祺瑞的反张勋复辟运动戊戌政变前的国内生活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公历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会茶坑村。十二岁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应广州童子试中秀才。十六岁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十八岁1890年光绪十六年卯寅经陈千秋介绍,就学于康有为。十九岁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入京与李蕙仙完婚。二十三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随康有为入京会试,落第。参与组织“公车上书”。助康创建强学会。二十四岁1896年光绪廿二年丙申筹办《时务报》,任总编述,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名声噪起。二十五岁1897年光绪廿三年丁酉为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创设不缠足会和女学堂。二十六岁1898年光绪廿四年戊戌参与“百日维新”,光绪帝赏六品衔,奉旨办译书局。八月政变起,逃往日本。梁启超新会茶坑故居梁启超独立事业的开始(一)、维新变法前的准备1、办学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时务学堂创办,聘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三人总主学务,梁氏又为领袖。2、创学会目的:急切改进一般成人的智识的头脑,启发目前蒙昧无知的社会。强学会、保国会的建立。3、办报纸《强学报》——经济支持:张之洞《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总主笔,其在此报得以自由发挥其文豪的天才,于是声名隆起,甚至并驾其师,而曰“康梁”。梁启超独立事业的开始(二)、戊戌政变时的梁启超1.公车上书1895年4月中旬,中日《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的倡导下,梁启超联合在京广东举人八十余人,湖南举人数十人于22日上书都察院,反对议和,反对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一呼百应,各省举人也纷纷上书,都察院门前“衣冠塞途”。于是,康、梁联络18省举人1300余人在松筠庵集会,大家群情激奋,义愤填膺,决定联合上书。康有为在梁启超、麦孟华协助下,以一昼二夜写成万言书,系统的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具体主张,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2.戊戌政变的开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光绪召见康氏,即任命康有为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七月又召见梁氏,即赏梁启超六品衔,命办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所谓“戊戌新政”、“百日维新”,便自此开始了。3、新政要纲A.命字下科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改策论。B.定乡会试随场去取之法,并推行于生童岁科试。C.停止期考D.命删改各衙门则例E.命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F.下裁汰冗官令。如何评价梁启超?1.从思想的角度上看A.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B.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他将民权思想引进实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他的启蒙思想还影响到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具有国际意义。2.从政治的角度看A.梁启超先生坚决不妥协地反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宪政,开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和法律制度化的新时代。B.梁启超是世界史上罕见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政治家。梁启超先生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主将,君主立宪的倡导推动者,革命共和的大力鼓吹者和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后任进步党党魁,熊希龄主阁时任司法总长兼财政总长。袁世凯称帝,他愤然拒绝重金收买,发表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讨袁,与蔡锷等组织护国运动。一战后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极力主张力争国权。他事先探听到日本欲接管山东这一帝国主义图谋,及时将消息传回国内并在报纸上发表,引发了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的五四运动。C.梁启超是坚决反帝的旗手.梁启超组织领导了公车上书反对签定《马关条约》。发表文章《瓜分危言》揭露帝国主义欲瓜分中国的野心。坚决地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3.从教育的角度看A.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1)倡导教育救国,提出培养人才是基础的教育救国论。(2)兴办学堂等教育机构,主张废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和国内各级学堂。他率先引进西方学制和管理制度,制定教育方针。(3)设立图书馆,他先后设法组建了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松坡图书馆,组织建立了中国图书馆学会。(4)实地讲学,早年在东莞办学,后任万木草堂学长,主讲于实务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为清华题写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5)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主张首先教学生做人,次则传授知识,贯彻“立志,爱国,成才”的教育理念。他的九个儿女中有八个出国留学,又都学成归国,其中三个是院士。他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B.塑造国民精神梁启超毕生致力于倡导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精神,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先提出改造国民懦弱性的学者,主张塑造新智新力的新国民,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C.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先进的学术观梁启超先生以他高尚的个人情操,渊博的学术,博爱的社会革命活动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爱德加·斯诺评价他是“中国精神之父”。日本首相伊腾博文称他是“中国珍贵的灵魂”。4.一定的不足梁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如在学术史贡献之大,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创设不如康有为,破坏不如谭嗣同,而其思想多来自康、谭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贯,随时转移,前后矛盾,然其影响甚大,则因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参考书目《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罗检秋著《梁启超传》,百花文艺出版社,吴其昌著《梁启超读书生涯》,长江文艺出版社,王心裁著
本文标题:梁启超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9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