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大脑发育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小脑发育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感觉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精细动作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语言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认知心理0-6岁婴幼儿生理发展特点——情绪情感脑的量变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具体是0-3岁,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婴儿头围令人吃惊的变化反映出大脑极快的发育速度。婴幼儿脑部的生长发育新生儿脑重约340克,6个月时为600克,1岁时为900克,3岁时为1100克,接近成人脑重(1400克)的80%,4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6岁以后,大脑的成长极为有限。脑部发育所需的营养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它是构成大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成分,它在促进宝宝智力和视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母乳,深海鱼,蛋黄)胆碱是一种大脑必需的营养素,对于记忆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大脑中的胆碱增加时,信息传递速度就能加快,大脑思维也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帮助宝宝提升记忆力。(蛋类、动物的脑、动物心脏与肝脏、绿叶蔬菜、啤酒酵母、麦芽、大豆卵磷脂等。)神经元定义:神经元是大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处理信息的细胞。信息传递: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发生接触的部分叫突触,化学物神经递质就在这里流动。这些神经递质携带着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婴儿出生时,大约有50万亿个突触连接,这个数目相当于成人的1/10;孩子在3岁时,突触连接的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万亿;到了14岁,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和成年人大致相当。什么是“突触演变”?在最初,婴儿的每次新体验都会导致他大脑内突触连接增加,以及突触密度的显著增大。当经验越丰富时,他的大脑就通过突触筛选优化自己。(研究证明,突触之存在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经验。)一个突触被使用的机会越多,它就越有可能被永久保留下来。而那些不被经常使用的突触通常就会桔萎或死亡。这个过程,科学家们称之为“突触演变”。通过“突触演变”,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变得效率很高。大脑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停顿——比如在发生了严重脑损伤的情况下。这个过程可能减缓——比如把婴儿置于某些环境中,而这些环境限制了他通过看、听、触、尝、闻的机会来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或者婴儿自由运动、说话和使用双手的机会被限制。这个过程可能被加速——给婴儿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与通常的发育环境相比,增加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时间长度。调节躯体平衡:例如,当人站立而头向后部仰时,膝和踝关节将自动地作屈曲运动,以对抗由于头后仰所造成的身体重心的转移,使身体保持平衡而不跌倒。调节肌紧张:肌紧张是肌肉中不同肌纤维群轮换地收缩,使整个肌肉处于经常的轻度收缩状态。协调随意运动:不断地调整着大脑皮层运动区、红核和脊髓的活动,使运动能够准确、平稳和顺利地进行。婴儿发展的里程碑:翻身、坐、爬、走、跑、跳的学习都与小脑有密切关系,小脑的发育和发展状态直接影响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前庭觉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觉。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做回应,所以前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辨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二.前庭觉的功能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并做过滤及辨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是长大以后的视、听性质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三.发展的原则1.前庭觉的运作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和有效率的运动2.前庭觉掌管人体的平衡和空间方位的感应3.前庭觉的有效运作,有助于维持人体各种姿势的平衡和协调,大幅提升生活作息的品质4.前庭觉和其他感觉系统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5.前庭系统与儿童的语言发展关系密切。四.具体做法可以经常做旋转的游戏,正转,反转。到着走也可以。还要做球类的训练。听觉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听觉是个体对声波刺激的物理特性的感觉。声波从外耳传入,引起鼓膜振动,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产生了听觉。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二.听觉发展特征1.婴儿在胎儿期的第5个月就己有了听觉能力,6个月时听觉感受器就已基本发育成熟。2.新生儿喜欢听母亲的说话声和轻松、优美的音乐声,尤其是听到胎教音乐时会表现出相对的安静、愉快和安全感。对强烈的噪声表现出烦躁的情绪。3.出生3个月时,能够明显的集中听觉,能够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且向声源方向转头。4.到了5—6个月时,对于声、像刺激相吻合的物体注视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到了7—8个月时,能根据声音的方向用视觉去寻找发声的物体,声音的分辨能力明显提高三、具体做法1.呼唤宝宝名字2.听柔和的声音3.看摆动玩具4.听铃鼓声5.听高雅音乐味觉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味觉是个体辨别物体味道的感知觉。物质溶解于水或唾液中后,作用于舌面、口腔粘膜和咽喉上的味觉细胞(味蕾),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便引起味觉。人的味觉可分为基本的4种:酸、甜、苦、咸。其它味道都是由这4种混合而成。二、味觉的发展特征婴儿的味觉系统在胎儿三个月时就开始发育,并且开始受到多种味觉刺激;出生前味觉系统已经发育成熟,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了味觉,并且相当敏锐,表现出明显的对甜物的“偏爱”,对咸、酸、苦的液体有不愉快的表情;人类味觉系统在婴儿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这与味觉在人类种系演化进程中的趋势是一致的。三、具体做法1.喂果汁2.及时增加辅食3.吃水果肉4.适当吃一点苦味嗅觉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嗅觉即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人对各种气味的辨别,一般通过4种嗅觉来实现,即香(芬芳)、酸、焦气味(焦糖味)和腐臭。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上部两侧粘膜中的嗅细胞。嗅觉的传递较为特殊,一般认为不经过丘脑,嗅细胞受到刺激兴奋后,发放冲动直接传入嗅球而产生嗅觉。二、嗅觉的发展特征1.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已大致能区别不同的气味;2.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作出相应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如“喜爱”好闻的气味,“讨厌”或“躲避”不好闻的气味。3.新生儿已能够由嗅觉建立起食物性条件反射,并具有初步的嗅觉空间定位能力。三、具体做法1.闻花的气味2.闻生活用品3.闻一闻酸味和臭味触觉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觉。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在其认知活动和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生儿的触觉器官最大,全身皮肤都具有灵敏的触觉。二、触觉的发展特征1.实际上婴儿在胎儿期就有了触觉,当他被子宫内温暖的软组织和羊水包围时就开始有了触觉,出生以后仍然习惯于温暖的怀抱和母亲的依偎;2.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地和疼痛有触觉感受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有冷热、疼痛的感觉,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3婴儿也依靠触觉或触觉与其他感知觉的协同活动来认识世界,而依恋关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身体的接触。三、具体做法1.主动找奶水2.抚摸头和四肢3.勾拉手指4.活动手掌5.用不同的织物抚摸皮肤视觉一、相关器官及形成机制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二、视觉发育阶段宝宝的视觉发育会经历黑白期、彩色期、立体期和空间期这几个阶段。三、宝宝的视觉发展规律1.新生儿刚出生时没有视觉。2.出生后1个月内,注视物体时间逐渐延长。3.出生后3个月时,双眼视机能开始发育,初步形成了视觉条件反射。4.出生后4个月时,建立了视觉与听觉的联系。5.出生后6个月时,建立了集合反射、中央视力、双眼单视与立体视觉。6.出生后10个月时已把视觉与触觉结合起来。7.1岁后,喜欢看图书,能区别物体,会模仿动作。8.2~3岁双眼视觉发育最为旺盛。9.6岁时视觉达到成人水平,而立体视功能到9岁才可达到正常。四、视觉刺激开启宝宝智力1、0-6个月:在宝宝眼前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可以刺激宝宝的眼睛移动,同时也可以介入红色色彩刺激,为宝宝进入色彩期做准备。2、6-12个月:是宝宝视觉的色彩期,也是宝宝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宝宝可以透过清楚的影像,开始发展其他的感官功能。经由丰富多样、颜色鲜艳的图案刺激,加速脑部视觉区的成长,让宝宝察觉边缘、对比的视觉基本能力增强,启发高层次的认知发展。3、3岁:宝宝进入建立立体空间感的黄金时期,开始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立体空间有更多的认识。特别推出的3d视窗玩具,可以很好地引导这一时期宝宝的视觉从二维向三维转化,独特的a+视觉启智图案可激发宝宝无限的想象力。4、3-6岁:是宝宝视觉发展的空间期,他们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这时候玩视趣飞圈、视趣门球及锐视保龄球游戏可很好地锻炼宝宝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把握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宝宝更细微的观察力。五、宝宝的视觉发展与大脑发育的关系1、视觉与空间智能2、视觉与语言3、视觉与思维六、具体做法1.积木天地2.插塑天地3.涂鸦4.大量的利用游戏发展孩子的空间视觉能力。5.为孩子准备适用的彩色笔,油画棒,毛笔,画纸,橡皮泥,剪刀等。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1、处于无条件反射时期——抓握反射、触握反射。吸吮反射。也称本能,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它是靠低级中枢中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直通的联系)来实现的。刚出生时,新生儿不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行为。这是因为新生儿的反应是“反射”性的。反射式不必经过学习而展开的简单行为。它们是在出生时表现出的行为,从根本上看,是对刺激不可逃避的反应。在正常的婴儿中,通过呈现适当的刺激,反射很容易就能够得以引起。反射是这类反射为数不多,却具有保存生命的意义。大脑区域:额叶运动带支配随意动作(位于顶叶的前面)。2、到第5个月左右,就开始发展起自主随意的抓握动作;拇指独立;出现“原始抓握”。婴儿用手臂圈住物体,然后再在另一只手或者胸部的支撑帮助下使立方体离开支持表面,但这一动作过程中手指的精细动作运动不占据主要地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大脑区域:顶叶活动日益频繁。在外界刺激作用下,脑-神经可以短暂抑制抓握反射,这是脑-神经进一步成熟的表现。3、有意识动作。视力的提升,手眼协调的萌芽期。约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抓握动作,能够弯曲手指“包住“物体,然后用手指的力量稳稳地抓住物体。4、有目的动作。双手协调。婴儿约7个月大时,婴儿这时手指的力量已能克服重力作用,使物体离开地面,能双手拿奶瓶。婴儿在抓握时其拇指保持与其他四指平行,同时用力“抓握“物体。大脑区域:左右脑神经连接,促进双手配合完成动作。5、表现出初步的“对指”能力即抓握过程中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拇指的指腹与其他四指的指腹相对)。拇指与其他手指成对掌的位置、手部许多小肌肉的巧劲,神经彼此间的协调。6、二指捏、双手协调。婴儿约8—9个月大时,双手协调,拇食指分化,准确地抓握物品,抓握时拇指与食指相对,可用两个手指抓起物体。手部的小肌肉力量的增强和促进关节灵活性。7、五指分化1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拇指与食
本文标题:0-6岁婴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0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