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汉族人,原名王卫国,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创作中篇小说《人生》。1985-1991年,创造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路遥积劳成疾,因肝病早逝去世,年仅42岁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人生》中篇小说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是作者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人物关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说中,高加林现在面对了人生中什么重要抉择,他如何选择的?2、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高加林什么事?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开篇——有时对自己也要残酷些)主要叙述高加林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经过权衡与思考后,决定同刘巧珍分手。第二部分:(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在路边——一只鹰在头顶上盘旋了一会,便像箭似的飞向了遥远的天边)记叙了高加林与刘巧珍分手的情景。第三部分:(五天以后——结束)记叙了高加林与黄亚萍开展了新恋情,高加林的感受。高加林为何要同刘巧珍分手?•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刘巧珍VS黄亚萍高加林是从哪些方面将二人放在一起比较的?家庭出身经济条件身份差别吸引力(生活经历差别)等高加林对于爱情是怎样认识的?•把爱情和前途联系在一起高加林:见异思迁爱慕虚荣高加林同刘巧珍分手时,高加林痛苦吗?请找出文章描写高加林内心情感的语句。提出分手前:反复考虑如何开口、听到巧珍的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提出分手时:心酸、他怕他的意志被感情重新瓦解。提出分手后:像一个孩子一样大声嚎啕起来、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恨。高加林同黄亚萍开展了新的爱情,高加林幸福吗?高加林感到幸福吗?•幸福——高加林疯狂地陶醉在“他们罗曼蒂克的热恋中”、在物质方面,黄亚萍对他是非常豁达的。•不满意和烦恼——黄亚萍太任性了、他们简直是苦恋、忘记不了巧珍的善良与温柔。高加林出生农门,但不甘于农门。勤奋、努力、朴实、聪明、自信坚毅,敏感而自尊。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关心时事,热爱体育运动。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具有当代青年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历史的情绪加给青年一代的负担,有十年浩劫加给青年一代的狂热、虚无的东西。高加林形象的典型意义高加林的奋斗经历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典型意义。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企图以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刘巧珍质朴纯真,真诚热烈,开朗大方,善解人意。心灵手巧,温柔善良,,聪慧可人。不识字,无文化。对待感情真诚执着。黄亚萍开朗活泼,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家庭条件好。个性强,任性专横,对待感情大胆炽热且有很强的征服欲。颇有心计。德顺老汉•路遥的“人生”,里面的老光棍,德顺老汉有一段话说:“他认为的人生的幸福是,看着自己种下的树上结出来果子,看着村子里面的小孩子们都来摘着吃,他所自豪的是村里所有的小孩子都吃过他种的那些树上结的果子,他觉得那是一种幸福。他期盼着,他百年以后,村里的男女老少们在他栽的那些大树下承凉,肯定还会有人惦念的说一句,这些树是当年的德顺老汉栽的,还有人能记起他,他想到这些,就觉得是幸福,是人生的价值”。当代农村青年的人生出路与困境当代农村青年的人生出路与困境•进城务工•高考,取得高学历,在城市奋斗•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观念更新较慢的农村青年,在流动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隐患,郁积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路遥是探索转折时期各种矛盾交叉点上的青年一代,究竟是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从现实层面上讲,那是城乡之间无形鸿沟的典型写照。即便是农村中最优秀的子弟想要融入城市也这么艰难,让我们不禁为之心痛!理解作品主题
本文标题:路遥_《人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3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