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K13+201桥开工报告一号墩基础及下部构造
服务外包产业持续逆势增长——2016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回顾2016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逆势增长的良好弹性,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与吸纳就业的亮点。规模持续快速扩大。2016年1~12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为1472.3亿美元,执行额1064.6亿美元,分别增长12.45%和10.11%。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52.6亿美元,执行额704.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14%和8.94%;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额519.7亿美元,执行额36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07%和12.46%,增速均超过同期全国外贸增速,成为对外贸易及服务贸易中的一大亮点。(见图1)图1:近几年服务外包离岸和在岸执行金额情况结构高端化升级态势明显。从“成本套利”走到“智能化服务”,服务外包的技术支持由传统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转向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云的服务模式被广泛认可,云端交付也大量被传统服务外包企业所采用,SaaS(软件即服务)和On-demandPayment(按需付费)成为主流的交付与定价模式。2016年又出现服务外包企业加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具体业务结构看,2016年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563.5亿美元、173亿美元和335.6亿美元,执行额比例由2015年的49:14.2:36.8调整为53:16:31。基于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提升与云计算业务的快速发展,ITO比重大幅增加,KPO占比小幅回落。但是得益于知识产权研究、数据分析与挖掘、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与测试等业务的超高速增长,KPO同比增速达31.65%,超过同期ITO24.76%与BPO28.98%的增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特征更加明显。(见图2)图2:2016年服务外包业务结构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在多年的政策引领与支持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累计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39277家。2016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5506家,企业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加速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海内外并购、与发包企业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速服务技术的研发创新投入等手段,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引领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中软国际、浙大网新、浪潮、软通动力、文思海辉等5家企业入选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提升。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服务外包一直是高水平人才就业的高地。2016年,全国服务外包从业人数增加至856.1万,年新增121.4万人,其中,大学学历从业人数年新增79.72万人,累计达到551.28万人,大学生占比为65.7%,较去年增加1.5%。各地针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制定了适合本地特色的人才计划与人才重点工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趋成熟,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部分高校根据产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业态增设课程,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人才蓄水池。示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增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通知》,将沈阳等10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示范城市数量从21个增加到31个,引导市场资源继续向示范城市集聚发展。2016年,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57.88亿美元,增长8.58%,占全国总额的93.4%。其中,新晋示范城市完成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02.1亿美元,占31个示范城市执行额总规模的5.1%。第一批示范城市中的领军城市如南京、无锡、苏州、上海、广州等在业务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新晋示范城市中的部分城市如青岛、宁波在产业规模等方面已超过一些示范城市,申请城市中东莞和佛山与其他城市差距较为明显。不同区域间服务外包发展差距加大,长江经济带服务外包集聚能力与产业辐射示范效应更加明显,2016年1~12月,长江经济带11省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21.4亿美元和673.1亿美元,分别约占全国总规模的62.6%和63.2%。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美欧日和中国香港等传统发包市场依旧保持稳定增长,美国依旧是最大的发包国,欧盟是主要发包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国际市场逐渐从美、欧、日拓展到东南亚、大洋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我国主动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执行额121.29亿美元,占全国总规模的11.39%,其中,中东欧16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26.30%,东南亚11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为65.7亿美元,成为增长率最快和规模最大的两个区域。乌兹别克斯坦、东帝汶、阿富汗、波黑、罗马尼亚、巴林、也门共和国等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加速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包括信息服务提供商及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出现向发达国家发包购买研发服务、共同致力于研发创新的国际合作新态势,传统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包的固定模式被打破。2017年服务外包七大发展趋势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指出,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保持温和增长,预计2017年和2018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2.7%和2.9%。其中,2017年,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计增长1.9%,欧洲增长1.8%,日本增长0.9%;新兴经济体中,印度预计增长7.7%,南亚增长6.9%,中国增长6.5%。从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看,特朗普政府的货币政策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欧洲国家退欧持续发酵、新兴市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外包服务回流、区域地缘政治不稳等因素对全球服务外包增长影响加大。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规律依然没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全球生产要素流动日益自由,市场融合程度加深,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速整合,服务外包对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意义前所未有。对于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而言,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推动服务外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国际服务价值链地位。创新成产业发展新动力。近10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引导通过创新促进产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017年将是服务外包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之年,创新将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企业、拓宽创新领域、拓展新市场、创新管理政策是事关产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当前,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与重构广泛地拓展到服务领域,全球服务分工网络体系的迅猛发展使得服务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整合协调着全球化生产的各个方面,服务外包也由此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和关键节点。离岸服务外包极大地促进并强化了全球生产“碎片化”的特征与趋势。企业需通过整合技术、资本、市场、人才、信息、渠道、管理等国际优势资源、上市与投资并购,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中心、交付中心、共享中心、服务中心、营销中心和管理中心,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业务规模、提升产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增加新的业务模式与服务产品组合,培育转型升级过程中以设计、研发、营销、服务为核心的增长新优势。新技术推动新业态不断涌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研发与应用,促进云服务、互联网反欺诈、大数据征信、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业物联网应用、场地智能化设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新能源汽车服务、空间地里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技术与价值含量高的业务成熟化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注入新的动力。据独立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2017年人工智能的投资将同比增长300%,帮助企业在精准营销、电子商务、产品管理等更多领域作出更快的业务决策。由中国发起的首个全球区块链理事会刚刚成立,该平台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资产托管、产业链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技术将推动更多的国内外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服务合作,将该技术应用于金融和运输、制造等非金融领域,促使服务外包更具技术密集型产业特性,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能级再上台阶。与此同时,互联网让服务外包共享经济、网络协作成为可能,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大数据与平台化,打破地域、资源与成本的限制。众包模式为服务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提供了新的渠道,不仅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形成新的平台数据价值,更重要的是为服务外包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重要载体。发包市场有望快速发展。过去的10年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从产业来看,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为主,但作为服务进口的发包尚未纳入服务外包统计范畴,对服务贸易贡献低估明显。服务外包作为整合全球资源的重要模式,既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提升在全球外包中的竞争力,增加服务出口能力,又要服务于全球化投资与本地化建设,建立双向互动的国际服务合作关系。这就要充分挖掘我国服务发包市场的巨大潜力,鼓励金融、制造、能源、医药等行业的大型机构和企业扩大服务发包规模,引导我国在境外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企业在当地购买服务,配置全球资源、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时,通过发包加快服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速释放在岸服务外包市场业务,形成“服务外包+农业”、“服务外包+制造”、“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能源”、“服务外包+医药”等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产业融合特性更加突出。服务外包正加速与技术、行业及国家战略全方位、广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技术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传统服务外包产业融合,基于云的服务模式被广泛认可,云端交付也大量被传统服务外包企业所采用,SaaS(软件即服务)和On-demandPayment(按需付费)成为主流的交付与定价模式。此外,服务外包与人工智能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比如传统的呼叫中心通过引用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实现自动语音识别、语音信息抓取及其智能应答,并通过分析客户体验与反馈意见获得客户需求与市场信息,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精准的互联网营销。行业融合方面,“服务外包+”逐步构建出新型的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生产体系,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与服务化。国内服务外包领军企业软通动力,近年来专注于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务,同时积极挖掘工业链上下游的产业机会,形成企业级服务外包集群效应。浙大网新为大庆采油业提供一整套利用大数据控制成本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实时监控、降低污染与能耗的智慧采油新模式。同时,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行业内外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拓展。战略融合方面,服务外包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行动纲要”、“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紧密融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下服务经济引领期和创新国际竞争优势关键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服务”转型的过程中,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吸纳中高端人才就业、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与提升全球价值链的中坚力量,尤其对于正在迈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业转型而言意义重大。根据调研,2017年将有更多的传统工业城市或加工贸易城市开展制造业服务剥离工作,释放出的制造业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绿色产业特性,有助于我国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助推“中国制造2025”。据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正在形成服务外包全国一盘棋的生动发展局面,对国民经济和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持续为中国产业转型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动力。外包新理念形成外包新价值。帮助客户带来价值成为外包新的理念。国内服务提供商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创新,通过服务外包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参与全球化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从最初承接非核心业务或业务中间环节到逐步尝试一些核
本文标题:K13+201桥开工报告一号墩基础及下部构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3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