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s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宏志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公共课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对象:MBA研究生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及其发展过程,充分认识我国实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能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与经济关系.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教学内容:前言(2课时)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二什么是市场经济?三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4课时)一马克思、恩格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二马克思、恩格思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三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思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实践与发展(6课时)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1、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践2、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1、社会主义发展与客观经济规律的关系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3、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4课时)一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1、毛泽东对斯大林商品生产理论的局部发展2、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从属性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1、确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2、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8学时)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1、规范的市场主体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3、灵活的宏观调控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国际模式比较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与构建第五章社会主义收入分配与市场经济(6学时)一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原则第六章区域经济平衡与经济发展(6学时)一区域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政策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距三西部大开发与中国经济发展参考书目:1顾钰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毕世杰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吴江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5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案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罗殿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7[英]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复旦大学社科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思考题:1如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2结合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认识。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及其特征。4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其目标取向。5如何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关系。6试述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因及其调控手段。7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8如何认识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他曾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这个科学概括,在思想内容上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方面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提出制度基础和实现目标。它突破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阐释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局限,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解放生产力的两层含义: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通过社会革命,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2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受束缚和压抑,使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改革和完善,因而,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二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解放生产力,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什么是市场经济?一资源配置的两种实现形式社会化生产要求社会总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两种资源配置形式:1计划—计划机制(计划调节)2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二计划机制与计划调节计划机制是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计划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计划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即计划调节。计划机制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三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市场机制是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客观联系,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四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指以货币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相互联系: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主要区别:1生产要素市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产品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2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通过商品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存在要素市场,通过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配置要素资源。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不同层面的经济范畴。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涉及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交往方式,不属于体制范畴。市场经济则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涉及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属于体制范畴。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摆脱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达到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现代化,都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只有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才能在社会范围内发展社会分工,促进生产的社会化;才能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才能在社会经济关系内部形成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经济机制。二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证明:尽管传统体制在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方面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体制所存在的体制僵化、权力过于集中、抑制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愈加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的结果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首先是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反思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利过于集中”。“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两大突破。一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传统观念,在理论认识上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必要的前期准备;二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的传统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都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四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据90年代初统计:市场调节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在某些领域甚至起到主导作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国家指令性计划产品品种,由1984年的123种减少到1988年的50种。在工业品流通方面,计划分配的物资比重大幅度下降,如煤炭由1980年的57.9%下降到1988年的42.7%,钢材由1980年的76.9%下降到1990的49.2%。在价格方面,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约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和市场价。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市场价占45%。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作用日益扩大,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准备了实践条件。五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的需要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现代化建设,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参与国际分工,参加国际竞争,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必须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因为,我国走向世界市场所面对的是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国际市场体系和国际市场调节体系,在世界经济交往中所遵循的是以市场经济法则为基础的国际惯例、国际规范和国际准则。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难于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难于在国际竞争中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难于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4课时)一马克思、恩格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第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商品经济关系相对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生产资料公有制商品经济关系的本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第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与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相对立。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计划规律(计划调节)商品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第三,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相对立。二马克思、恩格思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1、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斗争2、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理论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决定因数。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其基本特征是社会化大生产。⑶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在社会分工和协作下的社会行为。⑷新的生产关系需要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三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思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1、马克思、恩格思所处的时代,社会主义还没有作为一种现实的制度存在和运行。2、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深刻揭示的基础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的预见的基础上的。因此,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思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其理论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立足现时社会条件,以实践为依据来认识其基本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曾经设想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s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3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