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前言讲授:戴达远教授电话:3816530(O)8607611(H)MBA学位课程目录课程简介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二章劳动价值理论第三章货币和价格理论第四章资本理论第五章所有制和产权理论第六章分配理论第七章流通理论第八章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九章企业运行机制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第十章农业理论与农村改革第十一章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二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第十三章对外经济关系理论和开放搞活退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本章从十三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着重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加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2、本课程内容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为了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内容的安排上,每一章都为分三部分:①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②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③介绍当前正在进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3、要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问题①在东欧巨著变、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有没有用的问题。一些人看来,“不必在西方经济学以外建立一个连概念体系都不一样的中国经济学。”言外之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了。似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②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a、许多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人士从他们的实践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没有过世。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网上民意测验,马克思居千年思想家榜首。b、资本主义目前表现的强大生命力,并不能否定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才300多年。c、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许多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有重要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理论》课程简介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既要防止照搬、不能发展的倾向,又要防止贬低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本课程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2)《邓小平文选》第3卷。(3)吴易风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白暴力:《价值与价格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本课程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5)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6)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7)王国平:《公有产权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8)石磊:《现代企业制度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本课程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9)马洪:《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10)袁志刚、方颖:《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11)张卓元等:《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12)王梦奎:《中国经济转轨二十年》,外文出版社,1999年。本课程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13)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0年基本经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4)吴季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5)吴振坤:《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本课程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16)张家禄:《〈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17)谢望礼:《邓小平经济理论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网上文献与其他文献(1)刘国光:《当前经济形势与“十五”期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经济学动态》,2000年11期。网址:(2)张维达:《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1期。网上文献与其他文献(3)林木西、杨哲英:《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综合治理》,《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3期。(4)范爱军:《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适度保护问题探讨》,《改革》2000年第6期。网上文献与其他文献(5)夏汛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政策问题》,《改革》,2000年第4期。(6)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问题》,《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网上文献与其他文献(7)黄少安、魏建:《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及政府在改革进程中的角色——山东诸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网上文献与其他文献(8)林岗、刘元春:《诺斯与马克思: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的两种解释的比较》,《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网上文献与其他文献(9)可以找到相关文献的网站名称:a.中国经济学科研教育网:http//b.人大网:http//c.北大网:http//d.清华网:http/卡尔·马克思(1818—1883)绝大多数智者的创造或幻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永久地消失了。这段时间可能只是一顿饭的工夫,最长不超过一代人的时间。但另一些作品却不是这样。它们经历过失落,但它们重新出现了,它们不是作为未被认识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出现的,而是以作者个人的方式、带着个人的印迹出现的,这些是人们能看到、感受到的。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伟大的东西,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按这个意思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学说。……我们不必相信一个伟大的成就必定是在它的基本构思和细节方面完全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恰恰相反,我们可以相信它应是黑暗中的一股力量,我们可以想象它基本上是错误的,或者不同意其中任何一个特别的观点。对于马克思的体系来说,这样的非难,甚至是完全的否定,并不能给予马克思的体系致命的一击,而只能有助于揭示这个体系的力量。卡尔·马克思(1818—1883)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博学的人。马克思作为一个作家,我一直称他为天才和预言家,而我认为有必要突出上面这一点,这似乎有些奇怪。然而,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天才和预言家通常不是在某一专门的方面很杰出,正是因为他们不是某方面的专家,因而具有独创性。但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中没有什么能说明他缺少作为学者的素质,或缺少理论分析技术方面的训练。他是一位贪婪的读者、一位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他很少遗漏重要文献。他消化他读过的所有东西,深入思考每个事实,怀着热情争论不寻常的问题细节,他习惯于透视包含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延续发展的历史。或批评,或反对,或采纳,或综合,他对每一个问题总是要探索透彻。最突出的证明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是理论方面的里程碑。他不间断地为武装自己而学习,努力掌握一切应该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使自己形成偏见、形成非科学的其他目标,虽然他是在为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工作着。由于他的聪明才智,他不由自主地把对问题的兴趣本身看得最为重要,而不管他在多大程度上把注意力集中在最终结果上。在工作时他主要关心的是用他那个时代的科学来使分析工具变得锋利,关心如何使逻辑困难得到解决,关心建立一个理论基础以获得一个在性质上、目的上完全科学的理论,不论它可能有什么缺点。摘自[美]J·A·熊彼得:《从马克思到凯恩斯》(韩宏等译),第1页、19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前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3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