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前心理学课件第一章5分析
-1-学前心理学(2014级学前教育)主讲教师:尹坤萍-2--2-一位心理学家描绘他心目中的儿童:•在儿童的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儿童的执着,表现着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漫,体现着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着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在儿童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科学家的敏锐、艺术家的热情和哲学家的简洁。•……-3--3-课程基本特性•专业必修课程•学位课程•特殊地位-4--4-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前儿童教育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学前儿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学前儿童,对学前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5--5-课程内容简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的全貌,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6--6-课程框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第三章学前儿童生理与动作的发展•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五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九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7--7-课程推荐阅读书目•1.(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0•2.(意)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美)戴安•E•帕普利、莎莉•W•奥尔兹著;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儿童世界》翻译组译:《儿童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8--8-课程推荐阅读书目•4.陈鹤琴著;陈秀云、柯小卫选编,《儿童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加拿大)詹妮特·怀尔德·奥斯汀顿著;孙中欣译:《儿童的心智》,辽海出版社,2000•7.哈佛儿童发展译丛:《婴儿世界》《儿童怎样解决问题》《爱心儿童》-9--9-课程基本要求•1.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2.适当做笔记,全程参与课堂互动-10--10-课程考核•平时成绩40%(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期末考试60%(教考分离,闭卷考试)•课程分组:全班分成6组,每组7-8人,学习委员下次课上交分组名单-11-第一章绪论-12--12-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3.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13-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四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15--15-•万能养育机•功能无比强大,足以提供各种条件满足婴儿身体上的各种需要,里面有花草树木、鸟声,透明的圆顶屋,可以看到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天气的变化,与真实世界相似,只是缺少其他人类的存在。-16--16-一、与学前儿童心理学相关的几个概念(一)发展指与年龄有关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方面发生的系统性的变化。——《儿童发展与教育》本门课程主要阐述三个一般领域的发展变化: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17--17-(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主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前端。-18--18-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19--19-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20--20-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见教材4-5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期儿童在发展的每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我国现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见教材第5页图1-1-21--21-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见教材6页)•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1)加速期:•6岁之前第一个加速期,整个身心发展非常迅速;青年期为第二加速期。-22--22-•(2)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K.Z.Lorenz)提出。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23--23--24--24-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25--25-•(3)危机期: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Dotenor)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3、7、11——12岁,发展的“危险年龄”。-26--26-案例:•牛牛刚满3岁,妈妈发现牛牛不如从前那么乖了,经常甩开妈妈的手,跟妈妈摇头,小嘴巴发出“不、不”……脾气急的妈妈就要动用武力了,妈妈的手掌光顾宝宝小屁股的机会多了起来,结果是妈妈叹气,牛牛哭泣。妈妈不明白,可爱的宝宝怎么不听话了,怎么不讲道理了。-27--27-•(三)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28--28-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2.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29--29-•五、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价值•(二)实践意义-30--30-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31--31-一、遗传与环境之争(一)第一个时期——“是谁起决定作用”(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32--32-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遗传定律”,认为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英国)高尔顿(F.Galton)-33--3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美国)霍尔(G.Hall)-34--34-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35--3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华生(J.B.Watson)(教育万能论)-36--36-(二)第二个时期——“各起多少作用”(二因素论)二因素论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混合体,认为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斯腾(L.W.Stern)和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37--37-•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两种因素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斯腾-38--38-•格赛尔(A.Gesell)双生子爬梯实验-39--39-(三)第三个时期——“如何起作用”(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龙(H.Wallon0)以及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40--40-主要观点: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例:•狼孩•RH溶血病•对苯丙酮尿症的治疗-41--41-思考:美国两个家族命运的启示•美国有两个均繁衍了八代的家族。•一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著的哲学家。他不仅本人勤奋好学、德高望重,而且以良好的德行,潜移默化,培养和影响后代。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60多位医生,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1位大使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马克斯·菜克,是臭名昭著的酒鬼和赌徒,无德无才。他的后裔耳濡目染:300多个叫花子、流浪者,7个杀人犯,60多个诈骗、盗窃犯,还有40多人伤残、死于酗酒。•《美国两个家族命运的启示》说明什么?-42--42-二、内因与外因之争(一)内因说(机体模型)儿童是一个能动的个体,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其内部矛盾的产生,是其主动改造自然的结果。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43--43-(二)外因说(机械模型)将儿童视为消极被动的个体,儿童心理的发展要么是受外部环境所驱使,要么是被内部生物学因子所规定,这中间,唯独没有儿童自我的力量。-44--44-(三)相互作用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内外因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45--45-•三、连续与阶段之争•(一)连续论•认为发展是一个平稳而连续的过程,不断地进行量的积累。•行为主义学派、社会学习学派是连续论的代表,他们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认为发展是儿童习得行为不断增加的过程。其理论核心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46--46-•(二)阶段论•认为发展是突然发生的,由不连续的阶段构成。•精神分析学派、认知结构学派都是阶段论的代表,他们强调内部因素,生物学因素对发展的制约作用。其理论核心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没有量变,只有质变。-47--47-•(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既不是单纯地连续、渐进,也不是只有阶段、间断,而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不仅有量变,更重要的是质变。-48--48-•阶段性指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了旧质要素而成为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间断现象。•连续性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但在本阶段占优势地位的因素,体现着本阶段的本质特征。-49-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见教材283页)-50--50-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2.从具体到抽象。-51--51-3.从被动到主动。(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对心理的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52--52-•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自然物质前提•(1)遗传因素•(2)生理成熟-53--53-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首尾方向近远方向-54--54-爬行发展的十四个步骤(艾姆斯,1937)•1.一个膝盖和大腿贴近自己身旁向前移动•2.膝盖和大腿向前移动,脚的内侧着地•3.四肢以身躯为中心前后移动•4.初步的、腹部稍离地面的、用手和膝盖的爬行姿势•5.腹部稍离地面的、用手和膝盖的爬行姿势•6.匍匐爬行•7.腹部离地面较高的、用手和膝盖的爬行姿势•8.向后爬行•9.左右摇动•10.用手和膝盖匍匐爬行•11.用手和膝盖爬行•12.几乎能用一只脚一步一步地爬行•13.能用一只脚一步一步地爬行•14.四肢爬行前进(用手和脚爬行)-55--55-•2.环境和教育是决定性条件•(1)社会环境能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56--56-•(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57--57-•问题研讨:•我们常常谈到:“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这个观点,你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除了上述谈到的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它们是怎样影响的?-58--58-•(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观因
本文标题:学前心理学课件第一章5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8544 .html